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游人休憩的涼亭、草木掩映的林蔭小道、彩色塑膠健身場……新年伊始,浙江省紹興諸暨市店口鎮的市民路過龍山路與山前路交匯處時,驚喜地發現幾個月前還是堆滿建筑垃圾的廢墟,如今儼然變成了滿目皆景的大公園。
“這是鎮里8家被查處的污染企業自愿共同出資建設的生態警示園,也是全省首個生態環境損害替代性修復場地。”店口鎮副鎮長朱庭傳邊走邊向記者介紹說,“現在剛完成一期工程,二期計劃設立生態警示長廊,將這個公園建成警示教育基地。”
環境受損地區居民利益怎么彌補?
可實施生態環境損害替代性修復
朱庭傳介紹,店口鎮銅加工材料、金屬小五金產業發達,在體量不斷擴張的同時,面臨著沉重的環境壓力。自2016年年底開始,店口鎮政府在前期摸排基礎上,聯合諸暨市環保局、公安局、檢察院,開展針對機械溫(冷)鐓行業違規生產污染周邊環境的專項檢查行動。
“行動共檢查企業200余家,累計立案查處環境違法企業86家,其中責令停產74家,罰款221余萬元,并要求在未完成環保處理設施驗收前不得生產。”諸暨市環保局副局長周新建告訴記者,2017年3月,公檢環三部門再次聯合鎮政府開展執法后督查專項行動,發現12家企業仍在違法生產。“4家企業負責人被行政拘留,8家企業負責人因排放含重金屬廢水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環境有價,損害擔責。除了牢獄之災,如何才能讓這些環境違法者承擔起修復生態環境的責任?
“以前,環境違法企業被追繳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金只是放在指定賬戶中,存在罰歸罰、判刑歸判刑‘兩張皮’現象,生態修復效果難以衡量、修復率低是此類案件的普遍問題。”諸暨市人民檢察院偵查監督部主任黃艷陽表示,本次案件中,企業排放的廢水由污水管網進入河道,經河水稀釋后難以檢測,使河體本身的污染無法衡量和修復。
“經過各方協調,為了更好彌補環境損害地區居民的利益,我們決定采用生態環境損害替代性修復。”周新建說。
去年8月出臺的《紹興市關于建立生態環境司法修復機制的規定(試行)》明確:“涉及生態環境損害的刑事案件發生后,對不符合現場修復條件,且有替代性修復必要的,司法機關應引導、督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與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行政主管部門簽訂書面生態環境賠償修復協議,依照協議對替代性修復項目的生態環境進行治理,努力恢復生態環境存量和容量,并對積極修復生態環境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酌情從輕處罰。”
替代性修復沒有先例可借鑒怎么辦?
8家企業出資115萬元建生態警示公園
由于替代性修復在全國并沒有可借鑒的先例,針對企業如何補償、修復地如何選址等問題,當地相關部門和企業做了充分的調研工作。在紹興市環保局和紹興市檢察院的指導下,諸暨市委托紹興市科技服務中心進行生態損害賠償評估。根據評估報告,在店口鎮政府協調下,8家企業共同出資115萬元,用以建設生態警示公園。
“這里原先是一片待開發的空地,周邊居民經常突破圍墻傾倒建筑垃圾,成了環境治理‘老大難’。修復成公園以后,既提升企業的環境意識,又充分利用城鎮邊緣空間,是個雙贏。”朱庭傳說。
目前,公園后期建設正在進行中,相關涉事企業也對排污系統進行了整改。在諸暨市申能金屬有限公司廠房內,負責人任又寶正在查看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進度。“以前我們環保意識淡薄,覺得金屬清洗液連手放進去都沒問題,就跟洗衣液一樣,沒想到會銅離子超標。現在,新廠房正按相關標準建造污水處理池,并加裝了污水處理機,經處理后的廢水可達到工業污水排放三級標準。”任又寶說。
“建設生態警示公園在當地起到很好的教育警示作用,同時也為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取得實效走出了一條新路子。”紹興市環保局副局長徐金泉說,紹興市自2016年2月被確定為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省級試點以來,積極創新建立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損害賠償磋商、司法銜接、資金使用管理和損害修復等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體系,探索生態損害賠償新思路。
“這是鎮里8家被查處的污染企業自愿共同出資建設的生態警示園,也是全省首個生態環境損害替代性修復場地。”店口鎮副鎮長朱庭傳邊走邊向記者介紹說,“現在剛完成一期工程,二期計劃設立生態警示長廊,將這個公園建成警示教育基地。”
環境受損地區居民利益怎么彌補?
