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9日,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暫行辦法》(財綜〔2011〕115號),明確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包括兩部分,一是國家財政公共預算安排的專項資金,二是依法向電力用戶征收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收入。
其中,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在除西藏自治區以外的全國范圍內,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扣除農業生產用電(含農業排灌用電)后的銷售電量征收,用于以下補助:一是電網企業按照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確定的上網電價,或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有關規定通過招標等競爭性方式確定的上網電價,收購可再生能源電量所發生的費用高于按照常規能源發電平均上網電價計算所發生費用之間的差額;二是執行當地分類銷售電價,且由國家投資或者補貼建設的公共可再生能源獨立電力系統,其合理的運行和管理費用超出銷售電價的部分;三是電網企業為收購可再生能源電量而支付的合理的接網費用以及其他合理的相關費用,不能通過銷售電價回收的部分。
近年來,為滿足可再生能源項目補貼需求,國家從多個方面著手解決補貼缺口問題:
1.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征收標準多次上調
2011年11月底財綜〔2011〕115號文規定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征收標準為0.8分/千瓦時;2013年8月底發改價格〔2013〕1651號文印發,將向除居民生活和農業生產以外其他用電征收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標準由每千瓦時0.8分錢提高至1.5分錢;2016年1月財稅〔2016〕4號文印發,明確自2016年1月1日起,將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居民生活和農業生產以外全部銷售電量基金征收標準,由每千瓦時1.5分提高到每千瓦時1.9分,至今再未發生變化。
2.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流程不斷優化
2012年3月14日,財政部印發《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財建〔2012〕102號),對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收入的補助項目申請條件、補助標準、預算管理和資金撥付進行規范。次年,《關于分布式光伏發電實行按照電量補貼政策等有關問題的通知》(財建〔2013〕390號)完善了光伏電站、大型風力發電等補貼資金管理,以加快資金撥付。2020年1月20日,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管理辦法》(財建〔2020〕5號),財建〔2012〕102號同時廢止。新下發的政策文件在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項目的管理模式、補貼順序、補貼上限、補貼計算方法和補貼范圍等方面有了新的規定。
(1)管理模式:2020年起,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項目的管理模式分為三類:
一是項目清單管理模式,財建〔2020〕4號提出簡化目錄制管理,國家不再發布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目錄,而由電網企業確定并定期公布符合條件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項目清單。在此基礎上,財辦建〔2020〕6號進一步明確,1-7批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目錄內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經電網企業審核后可直接納入補貼清單。2020年11月18日,《關于加快推進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項目清單審核有關工作的通知》(財辦建〔2020〕70號)印發,提出滿足2006年及以后核準(備案)、全容量并網、納入年度規模管理及符合國家可再生能源價格政策、上網電價獲價格主管部門批復等條件的項目均可申報進入補貼清單。補貼清單的公布按照項目全容量并網時間先后順序、以及“成熟一批,公布一批”的原則盡快進行。
二是備案管理模式:根據財辦建〔2020〕6號文,光伏自然人分布式發電項目繼續按財建〔2016〕669號實行備案管理。
三是目錄管理模式:享受中央財政補助資金的光伏扶貧項目,仍舊由國家有關部門實行補助目錄管理。
(2)補貼順序:2020年6月17日,《關于下達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資金預算的通知》(財建〔2020〕208號)明確,在撥付補貼資金時優先足額撥付50kW及以下裝機規模的自然人分布式項目、2019年采取競價方式確定的光伏項目、2020年采取“以收定支”原則確定的新增項目。對于國家確定的光伏“領跑者”項目,優先保障撥付至項目應付補貼資金的50%。其他項目按照應付補貼金額等比例原則撥付。
(3)補貼上限:財建〔2020〕5號文和《關于<關于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有關事項的補充通知》(財建〔2020〕426號)提出單個項目補貼額度按項目全生命周期合理利用小時數核定,明確了可再生能源補貼的補貼上限及補貼年限。
(4)補貼計算方法:根據財建〔2020〕426號,可再生能源補貼項目的補貼標準=(可再生能源標桿上網電價(含通過招標等競爭方式確定的上網電價)-當地燃煤發電上網基準價)/(1+適用增值稅率)。2019年《關于下達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資金預算(中央企業)的通知》(財建〔2019〕276號)中的補貼標準=(電網企業收購價格-燃煤標桿上網電價)/(1+適用增值稅率),兩者相比,426號文除了根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形成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發改價格規〔2019〕1658號)將燃煤標桿上網電價改為燃煤發電上網基準價之外,還明確了可再生能源市場化交易部分電量的補貼標準。
