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公布2020年風電、光伏發電平價上網項目名單,其中涉及2020年風電平價上網項目裝機規模1139.67萬千瓦、光伏發電平價上網項目裝機規模3305.06萬千瓦。
發改委要求,有關項目單位抓緊做好風電、光伏發電平價上網項目開發建設工作,2019年第一批和2020年風電、光伏發電平價上網項目須于2020年底前核準(備案)并開工建設,除并網消納受限原因以外,風電項目須于2022年底前并網,光伏發電項目須于2021年底前并網。國家能源局將按年度梳理并公布在規定時限內并網的風電、光伏發電平價上網項目,未在規定時限內并網的風電、光伏發電平價上網項目將從2019年第一批、2020年風電、光伏發電平價上網項目清單中移除。
同時要求電網企業按照平價上網項目有關政策要求,認真落實接網工程建設責任,確保平價上網項目優先發電和全額保障性收購,按項目核準時國家規定的當地燃煤標桿上網電價與風電、光伏發電平價上網項目單位簽訂長期固定電價購售電合同(不少于20年)。
國家能源局發布政策解讀稱,《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 國家能源局綜合司關于公布2020年風電、光伏發電平價上網項目的通知》有利于加快風電、光伏發電平價上網進程。19號文明確的平價上網試點項目政府不再補貼,但有鼓勵性政策。連續兩年公布平價項目,就是通過19號文明確的支持政策,鼓勵風電、光伏發電企業積極降低成本,加快無補貼平價上網進程。
此外,有利于提升我國風電、光伏發電產業的市場競爭力。通過支持政策鼓勵企業實施平價上網試點項目,能夠推動企業加快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推動有關方面優化營商環境、降低非技術成本,切實提升我國風電、光伏發電產業的市場競爭力,早日實現與傳統化石能源發電同價競爭。
華北電力大學教授袁家海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這次發布的平價上網規模是符合預期的。“當初從特許權招標轉向資源區標桿電價時,啟動時年風電項目規模也就是1000多萬千瓦。這次公布的項目,暫不具備消納條件的風電項目還有1000多萬千瓦,平價光伏項目有3200萬千瓦,個人認為這是一個相對合理的啟動規模,完成從政策驅動到市場驅動的轉換。”
“平價項目要求電網公司與可再生開發主體簽訂20年的長期購售電協議,這對新能源企業來說有利于建立明確的收入預期。下一步要解決好的是長期協議與短期現貨市場的關系,即長期PPA具不具備價格鎖定效應。”袁家海說,“同時,可再生能源以什么樣的權利和義務關系參與電力市場也應該盡快加以明確。在現行保障性收購政策下,可再生能源實質上承擔了較高的并網成本。未來參與電力市場,并網成本如何界定和分擔將成為決定可再生能源在市場環境下發展質量的關鍵。”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政府減少光伏補貼是個趨勢,但目前的平價上網還是從發電側角度來說的,發出一度電來是平價的,但把它輸送到用電側的成本是不計算的。而在把電輸送到用電側的過程,由于光伏發電的不穩定性,輸送成本要高很多。“目前這個成本是由電網企業承受的,這是因為光伏發電在電網中的占比很小,可以不計較,但等它占比大的時候就不能不計較了。”在他看來,可再生能源最終與常規能源平起平坐還有一個比較遠的過程。
發改委要求,有關項目單位抓緊做好風電、光伏發電平價上網項目開發建設工作,2019年第一批和2020年風電、光伏發電平價上網項目須于2020年底前核準(備案)并開工建設,除并網消納受限原因以外,風電項目須于2022年底前并網,光伏發電項目須于2021年底前并網。國家能源局將按年度梳理并公布在規定時限內并網的風電、光伏發電平價上網項目,未在規定時限內并網的風電、光伏發電平價上網項目將從2019年第一批、2020年風電、光伏發電平價上網項目清單中移除。
同時要求電網企業按照平價上網項目有關政策要求,認真落實接網工程建設責任,確保平價上網項目優先發電和全額保障性收購,按項目核準時國家規定的當地燃煤標桿上網電價與風電、光伏發電平價上網項目單位簽訂長期固定電價購售電合同(不少于20年)。
國家能源局發布政策解讀稱,《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 國家能源局綜合司關于公布2020年風電、光伏發電平價上網項目的通知》有利于加快風電、光伏發電平價上網進程。19號文明確的平價上網試點項目政府不再補貼,但有鼓勵性政策。連續兩年公布平價項目,就是通過19號文明確的支持政策,鼓勵風電、光伏發電企業積極降低成本,加快無補貼平價上網進程。
此外,有利于提升我國風電、光伏發電產業的市場競爭力。通過支持政策鼓勵企業實施平價上網試點項目,能夠推動企業加快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推動有關方面優化營商環境、降低非技術成本,切實提升我國風電、光伏發電產業的市場競爭力,早日實現與傳統化石能源發電同價競爭。
華北電力大學教授袁家海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這次發布的平價上網規模是符合預期的。“當初從特許權招標轉向資源區標桿電價時,啟動時年風電項目規模也就是1000多萬千瓦。這次公布的項目,暫不具備消納條件的風電項目還有1000多萬千瓦,平價光伏項目有3200萬千瓦,個人認為這是一個相對合理的啟動規模,完成從政策驅動到市場驅動的轉換。”
“平價項目要求電網公司與可再生開發主體簽訂20年的長期購售電協議,這對新能源企業來說有利于建立明確的收入預期。下一步要解決好的是長期協議與短期現貨市場的關系,即長期PPA具不具備價格鎖定效應。”袁家海說,“同時,可再生能源以什么樣的權利和義務關系參與電力市場也應該盡快加以明確。在現行保障性收購政策下,可再生能源實質上承擔了較高的并網成本。未來參與電力市場,并網成本如何界定和分擔將成為決定可再生能源在市場環境下發展質量的關鍵。”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政府減少光伏補貼是個趨勢,但目前的平價上網還是從發電側角度來說的,發出一度電來是平價的,但把它輸送到用電側的成本是不計算的。而在把電輸送到用電側的過程,由于光伏發電的不穩定性,輸送成本要高很多。“目前這個成本是由電網企業承受的,這是因為光伏發電在電網中的占比很小,可以不計較,但等它占比大的時候就不能不計較了。”在他看來,可再生能源最終與常規能源平起平坐還有一個比較遠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