可實施生態環境損害替代性修復
朱庭傳介紹,店口鎮銅加工材料、金屬小五金產業發達,在體量不斷擴張的同時,面臨著沉重的環境壓力。自2016年年底開始,店口鎮政府在前期摸排基礎上,聯合諸暨市環保局、公安局、檢察院,開展針對機械溫(冷)鐓行業違規生產污染周邊環境的專項檢查行動。
“行動共檢查企業200余家,累計立案查處環境違法企業86家,其中責令停產74家,罰款221余萬元,并要求在未完成環保處理設施驗收前不得生產。”諸暨市環保局副局長周新建告訴記者,2017年3月,公檢環三部門再次聯合鎮政府開展執法后督查專項行動,發現12家企業仍在違法生產。“4家企業負責人被行政拘留,8家企業負責人因排放含重金屬廢水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環境有價,損害擔責。除了牢獄之災,如何才能讓這些環境違法者承擔起修復生態環境的責任?
“以前,環境違法企業被追繳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金只是放在指定賬戶中,存在罰歸罰、判刑歸判刑‘兩張皮’現象,生態修復效果難以衡量、修復率低是此類案件的普遍問題。”諸暨市人民檢察院偵查監督部主任黃艷陽表示,本次案件中,企業排放的廢水由污水管網進入河道,經河水稀釋后難以檢測,使河體本身的污染無法衡量和修復。
“經過各方協調,為了更好彌補環境損害地區居民的利益,我們決定采用生態環境損害替代性修復。”周新建說。
去年8月出臺的《紹興市關于建立生態環境司法修復機制的規定(試行)》明確:“涉及生態環境損害的刑事案件發生后,對不符合現場修復條件,且有替代性修復必要的,司法機關應引導、督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與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行政主管部門簽訂書面生態環境賠償修復協議,依照協議對替代性修復項目的生態環境進行治理,努力恢復生態環境存量和容量,并對積極修復生態環境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酌情從輕處罰。”
替代性修復沒有先例可借鑒怎么辦?
8家企業出資115萬元建生態警示公園
由于替代性修復在全國并沒有可借鑒的先例,針對企業如何補償、修復地如何選址等問題,當地相關部門和企業做了充分的調研工作。在紹興市環保局和紹興市檢察院的指導下,諸暨市委托紹興市科技服務中心進行生態損害賠償評估。根據評估報告,在店口鎮政府協調下,8家企業共同出資115萬元,用以建設生態警示公園。
“這里原先是一片待開發的空地,周邊居民經常突破圍墻傾倒建筑垃圾,成了環境治理‘老大難’。修復成公園以后,既提升企業的環境意識,又充分利用城鎮邊緣空間,是個雙贏。”朱庭傳說。
目前,公園后期建設正在進行中,相關涉事企業也對排污系統進行了整改。在諸暨市申能金屬有限公司廠房內,負責人任又寶正在查看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進度。“以前我們環保意識淡薄,覺得金屬清洗液連手放進去都沒問題,就跟洗衣液一樣,沒想到會銅離子超標。現在,新廠房正按相關標準建造污水處理池,并加裝了污水處理機,經處理后的廢水可達到工業污水排放三級標準。”任又寶說。
“建設生態警示公園在當地起到很好的教育警示作用,同時也為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取得實效走出了一條新路子。”紹興市環保局副局長徐金泉說,紹興市自2016年2月被確定為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省級試點以來,積極創新建立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損害賠償磋商、司法銜接、資金使用管理和損害修復等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體系,探索生態損害賠償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