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料漲完,硅片漲;硅片漲完,電池漲;電池漲完,組件漲。最后到底誰遭罪?
多晶硅料“暴走”出人意料
2019年,多晶勢弱越發明顯,行業斷言多晶硅價格在2020年仍將延續弱勢表現。事實的確如此,進入2020年,多晶硅價格走勢下行。然而在2020年6月,多晶硅價格止跌持穩。七月價格上揚,甚至出現“跳漲”,出人意料。
其實多晶硅價格“暴走”主要原因歸納起來主要有幾點:
其一,大全、協鑫兩起事故。此兩起事故也被部分人看作此次多晶硅漲價的最主要原因。
大全、協鑫在多晶硅方面的地位毋庸多疑。據多晶硅材料制備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嚴大洲日前講座的相關數據顯示,世界前十多晶硅企業中,中國獨占7席,2019年該七家企業產能為55.2萬噸,占全球產能的81.8%;產量為42.4萬噸,占全球產量的83.5%。2020年該七企預計產能為63.3萬噸,占全球總產能70.5萬噸的90.1%。而其中大全2020年預計產能為7萬噸,協鑫10.8萬噸(新疆協鑫為6萬噸)。大全的事故并不嚴重,對生產幾乎沒有太多影響,這幾乎是行業、媒體的共識。而對于協鑫的相關事故,具體情況一直未有官方明確說法,輕重兩種說法皆有,大多都為坊間猜測,所以具體影響如何無從判斷。日前,中金公司援引行業渠道消息稱,該起事故起碼影響生產線半個月以上的產能,會減少單月1875噸供給。其二,新疆地區的疫情。新疆疫情對多晶硅企業的運輸鏈產生一定影響。日前,有媒體報道,據PV Infolink透露,近期因新疆疫情升溫,3家位于新疆的多晶硅企業對外物流運輸受阻,會延遲一周左右的時間。
嚴大洲的相關數據顯示,中國多晶硅企業前十位幾乎包攬了國內所有的產能,分別為江蘇中能、四川永祥、新特能源、新疆大全、東方希望、亞洲硅業、洛陽中硅、天宏瑞科、鄂爾多斯、內蒙古東立,該十企中有四企在新疆地區有相關產能,預計產能為30萬噸,其2020年預計產能占全國總產能的54.64%。
其三,多晶硅企業的檢修。此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為原因一的必然后果。兩起密集的事故,必然導致相關部門對相應企業的自檢提出更高要求。有業內人士透露,上游硅料廠爆炸導致新疆全部硅料廠全要求自查,產能恢復要到年底。
據硅業協會相關信息顯示,新疆地區個別企業檢修規模計劃外突增。同時,硅業分會報道顯示,截止到上周,正在進行檢修的企業有3家,預計檢修結束時間均有延后,而國內在產的多晶硅企業則維持在11家。根據檢修影響量預計7月份國內多晶硅產量在3.2萬噸左右,8月份產量將在7月份的基礎上進一步減少。而此無疑進一步影響了多晶硅的供給。
當然,上述三個原因主要是多晶硅產能與供給方面受到影響。那是不是必然引起多晶硅料的價格暴漲呢?理論上是可能導致價格上漲,供不應求,價格上調符合市場規律。但是不是足以支撐起多晶硅價格“暴漲”的原因?