(5)補貼范圍:根據財建〔2020〕4號文,新增海上風電和光熱項目將不再納入中央財政補貼范圍,按規定完成核準(備案)并于2021年12月31日前全部機組完成并網的存量海上風力發電和太陽能光熱發電項目,按相應價格政策納入中央財政補貼范圍。
3.補貼退坡趨勢下,國家鼓勵風電、光伏發電企業出售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所獲收益可替代財政補貼
綠色電力證書是國家對發電企業每兆瓦時非水可再生能源上網電量頒發的具有獨特標識代碼的電子證書,是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確認和屬性證明以及消費綠色電力的唯一憑證,也是一種可交易的、能兌現為貨幣的憑證,可以作為獨立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計量工具,也可以作為一種轉讓可再生能源的環境效益等正外部性所有權的交易工具。
2017年1月18日,《關于試行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核發及自愿認購交易制度的通知》(發改能源〔2017〕132號)提出,試行期間,國家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補助目錄內的風電(陸上風電)和光伏發電項目(不含分布式光伏項目)可申請證書權屬資格。綠色電力證書自2017年7月1日起正式開展認購工作,認購價格按照不高于證書對應電量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補貼金額由買賣雙方自行協商或者通過競價確定認購價格。風電、光伏發電企業出售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后,相應的電量不再享受國家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的補貼。
2019年1月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了關于積極推進風電、光伏發電無補貼平價上網有關工作的通知(發改能源〔2019〕19號),鼓勵風電、光伏平價上網項目和低價上網項目通過綠證交易獲得合理收益補償。
2019年5月10日,《關于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的通知》(發改能源〔2019〕807號)提出對各省級行政區域設定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自愿認購的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對應的可再生能源電量可等量記為消納量。
2020年1月20日,財建〔2020〕4號提出全面推行綠色電力證書交易。自2021年1月1日起,實行配額制下的綠色電力證書交易,同時研究將燃煤發電企業優先發電權、優先保障企業煤炭進口等與綠證掛鉤,持續擴大綠證市場交易規模,并通過多種市場化方式推廣綠證交易。企業通過綠證交易獲得收入相應替代財政補貼。
其中,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在除西藏自治區以外的全國范圍內,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扣除農業生產用電(含農業排灌用電)后的銷售電量征收,用于以下補助:一是電網企業按照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確定的上網電價,或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有關規定通過招標等競爭性方式確定的上網電價,收購可再生能源電量所發生的費用高于按照常規能源發電平均上網電價計算所發生費用之間的差額;二是執行當地分類銷售電價,且由國家投資或者補貼建設的公共可再生能源獨立電力系統,其合理的運行和管理費用超出銷售電價的部分;三是電網企業為收購可再生能源電量而支付的合理的接網費用以及其他合理的相關費用,不能通過銷售電價回收的部分。
近年來,為滿足可再生能源項目補貼需求,國家從多個方面著手解決補貼缺口問題:
1.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征收標準多次上調
2011年11月底財綜〔2011〕115號文規定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征收標準為0.8分/千瓦時;2013年8月底發改價格〔2013〕1651號文印發,將向除居民生活和農業生產以外其他用電征收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標準由每千瓦時0.8分錢提高至1.5分錢;2016年1月財稅〔2016〕4號文印發,明確自2016年1月1日起,將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居民生活和農業生產以外全部銷售電量基金征收標準,由每千瓦時1.5分提高到每千瓦時1.9分,至今再未發生變化。
2.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流程不斷優化
2012年3月14日,財政部印發《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財建〔2012〕102號),對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收入的補助項目申請條件、補助標準、預算管理和資金撥付進行規范。次年,《關于分布式光伏發電實行按照電量補貼政策等有關問題的通知》(財建〔2013〕390號)完善了光伏電站、大型風力發電等補貼資金管理,以加快資金撥付。2020年1月20日,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管理辦法》(財建〔2020〕5號),財建〔2012〕102號同時廢止。新下發的政策文件在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項目的管理模式、補貼順序、補貼上限、補貼計算方法和補貼范圍等方面有了新的規定。
