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晚,晶澳科技發布公告稱,為進一步提升公司資產使用效率,整合和優化現有資產結構,經公司第五屆董事會第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同意轉讓三家電站項目公司股權。據晶澳科技初步測算,本次交易預計增加公司2020年凈利潤約1.1億元。
根據公告,公司擬作價30,574萬元將敦煌晶澳光伏電力開發有限公司100%股權轉讓給中電投東北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新疆絲路坤元能源有限責任公司;擬分別以10,656萬元和6,338萬元將赤峰晶澳光伏發電有限公司100%股權和扎魯特旗晶澳光伏發電有限公司100%股權轉讓給中電投東北公司。
公司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將回收資金用于開發新的平價電站項目,可以有效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通過出售補貼電站資產,利用回籠資金,開發建設平價電站,將使資產運營更加高效化,也符合晶澳科技一直以來發展光伏電站的“開發、持有、轉讓”的業務模式。 事實上,不止是晶澳科技,“531”之后,包括協鑫新能源、順風清潔能源、北控清潔能源、愛康科技、江山控股等曾經的電站大業主,都在紛紛拋售手中的光伏電站。而接盤的一方,幾乎無一例外的是資金充裕、融資能力更強的國有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接手晶澳光伏電站股權的,同樣是國家五大發電集團之一的中電投。 業內人士表示,光伏電站屬于重資產,需要銀行10-15年的長期融資,極度倚賴銀行貸款。而一般民營企業的融資成本高,銀行貸款利率普遍超過8%,有的甚至高達12%,即便如此,也不一定能如愿獲得貸款。在這一點上,央企和國企因為有國家背書,融資優勢十分明顯,利率顯著低于民企。 除了融資難,光伏電站的回報周期也比較長。25年的投資回報率,對很多民營企業來說壓力很大,特別是光伏補貼遲遲不能發放的情況下,相對來說,央企和國企在這方面的承壓能力就要強得多,這也是近兩年來很多民營企業拋售的光伏電站被央企和國企大量接盤的重要原因。 特別是隨著光伏電站平價上網的來臨,各大央企、國企投資商對于光伏電站的投資熱情更加高漲高漲。有媒體統計,僅今年1月到9月,就有多達22家集團/企業簽署了投資總額超過三千億元的清潔能源項目開發協議,涉及投資光伏電站超過39GW。其中,以國家電投、華能、三峽、大唐、中廣核等為代表的央、國企規劃光伏電站項目規模超過32GW,占比超83%。
在光伏電站領域,國企正在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