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自然遺產——江郎山的山腳下,一大片延綿錯落的光伏面板成為一道獨特的景致。這里,是已運營4年多的正泰江山200MW林農光互補發電項目,也是正泰錦繡光伏理念落地成景的典型案例。
初夏時節,在一排排光伏組件板的掩映下,正泰江山光伏電站里的鐵皮石斛藤枝交錯,獼猴桃探出一顆顆“小腦袋”。在5年前,誰能想到,這片位于浙江江山橫跨鳳林、石門及峽口三個鎮的6300畝荒山,能改造成如今這片藏著高科技的富農沃土。
6月9日,記者在現場調研時看到,正泰江山發電站的運維管理看板上,記錄著年度目標發電量、本年度已發電量、本月目標發電量等指標。遍布在6300畝土地上的67萬塊光伏面板,就是一個個吸收陽光、轉換電能的“終端”,在電站匯聚后,通過電網輸送給千家萬戶。
正泰新能源區域開發經理范緒剛介紹,自2015年11月正式并網以來,電站累計發電量超9億度。“江山電站年均發電量2億度電,可滿足江山市10萬戶、40萬居民的用電需求。如果按照運營25年計算,可減少碳排放453萬噸,節約標準煤163萬噸。”
這就是“正泰速度”。從2014年破土動工開始,正泰總計投入近20億元,將這片不毛之地逐步改造成了“光伏+”的全國樣板工程。如今,偌大的江山電站內,日常只有10余名全職員工參與管理,通過光伏云數據接入,工作人員在主控室就可對電站進行監控管理,數據納入到正泰新能源國內電站綜合監控管理平臺,是名副其實的“智慧電站”。
67萬塊光伏電板支起的“小屋頂”下別有洞天。利用3米多的垂直距離合理布局,這些綠地上營造出兩個“平行空間”,上層是林農光互補地面電站,下層種植著白芍、鐵皮石斛等優質中藥材,光伏板間還“見縫插針”種著各種經濟作物,實現了“板上發電,板下農業”的林農光互補模式,走出了一條產業富農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拓荒者”正泰的“光伏+”遠景圖,是探索集光伏發電、高效農業、工業旅游和生態觀光三位一體的新型模式。為此,正泰設立了專業公司深耕農業板塊,已開辟出了蔬菜區、中藥材區、茶園區、獼猴桃區、養殖區等五個方向。“目前電站內種植有1000畝中草藥、1000畝蔬菜、1000畝獼猴桃、1000畝油茶,都是有機標準。”正泰農業公司負責人曹解洪對記者表示,林農光互補電站的特殊組件面板安裝方式,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土地自身的資源價值,為板下農業種植預留了充分的生長空間。他說:“我們還在定制專門的機械化、智能化作業工具,推進現代農業的標準建設。”
“土地增產、農民增收、企業增效、環境增美、政府增稅,這是一種多方共贏的發展模式。”范緒剛介紹,江山電站建成以來,每年向當地支付土地租金400多萬元,吸納120至150名當地人用工,每人每年收入3萬元以上,幫助近千戶農民增收致富,有力支持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正泰江山模式已成為一項典型的經濟、社會、環境效益俱佳的新型能源示范基地。”正泰電器旗下新能源公司負責人表示,新能源需求是跨地域的、全球性的,目前正泰光伏產業鏈已延伸至海內外55個國家和地區,不僅要做實現長期盈利的光伏項目,更要為實現全球節能減排、經濟轉型等盡到企業的社會責任。
輸出能量的正泰電站,也為當地產業生態輸入活力。項目所在地江山市鳳林鎮鎮政府因勢利導,以正泰電站為核心打造“光谷小鎮”,不斷豐富小鎮業態。“正泰電站建成后,引來了不少‘鳳凰’。”鳳林鎮黨委宣傳委員劉慧軍指著遠處的綠地告訴記者,“目前鳳林鎮正在建設新的產業旅游項目,包括果園、鳥類景觀園及酒店等配套設施建設,進一步帶動當地就業增收。”
