環境保護稅已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實施好這部稅法,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舉措。眼下,于一季度征收的首個申報期已日漸臨近,2018年4月1日至15日是環保稅首個征期,環保稅也因此備受關注。
環境稅平移承接了近40年歷史的排污費。原由環保部門核定的排污費,轉為由稅務部門依法強制征收的環保稅,將排污費的征收由行政事業性質上升到了法律層面,法律層級更高,征收力度更大,約束更有力,執法剛性更強。環保稅的落實是“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有力支撐”,同時,中國的稅收種類亦由此增至19個,對于保護和改善環境、減少污染物排放,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開征環保稅有利于構建綠色稅制體系,促使環境外部成本內生化,倒逼高污染、高耗能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費改稅”后,繳納方式由環保部門核定繳納,改為企業自行申報,企業也需要適應新情形。目前各地已經普遍成立環保稅征管準備工作小組,建立跨部門協作機制,環保稅各項征管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不過,想要真正發揮環保稅的效力,還需要稅務部門與環境部門之間的通力合作,以保證企業申報的準確性,否則,將成為“環保稅落地的攔路虎”。
環保稅的征稅對象為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物和噪聲這四類。目前全國各省(區、市)基本全部出臺了本地區應稅大氣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具體適用稅額,環保稅的各項配套政策基本完善。財政部稅政司司長王建凡透露,近幾年全國排污費收入大約在200億元左右。
由于“費改稅”基本按照稅費平移的原則實施,因此,收入上應該不會有太大變化。而從稅收占比來看,環保稅的生態保護意義遠大于收入意義。不過,通過構建綠色稅制,發揮稅收杠桿調節作用,引導企業既算經濟賬,也算環保賬,使高污染、高排放企業加速綠色轉型。業內人士表示環保稅的征收將會打開更大的市場空間,并且在環保政策趨嚴的情況下,企業的壓力會加大,環保稅規模將遠超現行排污費。中央財經大學研究團隊預測稱,環保稅年征收或達到500億元。
環保稅以污染物排放量為計稅依據,以“多排污多繳稅、少排污少繳稅”為正向減排激勵機制,并對降低排污濃度的企業給予減稅優惠,此次受環保稅波及較大的,是污染較嚴重的加工業。這一機制可以有效調動企業加大環保設施投入、改進技術工藝、減少污染物排放的積極性。經過這次陣痛過后,將迎來行業生產質量的整體提升。
同時,環保稅收入最終是歸屬與地方的。根據“國家定底線,地方可上浮”的動態稅額調整機制,在地方稅的落實上,具體適用稅額是在統籌考慮本地區環境承載能力、污染物排放現狀和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要求的基礎上確定的。
開征環保稅旨在進一步強化稅收在生態環境方面的調控作用,形成有效約束和激勵機制,促進落實排污者責任。既要保證費改稅平穩過渡,又要保障現有架構下避免出現利益差距太大、稅收洼地、不良競爭等現象。目前,地方環保、稅務部門已完成33萬戶原排污費繳費單位的檔案資料交接工作,地方稅務部門根據移交的檔案資料,對納稅人信息進行比對、核實,建立稅源基礎數據庫。
在具體的實施上,環保稅的計稅依據有別于其他稅種,專業性強,征收管理較復雜。在環境保護稅開征初期,將通過在辦稅服務廳增設申報專窗,建立納稅服務熱線和環保服務熱線協作機制,為納稅人提供及時、全面、準確的咨詢服務,確保我國第一部綠色稅法順利實施。
總體看來,環保稅落地,不僅要建立起稅務機關和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工作配合機制,還要確保環境監測數據的準確性,這一點既是前提,也是關鍵。因此,企業的自我申報缺乏監管和后續處罰手段亟需完善和明確。
環境稅平移承接了近40年歷史的排污費。原由環保部門核定的排污費,轉為由稅務部門依法強制征收的環保稅,將排污費的征收由行政事業性質上升到了法律層面,法律層級更高,征收力度更大,約束更有力,執法剛性更強。環保稅的落實是“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有力支撐”,同時,中國的稅收種類亦由此增至19個,對于保護和改善環境、減少污染物排放,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開征環保稅有利于構建綠色稅制體系,促使環境外部成本內生化,倒逼高污染、高耗能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費改稅”后,繳納方式由環保部門核定繳納,改為企業自行申報,企業也需要適應新情形。目前各地已經普遍成立環保稅征管準備工作小組,建立跨部門協作機制,環保稅各項征管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不過,想要真正發揮環保稅的效力,還需要稅務部門與環境部門之間的通力合作,以保證企業申報的準確性,否則,將成為“環保稅落地的攔路虎”。
環保稅的征稅對象為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物和噪聲這四類。目前全國各省(區、市)基本全部出臺了本地區應稅大氣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具體適用稅額,環保稅的各項配套政策基本完善。財政部稅政司司長王建凡透露,近幾年全國排污費收入大約在200億元左右。
由于“費改稅”基本按照稅費平移的原則實施,因此,收入上應該不會有太大變化。而從稅收占比來看,環保稅的生態保護意義遠大于收入意義。不過,通過構建綠色稅制,發揮稅收杠桿調節作用,引導企業既算經濟賬,也算環保賬,使高污染、高排放企業加速綠色轉型。業內人士表示環保稅的征收將會打開更大的市場空間,并且在環保政策趨嚴的情況下,企業的壓力會加大,環保稅規模將遠超現行排污費。中央財經大學研究團隊預測稱,環保稅年征收或達到500億元。
環保稅以污染物排放量為計稅依據,以“多排污多繳稅、少排污少繳稅”為正向減排激勵機制,并對降低排污濃度的企業給予減稅優惠,此次受環保稅波及較大的,是污染較嚴重的加工業。這一機制可以有效調動企業加大環保設施投入、改進技術工藝、減少污染物排放的積極性。經過這次陣痛過后,將迎來行業生產質量的整體提升。
同時,環保稅收入最終是歸屬與地方的。根據“國家定底線,地方可上浮”的動態稅額調整機制,在地方稅的落實上,具體適用稅額是在統籌考慮本地區環境承載能力、污染物排放現狀和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要求的基礎上確定的。
開征環保稅旨在進一步強化稅收在生態環境方面的調控作用,形成有效約束和激勵機制,促進落實排污者責任。既要保證費改稅平穩過渡,又要保障現有架構下避免出現利益差距太大、稅收洼地、不良競爭等現象。目前,地方環保、稅務部門已完成33萬戶原排污費繳費單位的檔案資料交接工作,地方稅務部門根據移交的檔案資料,對納稅人信息進行比對、核實,建立稅源基礎數據庫。
在具體的實施上,環保稅的計稅依據有別于其他稅種,專業性強,征收管理較復雜。在環境保護稅開征初期,將通過在辦稅服務廳增設申報專窗,建立納稅服務熱線和環保服務熱線協作機制,為納稅人提供及時、全面、準確的咨詢服務,確保我國第一部綠色稅法順利實施。
總體看來,環保稅落地,不僅要建立起稅務機關和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工作配合機制,還要確保環境監測數據的準確性,這一點既是前提,也是關鍵。因此,企業的自我申報缺乏監管和后續處罰手段亟需完善和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