其實價格上漲離不開下游市場的需求。
2020年作為補貼最后一年,競價項目為了保證獲得足夠的補貼,平價項目為了實現更早的盈利,搶裝成為必然。同時,受疫情影響,從三季度國內外市場開始復蘇,從而導致需求增加,下游企業與用戶側的需求在此爆發,進而加劇了市場的需求。6月28日,國家能源局公布2020年光伏發電項目國家補貼競價結果,共434個項目納入了國家競價補貼范圍,總裝機容量25.97GW,同比增長13.95%。競價總規模遠超市場此前預期的20GW。競價項目可見一斑。當然,并不僅僅是多晶硅,單晶硅亦是漲幅狀態。
硅片、電池、組件漲價意料之中
如果說多晶硅的價格跳漲出人意料,那么硅片、電池、組件的漲價則是意料之中,甚至是順勢而為。
7月24日,隆基股份公布8月單晶硅片最新定價,G1硅片上漲0.1元/片,價格調整為2.53元/片,漲幅為4%;M6硅片上漲0.11元/片,調整為2.73元/片,漲幅為4.2%。隆基硅片價格五連降,持穩一月之后,首次實現上漲。
同樣7月24日,通威公布了8月電池片價格。G1與M6單晶單雙面PERC電池由0.8元/W上漲至0.89元/W,漲幅11.25%。156.75單晶單雙面PERC電池片價格上漲至0.87元/W,漲幅為11.54%;多晶電池片價格由0.5元/W上調至0.54元/W,漲幅為8%。
硅片、電池片價格的提升,進而帶來了組件價格的提升。
其實進入2020年之后,受疫情影響,組件價格普遍走低,尤其在大型招標或項目中,陸續出現低價。
5月份中核匯能匯能3GW組件集采,普通單晶組件中標價格區間為1.33-1.41元/W,單晶雙面組件1.42元/W。
6月2日大唐5GW組件集采開標,價格區間在1.40-1.455元/W。
6月2日,國家電投5.5GW組件集采開標,多類型組件價格的區間為1.386-1.49元/W。
6月2日,三峽2GW組件集采開標,多類型組件價格區間為1.388-1.495元/W。
在5、6兩個月組件價格出現大幅跳水,直接進入1.4元/W階段,甚至1.3元/W階段。
進入7月,峰回路轉。
7月24日,青海某100MW項目光伏組件集采,其中最低報價為1.48元/W,最高報價為1.56元/W,平均報價為1.523/W。
7月28日,華電2020年2GW單晶硅光伏組件集采開標,共16家企業參與投標。開標價格中最低報價為1.45元/W,最高報價為1.62元/W,平均價格落在1.54元/W左右。
組件價格實現上漲,回到1.5元/W水平。
業內人士分析,除了上述原因之外,組件漲價源于國內需求旺盛。國內上半年并網11.5GW,下半年預計30GW左右,安裝量是上半年三倍左右,同時國外需求迅速回暖,Q4將會達到高峰,此也是組件漲價的重要原因。
漲幅能夠持續多久?
對于硅料、硅片、電池,乃至組件的漲價是短期行為還是短暫現象,現在兩種觀點立場頗為鮮明。
對于硅料漲價,證券公司相對較為看好其持續性。國泰君安證券研報認為,硅料環節自2017年12月以來價格連降10個季度,導致高成本產能清退,從而出現硅料供給逐漸緊張的局面,并且現今硅料新建低成本產能已經投放完畢,未來新產能釋放要等到2022 年初,未來18個月硅料環節無新增供給,因此硅料價格持續上漲趨勢十分明顯。諸如光大證券也基本持有此類觀點,認為硅料價格上漲可以持續。
該觀點其實可以簡單理解為硅料企業開始向頭部集合,而在有限的時間內,相對不變的供應量將難以滿足快速發展的市場及下游需求,因此將帶來漲幅的空間和可能性。漲價并非短期行為。而業內人士則相對保守。更多人認為漲價將是短期內行為,不具有持續性。其原因在于檢修、停產的產能可以馬上復工生產,那么此時市場上的供需失衡關系將被打破。而且隨著新疆地區疫情的逐步控制,運輸問題將會得到解決。
上述因素帶來的結果將是硅料失去漲價的動力,而為了搶占市場,價格可能會迎來一波下調。嚴大洲的相關數據顯示, 2020年全球全年多晶硅產量在53-55萬噸,其中中國多晶硅產量40.3-43.6萬噸,加上海外產量,供需基本平衡,略有富余。此或者可能進一步支撐此觀點。山東航禹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丁文磊則認為現階段的大環境下,一定的搶裝現象或會出現,但絕不會出現全線的、系統的搶裝。如果價格上漲超出了電站投資商預期,投資收益大幅降低的局面是投資商不愿意見到的局面。
此觀點也就是說在平價時代,電站投資商無疑會審慎考慮市場走趨勢和走向。而投資商的審慎態度可能將會影響整個2020年度光伏裝機量,尤其對大型地面電站的投資及施工可能帶來進一步影響。
某業內人士認為,此次價格漲幅其實可以看做是偶然事件,并不具有代表性,不能完全反映出市場的正常走向。國內光伏行業大部分環節呈現供大于求的狀態,雖然近期多環節呈現漲價趨勢,但是現今全球的光伏產業整體裝機下滑較大,僅僅國內市場不足以支撐長時間的價格上漲。最終搶占市場依舊會是主要基調,那么降價無疑是最為有效的方式和手段。
而現今組件廠商壓力巨大,據某一線廠商介紹,上半年簽訂高效單晶組件價格主要集中在1.4-1.5元/W,而今高效單晶雙面組件價格達到1.60元+/W價格,0.2元/W左右的差價將嚴重影響合同的執行,如果此價格成為成為常態,或將對項目落地產生重要消極影響。
如此偏高的價格,對于銷售商和終端用戶又將產生怎樣的影響?最終遭罪的又會是誰?