(1)管理模式:2020年起,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項目的管理模式分為三類:
一是項目清單管理模式,財建〔2020〕4號提出簡化目錄制管理,國家不再發布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目錄,而由電網企業確定并定期公布符合條件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項目清單。在此基礎上,財辦建〔2020〕6號進一步明確,1-7批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目錄內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經電網企業審核后可直接納入補貼清單。2020年11月18日,《關于加快推進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項目清單審核有關工作的通知》(財辦建〔2020〕70號)印發,提出滿足2006年及以后核準(備案)、全容量并網、納入年度規模管理及符合國家可再生能源價格政策、上網電價獲價格主管部門批復等條件的項目均可申報進入補貼清單。補貼清單的公布按照項目全容量并網時間先后順序、以及“成熟一批,公布一批”的原則盡快進行。
二是備案管理模式:根據財辦建〔2020〕6號文,光伏自然人分布式發電項目繼續按財建〔2016〕669號實行備案管理。
三是目錄管理模式:享受中央財政補助資金的光伏扶貧項目,仍舊由國家有關部門實行補助目錄管理。
(2)補貼順序:2020年6月17日,《關于下達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資金預算的通知》(財建〔2020〕208號)明確,在撥付補貼資金時優先足額撥付50kW及以下裝機規模的自然人分布式項目、2019年采取競價方式確定的光伏項目、2020年采取“以收定支”原則確定的新增項目。對于國家確定的光伏“領跑者”項目,優先保障撥付至項目應付補貼資金的50%。其他項目按照應付補貼金額等比例原則撥付。
(3)補貼上限:財建〔2020〕5號文和《關于<關于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有關事項的補充通知》(財建〔2020〕426號)提出單個項目補貼額度按項目全生命周期合理利用小時數核定,明確了可再生能源補貼的補貼上限及補貼年限。
(4)補貼計算方法:根據財建〔2020〕426號,可再生能源補貼項目的補貼標準=(可再生能源標桿上網電價(含通過招標等競爭方式確定的上網電價)-當地燃煤發電上網基準價)/(1+適用增值稅率)。2019年《關于下達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資金預算(中央企業)的通知》(財建〔2019〕276號)中的補貼標準=(電網企業收購價格-燃煤標桿上網電價)/(1+適用增值稅率),兩者相比,426號文除了根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形成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發改價格規〔2019〕1658號)將燃煤標桿上網電價改為燃煤發電上網基準價之外,還明確了可再生能源市場化交易部分電量的補貼標準。
(5)補貼范圍:根據財建〔2020〕4號文,新增海上風電和光熱項目將不再納入中央財政補貼范圍,按規定完成核準(備案)并于2021年12月31日前全部機組完成并網的存量海上風力發電和太陽能光熱發電項目,按相應價格政策納入中央財政補貼范圍。
3.補貼退坡趨勢下,國家鼓勵風電、光伏發電企業出售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所獲收益可替代財政補貼
綠色電力證書是國家對發電企業每兆瓦時非水可再生能源上網電量頒發的具有獨特標識代碼的電子證書,是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確認和屬性證明以及消費綠色電力的唯一憑證,也是一種可交易的、能兌現為貨幣的憑證,可以作為獨立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計量工具,也可以作為一種轉讓可再生能源的環境效益等正外部性所有權的交易工具。
2017年1月18日,《關于試行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核發及自愿認購交易制度的通知》(發改能源〔2017〕132號)提出,試行期間,國家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補助目錄內的風電(陸上風電)和光伏發電項目(不含分布式光伏項目)可申請證書權屬資格。綠色電力證書自2017年7月1日起正式開展認購工作,認購價格按照不高于證書對應電量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補貼金額由買賣雙方自行協商或者通過競價確定認購價格。風電、光伏發電企業出售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后,相應的電量不再享受國家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的補貼。
2019年1月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了關于積極推進風電、光伏發電無補貼平價上網有關工作的通知(發改能源〔2019〕19號),鼓勵風電、光伏平價上網項目和低價上網項目通過綠證交易獲得合理收益補償。
2019年5月10日,《關于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的通知》(發改能源〔2019〕807號)提出對各省級行政區域設定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自愿認購的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對應的可再生能源電量可等量記為消納量。
2020年1月20日,財建〔2020〕4號提出全面推行綠色電力證書交易。自2021年1月1日起,實行配額制下的綠色電力證書交易,同時研究將燃煤發電企業優先發電權、優先保障企業煤炭進口等與綠證掛鉤,持續擴大綠證市場交易規模,并通過多種市場化方式推廣綠證交易。企業通過綠證交易獲得收入相應替代財政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