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光伏制造擴產的高峰期,先是年初通威拋出的一份3年產能規劃,驚呆了行業與資本市場,然后是隆基“奪命式”公告的擴產計劃陸續落地,回A之后的晶澳、天合與期待沖進TOP 5的東方日升也不甘落后瞄準了電池、組件擴產,時至下半年,電池廠商愛旭將今年的電池產能目標提高到了36GW。
在此前光伏們的擴產信息統計中,2020年1-8月份,共有49家光伏企業宣布了擴產計劃,涉及投資總額近3000億元,各環節產能規模約664GW。盡管電池、組件仍是擴產主力軍,但是2021年進入全面平價帶給光伏行業帶來了巨大的降價壓力,根據平價光伏項目投資收益率倒推,組件價格必須降至1.4元/瓦左右。在多晶硅供需緊張的情況下,最能帶來想象空間的無疑是硅片端,同時這也將是競爭最為“慘烈”的環節之一。
硅片產能“飆升”:價格戰箭在弦上
光伏們根據公開或采訪數據整理了7家硅片企業的產能規劃數據,截至2021年底,僅這7家的單晶硅片產能將超過300GW,其中雙寡頭隆基與中環合計將超過200GW,占比65%。除了這七家之外,包括錦州陽光、協鑫、阿特斯、天合光能等企業的單晶硅片產能分布在5-10GW不等,按照70%有效產能,2021年的硅片供應能力將在230GW左右,這給了硅片市場充分競爭的“理由”。
表 七家光伏企業單晶硅片產能情況
備注:上述數據為光伏們根據公開數據/采訪整理所得,僅供參考。
在硅片產能如此快速提升的背后,是以隆基、中環為代表的硅片龍頭企業的暗中較勁。在單晶硅片市場,產能規模基本與市占率成正比。根據隆基的公開數據,2021年Q2其硅片產能將達到100GW,據了解,到2020年底隆基單晶硅片產能將達到90GW,遠超其規劃的75GW。很明顯,隆基的硅片產能布局一直在提速。不僅是硅片,隆基在電池、組件端也都給競爭對手帶來不小的壓力。
同時,隆基快速的產能擴張也給競爭對手中環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尤其是在2019年中環股份以重塑行業格局的“雄心”推出210硅片之后。面對隆基的快速擴產,盡管受制于此前國企身份以及今年的混改動蕩,中環也在快速提升自動化產能規模,同時竭力推動210硅片的市場應用。
緊隨其后的是垂直一體化光伏企業晶科與晶澳,這兩家的硅片產能布局基本較為一致。今年的供應鏈劇烈波動無疑加深了頭部組件企業布局一體化產能的決心,這將為二者參與組件端的市場競爭夯實基礎。與此同時,“后來者”上機數控與京運通也緊跟在大佬后面進行擴產,試圖分得硅片市場的一杯羹。
后來者們的“野心”
盡管隆基與中環的產能規模優勢已經讓硅片市場的后來者們難以望其項背,但在利潤的吸引下,仍有后來者絡繹不絕的身影,京運通與上機數控便是典型代表。
在光伏們統計的2020年半年報中,與去年同期相比,營收同比增長超過100%的企業有兩家,恰好就是京運通和上機數控,這兩家企業的相同點是均在2019年拓展了單晶硅片業務。在財報中,兩家企業均表示,營收的增長受益于單晶硅片產能的投產釋放。
京運通位于內蒙古烏海的新材料產業園項目自2019年年中開始量產,報告期內,京運通新材料業務營收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514%;上機數控2019年在內蒙古包頭成立全資子公司弘元新材料(包頭)有限公司,逐步拓展光伏單晶硅生產業務。該公司半年報顯示,公司5GW單晶硅拉晶生產項目實際產能水平超預期,營收的增長得益于拓展單晶硅業務、單晶硅產品銷售規模擴大所致。
據了解,從電池廠的反饋來看,上述兩家的硅片品質與一線大廠并沒有明顯的差距,兩家的硅片成本雖然高于龍頭企業,但市場售價卻較低。
對硅片領域覬覦已久的還有一位潛力選手——東方希望。多晶硅是東方希望進入光伏行業的第一步棋,但很顯然,在飼料以及電解鋁行業都做到行業前列東方希望野心還遠不止于此。10月6日,東方希望發布單晶硅片包材、金剛線、硅片脫膠劑需求預告,交貨時間在2021年第一季度,其進軍單晶硅片的計劃已經近在眼前。值得注意的是,東方希望是首家產業布局涉及多晶硅、硅片兩個環節的光伏企業。此前,東方希望還與三門峽市就在三門峽市澠池縣投資10GW太陽能光伏組件項目達成合作協議。以成本管理著稱的東方希望,正在光伏行業醞釀一場一體化風暴。
實際上,二線梯隊與龍頭硅片廠商的硅片成本越來越近,隆基在某調研記錄中回應稱,“7-8年前,隆基的非硅成本為100元/kg,對手是150元/kg,現在隆基做到了不到30元/kg,其他企業也不足40元/kg了,差距的絕對值從之前每公斤將近50元縮到了現在的10元左右。”但在隆基看來,從投資收益率的角度來看,折合到每GW的投資商,10元/kg的成本差相當于一年15%的收益率差距。
無論是規模還是成本,目前硅片龍頭企業的優勢依然明顯。但顯然,此前一直相對穩定的硅片市場仍正有挑戰者入局。有行業人士分析認為,以隆基跟中環目前的規模優勢、技術積累、成本管控,后來者暫時很難居上,N型硅片大規模導入的時候,有可能會有一個彎道超車的機會。
