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嚴控煤炭消費總量、推進煤炭減量替代的路上,第一用煤大省山東持續發力。近日召開的全省煤炭壓減工作電視會議上,山東省委、省政府部署2020年減煤工作,要求到今年底,完成凈壓減煤炭3700萬噸的任務。“除了與各地市簽訂能耗雙控和煤炭壓減責任狀,本次會議直接開到縣一級,并要求各級政府主要負責人參會。省市縣三級覆蓋,從重視程度來說史無前例,減煤的決心和力度空前。”減煤工作主要負責專家之一、山東省科學院生態研究所所長許崇慶向記者透露。
由于產業結構偏重、基礎工業比重偏高,山東煤炭消費總量常年位居全國第一。進入“十三五”收官之年,沖刺減煤工作,直接事關大氣污染防治、新舊動能轉換等重點任務,也決定著該省能否完成國家下達的壓減煤炭消費量10%的任務。山東如何發力?
從“為煤而困”走向“科學壓煤”
作為煤炭生產大省,山東因煤而興,同樣為煤而困。
記者了解到,截至2018年,該省煤炭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達到74.5%,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傳統工業占比高達70%、火電裝機量及發電量居全國第一,進一步導致以煤為主的局面根深蒂固。其中,煤炭消費還呈現“不均衡”態勢,越是發展不充分的地區,煤耗水平相應越高,魯北、魯中、魯南等地區更加依賴煤炭。
除了基礎薄弱,山東還曾出現瞞報減煤數據等情況,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直指其“能源結構調整乏力”。彼時,督察組發現,該省煤炭消費總量被瞞報3700多萬噸,與2017年減煤2706萬噸的公開數據,及“完成國家下達減少2000萬噸的目標”嚴重不符。也正因此,山東減煤備受多方關注。
“更加偏煤的能源結構、更加偏重的產業結構,讓山東控煤的難度和壓力更大。”一位來自國家發改委的專家向記者坦言,山東面臨的挑戰,正是我國能源轉型的問題濃縮版、難度升級版。
基于上述現實,山東從去年起層層加碼。2019年7月以來,《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嚴格控制煤炭消費總量推進清潔高效利用的指導意見》《山東省煤炭消費壓減工作總體方案(2019-2020年)》等多份文件發布,以2018年全省煤炭消費總量為基數,重新核查數據、制定目標。到2020年底凈減煤炭3700萬噸,記者粗略估算,相當于壓減10%左右的煤炭消費量。
“減煤不再只是發發文件。為壓實責任,省里要求發改、環保等相關部門聯合成立督導專辦,嚴防再出現瞞報等不實情況,同時提供合理化指導,杜絕‘一刀切’現象。”許崇慶表示,相比此前,山東已走上“科學壓煤”的道路。
嚴控高耗能產業是關鍵 也是難點
通過壓減高耗能行業產能、加快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等措施,減煤工作有序推進。但同時,一系列挑戰并存。
短期來看,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客觀上增加工作難度。許崇慶表示,受疫情影響,部分工業企業開工受限,用煤量隨之下降。下游需求一旦恢復,如何防止煤炭消費大幅反彈,還需提前思考對策。另一方面,疫情導致今年供暖季延長1個月左右,相比往年,供暖耗煤呈凈增加,如何消除這部分影響也是現實問題。
“我們積極借助余熱余壓等非煤供熱手段,破解供暖需求的增量,盡可能消除不利影響。”許崇慶稱。
從長遠看,嚴控高能耗項目是重中之重。“山東的工業品種齊全,產業結構長期偏重。上世紀90年代起,一批高耗能產業上得快,且以中小型規模居多,集中度不高。盡管其發展迅速,在一定時期內帶動經濟發展,但也埋下隱患。”自然資源保護協會高級顧問、煤控研究項目核心組成員楊富強表示,在能源轉型過程中,低效率、能耗高的產業逐漸暴露出發展內勁不足,導致山東為煤而惑。“壓減高耗能、高排放、產能過剩行業及落后產能用煤是關鍵,這些產業輝煌一時,壓減陣痛也將非常強烈。”