錦繡江山,鳳棲梧林。江郎山如畫的風景中,畫風硬朗的工業電站,也可以勾畫得如此和諧融洽。
初夏時節,在一排排光伏組件板的掩映下,正泰江山光伏電站里的鐵皮石斛藤枝交錯,獼猴桃探出一顆顆“小腦袋”。在5年前,誰能想到,這片位于浙江江山橫跨鳳林、石門及峽口三個鎮的6300畝荒山,能改造成如今這片藏著高科技的富農沃土。
6月9日,記者在現場調研時看到,正泰江山發電站的運維管理看板上,記錄著年度目標發電量、本年度已發電量、本月目標發電量等指標。遍布在6300畝土地上的67萬塊光伏面板,就是一個個吸收陽光、轉換電能的“終端”,在電站匯聚后,通過電網輸送給千家萬戶。
正泰新能源區域開發經理范緒剛介紹,自2015年11月正式并網以來,電站累計發電量超9億度。“江山電站年均發電量2億度電,可滿足江山市10萬戶、40萬居民的用電需求。如果按照運營25年計算,可減少碳排放453萬噸,節約標準煤163萬噸。”
這就是“正泰速度”。從2014年破土動工開始,正泰總計投入近20億元,將這片不毛之地逐步改造成了“光伏+”的全國樣板工程。如今,偌大的江山電站內,日常只有10余名全職員工參與管理,通過光伏云數據接入,工作人員在主控室就可對電站進行監控管理,數據納入到正泰新能源國內電站綜合監控管理平臺,是名副其實的“智慧電站”。
67萬塊光伏電板支起的“小屋頂”下別有洞天。利用3米多的垂直距離合理布局,這些綠地上營造出兩個“平行空間”,上層是林農光互補地面電站,下層種植著白芍、鐵皮石斛等優質中藥材,光伏板間還“見縫插針”種著各種經濟作物,實現了“板上發電,板下農業”的林農光互補模式,走出了一條產業富農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拓荒者”正泰的“光伏+”遠景圖,是探索集光伏發電、高效農業、工業旅游和生態觀光三位一體的新型模式。為此,正泰設立了專業公司深耕農業板塊,已開辟出了蔬菜區、中藥材區、茶園區、獼猴桃區、養殖區等五個方向。“目前電站內種植有1000畝中草藥、1000畝蔬菜、1000畝獼猴桃、1000畝油茶,都是有機標準。”正泰農業公司負責人曹解洪對記者表示,林農光互補電站的特殊組件面板安裝方式,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土地自身的資源價值,為板下農業種植預留了充分的生長空間。他說:“我們還在定制專門的機械化、智能化作業工具,推進現代農業的標準建設。”
“土地增產、農民增收、企業增效、環境增美、政府增稅,這是一種多方共贏的發展模式。”范緒剛介紹,江山電站建成以來,每年向當地支付土地租金400多萬元,吸納120至150名當地人用工,每人每年收入3萬元以上,幫助近千戶農民增收致富,有力支持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正泰江山模式已成為一項典型的經濟、社會、環境效益俱佳的新型能源示范基地。”正泰電器旗下新能源公司負責人表示,新能源需求是跨地域的、全球性的,目前正泰光伏產業鏈已延伸至海內外55個國家和地區,不僅要做實現長期盈利的光伏項目,更要為實現全球節能減排、經濟轉型等盡到企業的社會責任。
輸出能量的正泰電站,也為當地產業生態輸入活力。項目所在地江山市鳳林鎮鎮政府因勢利導,以正泰電站為核心打造“光谷小鎮”,不斷豐富小鎮業態。“正泰電站建成后,引來了不少‘鳳凰’。”鳳林鎮黨委宣傳委員劉慧軍指著遠處的綠地告訴記者,“目前鳳林鎮正在建設新的產業旅游項目,包括果園、鳥類景觀園及酒店等配套設施建設,進一步帶動當地就業增收。”
錦繡江山,鳳棲梧林。江郎山如畫的風景中,畫風硬朗的工業電站,也可以勾畫得如此和諧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