可以預見的是,在尚未導入可以令后來者居上的先進技術之前,隨著產能的快速擴張,龍頭企業勢必會利用成本以及規模優勢掀起硅片市場的淘汰賽。
在此前光伏們的擴產信息統計中,2020年1-8月份,共有49家光伏企業宣布了擴產計劃,涉及投資總額近3000億元,各環節產能規模約664GW。盡管電池、組件仍是擴產主力軍,但是2021年進入全面平價帶給光伏行業帶來了巨大的降價壓力,根據平價光伏項目投資收益率倒推,組件價格必須降至1.4元/瓦左右。在多晶硅供需緊張的情況下,最能帶來想象空間的無疑是硅片端,同時這也將是競爭最為“慘烈”的環節之一。
硅片產能“飆升”:價格戰箭在弦上
光伏們根據公開或采訪數據整理了7家硅片企業的產能規劃數據,截至2021年底,僅這7家的單晶硅片產能將超過300GW,其中雙寡頭隆基與中環合計將超過200GW,占比65%。除了這七家之外,包括錦州陽光、協鑫、阿特斯、天合光能等企業的單晶硅片產能分布在5-10GW不等,按照70%有效產能,2021年的硅片供應能力將在230GW左右,這給了硅片市場充分競爭的“理由”。
表 七家光伏企業單晶硅片產能情況
備注:上述數據為光伏們根據公開數據/采訪整理所得,僅供參考。
在硅片產能如此快速提升的背后,是以隆基、中環為代表的硅片龍頭企業的暗中較勁。在單晶硅片市場,產能規模基本與市占率成正比。根據隆基的公開數據,2021年Q2其硅片產能將達到100GW,據了解,到2020年底隆基單晶硅片產能將達到90GW,遠超其規劃的75GW。很明顯,隆基的硅片產能布局一直在提速。不僅是硅片,隆基在電池、組件端也都給競爭對手帶來不小的壓力。
同時,隆基快速的產能擴張也給競爭對手中環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尤其是在2019年中環股份以重塑行業格局的“雄心”推出210硅片之后。面對隆基的快速擴產,盡管受制于此前國企身份以及今年的混改動蕩,中環也在快速提升自動化產能規模,同時竭力推動210硅片的市場應用。
緊隨其后的是垂直一體化光伏企業晶科與晶澳,這兩家的硅片產能布局基本較為一致。今年的供應鏈劇烈波動無疑加深了頭部組件企業布局一體化產能的決心,這將為二者參與組件端的市場競爭夯實基礎。與此同時,“后來者”上機數控與京運通也緊跟在大佬后面進行擴產,試圖分得硅片市場的一杯羹。
后來者們的“野心”
盡管隆基與中環的產能規模優勢已經讓硅片市場的后來者們難以望其項背,但在利潤的吸引下,仍有后來者絡繹不絕的身影,京運通與上機數控便是典型代表。
在光伏們統計的2020年半年報中,與去年同期相比,營收同比增長超過100%的企業有兩家,恰好就是京運通和上機數控,這兩家企業的相同點是均在2019年拓展了單晶硅片業務。在財報中,兩家企業均表示,營收的增長受益于單晶硅片產能的投產釋放。
京運通位于內蒙古烏海的新材料產業園項目自2019年年中開始量產,報告期內,京運通新材料業務營收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514%;上機數控2019年在內蒙古包頭成立全資子公司弘元新材料(包頭)有限公司,逐步拓展光伏單晶硅生產業務。該公司半年報顯示,公司5GW單晶硅拉晶生產項目實際產能水平超預期,營收的增長得益于拓展單晶硅業務、單晶硅產品銷售規模擴大所致。
據了解,從電池廠的反饋來看,上述兩家的硅片品質與一線大廠并沒有明顯的差距,兩家的硅片成本雖然高于龍頭企業,但市場售價卻較低。
對硅片領域覬覦已久的還有一位潛力選手——東方希望。多晶硅是東方希望進入光伏行業的第一步棋,但很顯然,在飼料以及電解鋁行業都做到行業前列東方希望野心還遠不止于此。10月6日,東方希望發布單晶硅片包材、金剛線、硅片脫膠劑需求預告,交貨時間在2021年第一季度,其進軍單晶硅片的計劃已經近在眼前。值得注意的是,東方希望是首家產業布局涉及多晶硅、硅片兩個環節的光伏企業。此前,東方希望還與三門峽市就在三門峽市澠池縣投資10GW太陽能光伏組件項目達成合作協議。以成本管理著稱的東方希望,正在光伏行業醞釀一場一體化風暴。
實際上,二線梯隊與龍頭硅片廠商的硅片成本越來越近,隆基在某調研記錄中回應稱,“7-8年前,隆基的非硅成本為100元/kg,對手是150元/kg,現在隆基做到了不到30元/kg,其他企業也不足40元/kg了,差距的絕對值從之前每公斤將近50元縮到了現在的10元左右。”但在隆基看來,從投資收益率的角度來看,折合到每GW的投資商,10元/kg的成本差相當于一年15%的收益率差距。
無論是規模還是成本,目前硅片龍頭企業的優勢依然明顯。但顯然,此前一直相對穩定的硅片市場仍正有挑戰者入局。有行業人士分析認為,以隆基跟中環目前的規模優勢、技術積累、成本管控,后來者暫時很難居上,N型硅片大規模導入的時候,有可能會有一個彎道超車的機會。
可以預見的是,在尚未導入可以令后來者居上的先進技術之前,隨著產能的快速擴張,龍頭企業勢必會利用成本以及規模優勢掀起硅片市場的淘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