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大部分人還是覺得做組件的兩頭被欺負,低毛利,以量取勝。我也這么覺得,誰讓組件的下游是電力的大爺,上游是高度集中壟斷的大主。但近3年,我覺得組件是整個產業鏈變化最大,因此獲得超額收益的概率最大。
硅料,冷氫化技術替代傳統西門子;
硅片,金剛線切割替代砂漿線切割;近些年沒有出現顛覆性的技改。
電池片,perc單晶替代多晶,下一個可能是異質結,但可能沒那么快,此外異質結和perc的差異,沒有perc與多晶的差異大,所以將來PERC和異質結可能長期共存。目前的大變化是,電池片越做越大,15X已經慢慢退出,166是主流,未來可能是18X和21X。
組件,變革方向很單純,在限定的面積里拼命提高功率,于是搞出各種技術。半片,好端端的一個全片,把人家切開,為的是降低電流減少損耗;雙面,為了多吸收些陽光;疊瓦,在小小的空間里塞滿電池片,連縫隙都不放過。
此外,現階段是電池片尺寸變化會導致組件的變化,更高功率的組件,感覺600W馬上是起步了。組件廠商會大規模更新設備,15X和16X的做不了18X和21X,新線很重要。這里延申下產能的問題,大家看到組件廠今年都拼命發布新增產能的計劃,感覺不增加個5GW以上都不好意思喊一嗓子,會擔憂產能過剩。我覺得這個擔憂還早,大功率組件一旦開始流行,以前的組件產能就會慢慢鋪上灰塵,新增產能才是實際產能。
所以說,組件是近期變革最大的,那就涉及到能不能獲得超額收益。
大龍頭隆基,沒啥好分析的。晶澳和日升,兩個經典代表。前者是垂直一體化的典范,后者是組件輔料整合的先行者。在硅片價格風云變化的時候,晶澳依然微笑地保持著穩定的毛利率,正是得益于垂直一體化。正是硅料價格猛漲的時候,大家重新追捧垂直一體化,并覺得不搞一體化,將來沒活路。我有不同的觀點,我覺得日升在輔材方面整合也是另一條路子。
因為,組件非硅成本占比在上升,如膠膜、接線盒等。日升收了斯威克,解決了膠膜供應問題,最近又在義烏準備投230億元搞15GW高效電池及組件和3億平米膠膜,更特別的是還強調了智能接線盒及輔材生產基地,實現智能接線盒、電纜電線、鍍錫銅帶、鋁邊框加工和制造的一體化生產。
所以,光伏下一波超額收益在組件,晶澳四平八穩,收益會不錯,日升另辟蹊徑,可能有驚喜,且走且看。
硅料,冷氫化技術替代傳統西門子;
硅片,金剛線切割替代砂漿線切割;近些年沒有出現顛覆性的技改。
電池片,perc單晶替代多晶,下一個可能是異質結,但可能沒那么快,此外異質結和perc的差異,沒有perc與多晶的差異大,所以將來PERC和異質結可能長期共存。目前的大變化是,電池片越做越大,15X已經慢慢退出,166是主流,未來可能是18X和21X。
組件,變革方向很單純,在限定的面積里拼命提高功率,于是搞出各種技術。半片,好端端的一個全片,把人家切開,為的是降低電流減少損耗;雙面,為了多吸收些陽光;疊瓦,在小小的空間里塞滿電池片,連縫隙都不放過。
此外,現階段是電池片尺寸變化會導致組件的變化,更高功率的組件,感覺600W馬上是起步了。組件廠商會大規模更新設備,15X和16X的做不了18X和21X,新線很重要。這里延申下產能的問題,大家看到組件廠今年都拼命發布新增產能的計劃,感覺不增加個5GW以上都不好意思喊一嗓子,會擔憂產能過剩。我覺得這個擔憂還早,大功率組件一旦開始流行,以前的組件產能就會慢慢鋪上灰塵,新增產能才是實際產能。
所以說,組件是近期變革最大的,那就涉及到能不能獲得超額收益。
大龍頭隆基,沒啥好分析的。晶澳和日升,兩個經典代表。前者是垂直一體化的典范,后者是組件輔料整合的先行者。在硅片價格風云變化的時候,晶澳依然微笑地保持著穩定的毛利率,正是得益于垂直一體化。正是硅料價格猛漲的時候,大家重新追捧垂直一體化,并覺得不搞一體化,將來沒活路。我有不同的觀點,我覺得日升在輔材方面整合也是另一條路子。
因為,組件非硅成本占比在上升,如膠膜、接線盒等。日升收了斯威克,解決了膠膜供應問題,最近又在義烏準備投230億元搞15GW高效電池及組件和3億平米膠膜,更特別的是還強調了智能接線盒及輔材生產基地,實現智能接線盒、電纜電線、鍍錫銅帶、鋁邊框加工和制造的一體化生產。
所以,光伏下一波超額收益在組件,晶澳四平八穩,收益會不錯,日升另辟蹊徑,可能有驚喜,且走且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