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電股份董事長才延福看來,大火電、高排放已成過去式,新能源才是能源行業的明天。在這一思路的引領下,2012年起,吉電股份開啟在新能源領域的轉型征程。
8年時間,吉電股份從吉林出發,南下廣東,西去新疆,將新能源的觸角伸向全國,新能源營收占比已超五成。正是這種超前的布局,讓吉電股份在火電疲弱的大周期下,依然保持傲人的業績增速。
成績喜人,但轉型路漫漫,吉電股份深知逆水行舟的道理。綜合智慧能源、生物質能、氫能、儲能……吉電股份緊抓通往新能源的每一種可能。
火電企業的新能源轉型路
8年前,吉電股份還是一家以火電為主營業務的能源生產企業,但公司嗅覺敏銳,開啟了轉型之路。才延福表示:“吉電股份謀求轉型發展之路從2012年就開始了。雖然公司的主要資產在吉林,但轉型無界限,我們當時就確定了‘走出去’的思路,在全國范圍內謀求發展。”
8年來,吉電股份走向全國,由一家傳統的火電企業逐步轉型成為新興的新能源企業。才延福介紹,截至2019年末,吉電股份的新能源裝機已達340.15萬千瓦,占總裝機容量的51%,成公司經營和利潤的支柱板塊,并逐年穩步增長,公司的發電業務結構和清潔能源占比持續優化。
吉電股份產業布局遍布全國23個省份。在新能源領域,公司目前已形成東北、西北、華東、華北、江西5個區域新能源基地,帶動周邊區域新能源項目的持續發展;布局建設長春、合肥、九江3個新能源區域生產運營中心,有效促進新能源板塊生產運營高效運作。
在新能源領域的持續發力,令吉電股份受益匪淺。才延福表示,公司今年一季度歸母凈利潤達2.63億元,同比大增58.4%。“二季度經營績效依然保持如此增長勢頭,增長主要來自新能源板塊。”
良好的業績,更加堅定了吉電股份轉型的決心。近期,吉電股份公告,擬定增募資不超過30億元,用于投資建設安徽、陜西、青海、廣西等地總計87.8萬千瓦的新能源項目。
探索每一種轉型的可能
從綜合智慧能源到生物質能,從氫能到儲能,才延福正帶領吉電股份探索新能源的每一種可能性。
“瞄準能源技術前沿,包括綜合智慧能源、生物質能、氫能、儲能的開發應用,我們都要布局。”才延福表示。
在氫能領域,才延福重點關注氫能源的儲運問題。“從生產上看,氫氣生產的技術是比較成熟的,我們的火電廠內就有制氫的設備;從應用上看,氫能源汽車的應用也比較成熟,尤其是在公共交通領域,氫能的應用比較廣泛。制約氫能發展的主要因素是儲存運輸。”
才延福表示:“現有的氫氣運輸手段,不是低溫液化運輸,就是建設輸氫管道。兩者成本都很高,制約了氫能的應用普及。我們正與專業院校接洽,開展液態有機儲氫的研究,將氫氣溶解在特制的液體中進行運輸,實現低成本高可靠性的運輸。”
對氫能的研究是吉電股份“新能源生態”的重要環節。“通過對氫能儲運的研究,風電、光伏生產的電能可以直接轉化為氫能,提高交通工具中氫能的使用,促進整個能源的變革。”才延福說。
除了氫能,吉林省豐富的生物質能也是才延福關注的重點。他介紹,吉林省每年可利用的農林廢棄物約4000萬噸,潛力巨大。“我們正在研究建設生物質供熱項目,充分利用吉林省的生物質能源。”
在此基礎上,才延福還在思考,將大能源站的模式轉換成以清潔能源為主的分布式能源供應體系。“例如,生物質供熱要根據需求有針對性地建設小規模能源站;再如,可以利用地熱能實現分布式供熱,相較傳統的化石供熱,對環境保護更為有利。”
“這也是一種思路的轉變。以前,我們只負責發電上網,不直接面對用戶。如果轉成分布式能源供應,我們可以成為直接面對用戶的服務商,這是對能源企業的一種新定位。”才延福表示,“未來,我們的定位就是‘三商’——先進能源技術開發商、清潔低碳能源供應商、能源生態系統集成商。”
在傳統與創新之間做好平衡
雖然在新能源領域取得了優異的創新成績,但火電項目仍是吉電股份需要面對的問題。才延福介紹:“我們有4個火電廠今年一季度同比大幅減虧,這種趨勢從去年就開始了,與我們采取的改革措施密不可分。”
一方面,公司通過深化改革繼續減員增效,將火電富余人員分流至新能源項目,減少人工負擔;另一方面,結合東北區域煤炭市場形勢,加強錯峰儲煤,大大降低原料成本,多措并舉,使得火電板塊的虧損大幅減少。“未來,我們的目標是火電板塊實現盈利。”才延福說。
才延福表示,在當前情況下,要堅持兩條腿走路:一是繼續發展增量新能源,貢獻主要的利潤;二是將虧損的火電業務進行大幅精簡,壓縮成本,實現盈利回歸。“其實,火電項目的現金流還是比較好的,為新能源轉型奠定了基礎。”
從火電到風電、光伏發電,再到綜合智慧能源、生物質能、氫能、儲能,吉電股份在新能源道路上的探索永無止境。這家從白山黑水走出來的傳統火電企業,正以全新姿態擁抱新能源的明天。