許崇慶也稱,山東已明確嚴控高耗能產業、優化能源結構的方向,但在實際操作中,少數企業仍存有慣性思維,或因面臨生存壓力而不愿減,或出于自身利益而不接受、不配合。壓減之后,如何安置員工就業、償還企業貸款及再發展等后續問題,均需要妥善解決。
上述發改委專家還提出,山東需處理好煤炭減量替代與區域能源轉型的“局部與整體”關系。“未來如何滿足能源消費增量?以哪些形式替代燃煤發電?能源品種改造成本又是多少?減煤,不僅僅是一減了之。”
效益與效率“雙線”出發 實現減量替代
不可否認,減煤會給部分高耗能企業帶來一定損失。但當前正值‘十三五’收官的決勝期,今年不壓,進入‘十四五’時期壓力更大。減煤不是束縛企業發展,而是用最小的代價完成壓減任務,同時提升產業競爭力。”許崇慶進一步稱。
許崇慶透露,山東已建立第三方幫扶機制,對高耗能企業展開能效診斷,“一企一策”落實壓減方案;對年消耗萬噸標煤以下企業,實施單位能耗效益產出綜合評價。從效率和效益“雙線”出發,分類改造現有工業企業,實現資源要素差異化配置。
“對于效率高、效益好的企業,影響甚微,甚至可不受影響;能耗高、效益差、污染排放重的企業,則需要轉型提升或直接退出。以騰籠換鳥的方式化解過剩產能,既可有效推動煤炭減量,也是新舊動能轉換的途徑之一。”許崇慶稱。
楊富強建議,在嚴控新增高耗能項目、壓減高耗能行業產業的同時,鋼鐵、焦化等傳統“用煤大戶”,要向集約化、專業化、高端化,從根本上減少對電力的結構性需求,由此降低煤耗。“例如,電解鋁作為工業重要的原材料,帶動下游一大批關聯產業。若單純壓減,相關產業必將受到影響。轉變舊的思路、尋找新的增長點,才可有效解決煤控難點。”
記者了解到,山東將推動煤炭消費指標向優質高效項目傾斜。新、改、擴建項目一律實施煤炭減量或等量替代,今年底前,大氣污染防控重點區域不再新增燃煤機組裝機容量。為擴大非煤替代,將因地制宜規模化發展風能、太陽能、核電、生物質能、地熱能等,2020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資源發電裝機達到3338萬千瓦左右,有效降低火力發電比重。
由于產業結構偏重、基礎工業比重偏高,山東煤炭消費總量常年位居全國第一。進入“十三五”收官之年,沖刺減煤工作,直接事關大氣污染防治、新舊動能轉換等重點任務,也決定著該省能否完成國家下達的壓減煤炭消費量10%的任務。山東如何發力?
從“為煤而困”走向“科學壓煤”
作為煤炭生產大省,山東因煤而興,同樣為煤而困。
記者了解到,截至2018年,該省煤炭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達到74.5%,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傳統工業占比高達70%、火電裝機量及發電量居全國第一,進一步導致以煤為主的局面根深蒂固。其中,煤炭消費還呈現“不均衡”態勢,越是發展不充分的地區,煤耗水平相應越高,魯北、魯中、魯南等地區更加依賴煤炭。
除了基礎薄弱,山東還曾出現瞞報減煤數據等情況,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直指其“能源結構調整乏力”。彼時,督察組發現,該省煤炭消費總量被瞞報3700多萬噸,與2017年減煤2706萬噸的公開數據,及“完成國家下達減少2000萬噸的目標”嚴重不符。也正因此,山東減煤備受多方關注。
“更加偏煤的能源結構、更加偏重的產業結構,讓山東控煤的難度和壓力更大。”一位來自國家發改委的專家向記者坦言,山東面臨的挑戰,正是我國能源轉型的問題濃縮版、難度升級版。