多晶硅料“暴走”出人意料
2019年,多晶勢弱越發明顯,行業斷言多晶硅價格在2020年仍將延續弱勢表現。事實的確如此,進入2020年,多晶硅價格走勢下行。然而在2020年6月,多晶硅價格止跌持穩。七月價格上揚,甚至出現“跳漲”,出人意料。
其實多晶硅價格“暴走”主要原因歸納起來主要有幾點:
其一,大全、協鑫兩起事故。此兩起事故也被部分人看作此次多晶硅漲價的最主要原因。
大全、協鑫在多晶硅方面的地位毋庸多疑。據多晶硅材料制備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嚴大洲日前講座的相關數據顯示,世界前十多晶硅企業中,中國獨占7席,2019年該七家企業產能為55.2萬噸,占全球產能的81.8%;產量為42.4萬噸,占全球產量的83.5%。2020年該七企預計產能為63.3萬噸,占全球總產能70.5萬噸的90.1%。而其中大全2020年預計產能為7萬噸,協鑫10.8萬噸(新疆協鑫為6萬噸)。大全的事故并不嚴重,對生產幾乎沒有太多影響,這幾乎是行業、媒體的共識。而對于協鑫的相關事故,具體情況一直未有官方明確說法,輕重兩種說法皆有,大多都為坊間猜測,所以具體影響如何無從判斷。日前,中金公司援引行業渠道消息稱,該起事故起碼影響生產線半個月以上的產能,會減少單月1875噸供給。其二,新疆地區的疫情。新疆疫情對多晶硅企業的運輸鏈產生一定影響。日前,有媒體報道,據PV Infolink透露,近期因新疆疫情升溫,3家位于新疆的多晶硅企業對外物流運輸受阻,會延遲一周左右的時間。
嚴大洲的相關數據顯示,中國多晶硅企業前十位幾乎包攬了國內所有的產能,分別為江蘇中能、四川永祥、新特能源、新疆大全、東方希望、亞洲硅業、洛陽中硅、天宏瑞科、鄂爾多斯、內蒙古東立,該十企中有四企在新疆地區有相關產能,預計產能為30萬噸,其2020年預計產能占全國總產能的54.64%。
其三,多晶硅企業的檢修。此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為原因一的必然后果。兩起密集的事故,必然導致相關部門對相應企業的自檢提出更高要求。有業內人士透露,上游硅料廠爆炸導致新疆全部硅料廠全要求自查,產能恢復要到年底。
據硅業協會相關信息顯示,新疆地區個別企業檢修規模計劃外突增。同時,硅業分會報道顯示,截止到上周,正在進行檢修的企業有3家,預計檢修結束時間均有延后,而國內在產的多晶硅企業則維持在11家。根據檢修影響量預計7月份國內多晶硅產量在3.2萬噸左右,8月份產量將在7月份的基礎上進一步減少。而此無疑進一步影響了多晶硅的供給。
當然,上述三個原因主要是多晶硅產能與供給方面受到影響。那是不是必然引起多晶硅料的價格暴漲呢?理論上是可能導致價格上漲,供不應求,價格上調符合市場規律。但是不是足以支撐起多晶硅價格“暴漲”的原因?