8年時間,吉電股份從吉林出發,南下廣東,西去新疆,將新能源的觸角伸向全國,新能源營收占比已超五成。正是這種超前的布局,讓吉電股份在火電疲弱的大周期下,依然保持傲人的業績增速。
成績喜人,但轉型路漫漫,吉電股份深知逆水行舟的道理。綜合智慧能源、生物質能、氫能、儲能……吉電股份緊抓通往新能源的每一種可能。
火電企業的新能源轉型路
8年前,吉電股份還是一家以火電為主營業務的能源生產企業,但公司嗅覺敏銳,開啟了轉型之路。才延福表示:“吉電股份謀求轉型發展之路從2012年就開始了。雖然公司的主要資產在吉林,但轉型無界限,我們當時就確定了‘走出去’的思路,在全國范圍內謀求發展。”
8年來,吉電股份走向全國,由一家傳統的火電企業逐步轉型成為新興的新能源企業。才延福介紹,截至2019年末,吉電股份的新能源裝機已達340.15萬千瓦,占總裝機容量的51%,成公司經營和利潤的支柱板塊,并逐年穩步增長,公司的發電業務結構和清潔能源占比持續優化。
吉電股份產業布局遍布全國23個省份。在新能源領域,公司目前已形成東北、西北、華東、華北、江西5個區域新能源基地,帶動周邊區域新能源項目的持續發展;布局建設長春、合肥、九江3個新能源區域生產運營中心,有效促進新能源板塊生產運營高效運作。
在新能源領域的持續發力,令吉電股份受益匪淺。才延福表示,公司今年一季度歸母凈利潤達2.63億元,同比大增58.4%。“二季度經營績效依然保持如此增長勢頭,增長主要來自新能源板塊。”
良好的業績,更加堅定了吉電股份轉型的決心。近期,吉電股份公告,擬定增募資不超過30億元,用于投資建設安徽、陜西、青海、廣西等地總計87.8萬千瓦的新能源項目。
探索每一種轉型的可能
從綜合智慧能源到生物質能,從氫能到儲能,才延福正帶領吉電股份探索新能源的每一種可能性。
“瞄準能源技術前沿,包括綜合智慧能源、生物質能、氫能、儲能的開發應用,我們都要布局。”才延福表示。
在氫能領域,才延福重點關注氫能源的儲運問題。“從生產上看,氫氣生產的技術是比較成熟的,我們的火電廠內就有制氫的設備;從應用上看,氫能源汽車的應用也比較成熟,尤其是在公共交通領域,氫能的應用比較廣泛。制約氫能發展的主要因素是儲存運輸。”
才延福表示:“現有的氫氣運輸手段,不是低溫液化運輸,就是建設輸氫管道。兩者成本都很高,制約了氫能的應用普及。我們正與專業院校接洽,開展液態有機儲氫的研究,將氫氣溶解在特制的液體中進行運輸,實現低成本高可靠性的運輸。”
對氫能的研究是吉電股份“新能源生態”的重要環節。“通過對氫能儲運的研究,風電、光伏生產的電能可以直接轉化為氫能,提高交通工具中氫能的使用,促進整個能源的變革。”才延福說。
除了氫能,吉林省豐富的生物質能也是才延福關注的重點。他介紹,吉林省每年可利用的農林廢棄物約4000萬噸,潛力巨大。“我們正在研究建設生物質供熱項目,充分利用吉林省的生物質能源。”
在此基礎上,才延福還在思考,將大能源站的模式轉換成以清潔能源為主的分布式能源供應體系。“例如,生物質供熱要根據需求有針對性地建設小規模能源站;再如,可以利用地熱能實現分布式供熱,相較傳統的化石供熱,對環境保護更為有利。”
“這也是一種思路的轉變。以前,我們只負責發電上網,不直接面對用戶。如果轉成分布式能源供應,我們可以成為直接面對用戶的服務商,這是對能源企業的一種新定位。”才延福表示,“未來,我們的定位就是‘三商’——先進能源技術開發商、清潔低碳能源供應商、能源生態系統集成商。”
在傳統與創新之間做好平衡
雖然在新能源領域取得了優異的創新成績,但火電項目仍是吉電股份需要面對的問題。才延福介紹:“我們有4個火電廠今年一季度同比大幅減虧,這種趨勢從去年就開始了,與我們采取的改革措施密不可分。”
一方面,公司通過深化改革繼續減員增效,將火電富余人員分流至新能源項目,減少人工負擔;另一方面,結合東北區域煤炭市場形勢,加強錯峰儲煤,大大降低原料成本,多措并舉,使得火電板塊的虧損大幅減少。“未來,我們的目標是火電板塊實現盈利。”才延福說。
才延福表示,在當前情況下,要堅持兩條腿走路:一是繼續發展增量新能源,貢獻主要的利潤;二是將虧損的火電業務進行大幅精簡,壓縮成本,實現盈利回歸。“其實,火電項目的現金流還是比較好的,為新能源轉型奠定了基礎。”
從火電到風電、光伏發電,再到綜合智慧能源、生物質能、氫能、儲能,吉電股份在新能源道路上的探索永無止境。這家從白山黑水走出來的傳統火電企業,正以全新姿態擁抱新能源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