基于上述現實,山東從去年起層層加碼。2019年7月以來,《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嚴格控制煤炭消費總量推進清潔高效利用的指導意見》《山東省煤炭消費壓減工作總體方案(2019-2020年)》等多份文件發布,以2018年全省煤炭消費總量為基數,重新核查數據、制定目標。到2020年底凈減煤炭3700萬噸,記者粗略估算,相當于壓減10%左右的煤炭消費量。
“減煤不再只是發發文件。為壓實責任,省里要求發改、環保等相關部門聯合成立督導專辦,嚴防再出現瞞報等不實情況,同時提供合理化指導,杜絕‘一刀切’現象。”許崇慶表示,相比此前,山東已走上“科學壓煤”的道路。
嚴控高耗能產業是關鍵 也是難點
通過壓減高耗能行業產能、加快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等措施,減煤工作有序推進。但同時,一系列挑戰并存。
短期來看,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客觀上增加工作難度。許崇慶表示,受疫情影響,部分工業企業開工受限,用煤量隨之下降。下游需求一旦恢復,如何防止煤炭消費大幅反彈,還需提前思考對策。另一方面,疫情導致今年供暖季延長1個月左右,相比往年,供暖耗煤呈凈增加,如何消除這部分影響也是現實問題。
“我們積極借助余熱余壓等非煤供熱手段,破解供暖需求的增量,盡可能消除不利影響。”許崇慶稱。
從長遠看,嚴控高能耗項目是重中之重。“山東的工業品種齊全,產業結構長期偏重。上世紀90年代起,一批高耗能產業上得快,且以中小型規模居多,集中度不高。盡管其發展迅速,在一定時期內帶動經濟發展,但也埋下隱患。”自然資源保護協會高級顧問、煤控研究項目核心組成員楊富強表示,在能源轉型過程中,低效率、能耗高的產業逐漸暴露出發展內勁不足,導致山東為煤而惑。“壓減高耗能、高排放、產能過剩行業及落后產能用煤是關鍵,這些產業輝煌一時,壓減陣痛也將非常強烈。”
許崇慶也稱,山東已明確嚴控高耗能產業、優化能源結構的方向,但在實際操作中,少數企業仍存有慣性思維,或因面臨生存壓力而不愿減,或出于自身利益而不接受、不配合。壓減之后,如何安置員工就業、償還企業貸款及再發展等后續問題,均需要妥善解決。
上述發改委專家還提出,山東需處理好煤炭減量替代與區域能源轉型的“局部與整體”關系。“未來如何滿足能源消費增量?以哪些形式替代燃煤發電?能源品種改造成本又是多少?減煤,不僅僅是一減了之。”
效益與效率“雙線”出發 實現減量替代
不可否認,減煤會給部分高耗能企業帶來一定損失。但當前正值‘十三五’收官的決勝期,今年不壓,進入‘十四五’時期壓力更大。減煤不是束縛企業發展,而是用最小的代價完成壓減任務,同時提升產業競爭力。”許崇慶進一步稱。
許崇慶透露,山東已建立第三方幫扶機制,對高耗能企業展開能效診斷,“一企一策”落實壓減方案;對年消耗萬噸標煤以下企業,實施單位能耗效益產出綜合評價。從效率和效益“雙線”出發,分類改造現有工業企業,實現資源要素差異化配置。
“對于效率高、效益好的企業,影響甚微,甚至可不受影響;能耗高、效益差、污染排放重的企業,則需要轉型提升或直接退出。以騰籠換鳥的方式化解過剩產能,既可有效推動煤炭減量,也是新舊動能轉換的途徑之一。”許崇慶稱。
楊富強建議,在嚴控新增高耗能項目、壓減高耗能行業產業的同時,鋼鐵、焦化等傳統“用煤大戶”,要向集約化、專業化、高端化,從根本上減少對電力的結構性需求,由此降低煤耗。“例如,電解鋁作為工業重要的原材料,帶動下游一大批關聯產業。若單純壓減,相關產業必將受到影響。轉變舊的思路、尋找新的增長點,才可有效解決煤控難點。”
記者了解到,山東將推動煤炭消費指標向優質高效項目傾斜。新、改、擴建項目一律實施煤炭減量或等量替代,今年底前,大氣污染防控重點區域不再新增燃煤機組裝機容量。為擴大非煤替代,將因地制宜規模化發展風能、太陽能、核電、生物質能、地熱能等,2020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資源發電裝機達到3338萬千瓦左右,有效降低火力發電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