其實價格上漲離不開下游市場的需求。
2020年作為補貼最后一年,競價項目為了保證獲得足夠的補貼,平價項目為了實現更早的盈利,搶裝成為必然。同時,受疫情影響,從三季度國內外市場開始復蘇,從而導致需求增加,下游企業與用戶側的需求在此爆發,進而加劇了市場的需求。6月28日,國家能源局公布2020年光伏發電項目國家補貼競價結果,共434個項目納入了國家競價補貼范圍,總裝機容量25.97GW,同比增長13.95%。競價總規模遠超市場此前預期的20GW。競價項目可見一斑。當然,并不僅僅是多晶硅,單晶硅亦是漲幅狀態。
硅片、電池、組件漲價意料之中
如果說多晶硅的價格跳漲出人意料,那么硅片、電池、組件的漲價則是意料之中,甚至是順勢而為。
7月24日,隆基股份公布8月單晶硅片最新定價,G1硅片上漲0.1元/片,價格調整為2.53元/片,漲幅為4%;M6硅片上漲0.11元/片,調整為2.73元/片,漲幅為4.2%。隆基硅片價格五連降,持穩一月之后,首次實現上漲。
同樣7月24日,通威公布了8月電池片價格。G1與M6單晶單雙面PERC電池由0.8元/W上漲至0.89元/W,漲幅11.25%。156.75單晶單雙面PERC電池片價格上漲至0.87元/W,漲幅為11.54%;多晶電池片價格由0.5元/W上調至0.54元/W,漲幅為8%。
硅片、電池片價格的提升,進而帶來了組件價格的提升。
其實進入2020年之后,受疫情影響,組件價格普遍走低,尤其在大型招標或項目中,陸續出現低價。
5月份中核匯能匯能3GW組件集采,普通單晶組件中標價格區間為1.33-1.41元/W,單晶雙面組件1.42元/W。
6月2日大唐5GW組件集采開標,價格區間在1.40-1.455元/W。
6月2日,國家電投5.5GW組件集采開標,多類型組件價格的區間為1.386-1.49元/W。
6月2日,三峽2GW組件集采開標,多類型組件價格區間為1.388-1.495元/W。
在5、6兩個月組件價格出現大幅跳水,直接進入1.4元/W階段,甚至1.3元/W階段。
進入7月,峰回路轉。
7月24日,青海某100MW項目光伏組件集采,其中最低報價為1.48元/W,最高報價為1.56元/W,平均報價為1.523/W。
7月28日,華電2020年2GW單晶硅光伏組件集采開標,共16家企業參與投標。開標價格中最低報價為1.45元/W,最高報價為1.62元/W,平均價格落在1.54元/W左右。
組件價格實現上漲,回到1.5元/W水平。
業內人士分析,除了上述原因之外,組件漲價源于國內需求旺盛。國內上半年并網11.5GW,下半年預計30GW左右,安裝量是上半年三倍左右,同時國外需求迅速回暖,Q4將會達到高峰,此也是組件漲價的重要原因。
漲幅能夠持續多久?
對于硅料、硅片、電池,乃至組件的漲價是短期行為還是短暫現象,現在兩種觀點立場頗為鮮明。
對于硅料漲價,證券公司相對較為看好其持續性。國泰君安證券研報認為,硅料環節自2017年12月以來價格連降10個季度,導致高成本產能清退,從而出現硅料供給逐漸緊張的局面,并且現今硅料新建低成本產能已經投放完畢,未來新產能釋放要等到2022 年初,未來18個月硅料環節無新增供給,因此硅料價格持續上漲趨勢十分明顯。諸如光大證券也基本持有此類觀點,認為硅料價格上漲可以持續。
該觀點其實可以簡單理解為硅料企業開始向頭部集合,而在有限的時間內,相對不變的供應量將難以滿足快速發展的市場及下游需求,因此將帶來漲幅的空間和可能性。漲價并非短期行為。而業內人士則相對保守。更多人認為漲價將是短期內行為,不具有持續性。其原因在于檢修、停產的產能可以馬上復工生產,那么此時市場上的供需失衡關系將被打破。而且隨著新疆地區疫情的逐步控制,運輸問題將會得到解決。
上述因素帶來的結果將是硅料失去漲價的動力,而為了搶占市場,價格可能會迎來一波下調。嚴大洲的相關數據顯示, 2020年全球全年多晶硅產量在53-55萬噸,其中中國多晶硅產量40.3-43.6萬噸,加上海外產量,供需基本平衡,略有富余。此或者可能進一步支撐此觀點。山東航禹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丁文磊則認為現階段的大環境下,一定的搶裝現象或會出現,但絕不會出現全線的、系統的搶裝。如果價格上漲超出了電站投資商預期,投資收益大幅降低的局面是投資商不愿意見到的局面。
此觀點也就是說在平價時代,電站投資商無疑會審慎考慮市場走趨勢和走向。而投資商的審慎態度可能將會影響整個2020年度光伏裝機量,尤其對大型地面電站的投資及施工可能帶來進一步影響。
某業內人士認為,此次價格漲幅其實可以看做是偶然事件,并不具有代表性,不能完全反映出市場的正常走向。國內光伏行業大部分環節呈現供大于求的狀態,雖然近期多環節呈現漲價趨勢,但是現今全球的光伏產業整體裝機下滑較大,僅僅國內市場不足以支撐長時間的價格上漲。最終搶占市場依舊會是主要基調,那么降價無疑是最為有效的方式和手段。
而現今組件廠商壓力巨大,據某一線廠商介紹,上半年簽訂高效單晶組件價格主要集中在1.4-1.5元/W,而今高效單晶雙面組件價格達到1.60元+/W價格,0.2元/W左右的差價將嚴重影響合同的執行,如果此價格成為成為常態,或將對項目落地產生重要消極影響。
如此偏高的價格,對于銷售商和終端用戶又將產生怎樣的影響?最終遭罪的又會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