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新年伊始,從新疆邊防傳來了一組“暖”新聞,溫暖了雪域邊關的營房,也溫暖了邊防官兵的心房。
“暖”的背后,是創新的能量、融合的力量。科技強軍,其內涵與外延遠遠超出單純的武器裝備現代化。隨著創新科技滲透到作戰訓練的方方面面、乃至軍營生活的點點滴滴,戰斗力的生成和釋放必將再上一個新臺階。
駐高原邊防部隊逐步加大可再生能源應用力度
雪山哨卡首次實現綠色采暖
入冬以來,駐守在海拔3700多米雪域高原的新疆軍區某部官兵發現,往年伴隨著取暖而來的煤煙味聞不到了。去年,營區用上了可再生能源取暖,減少了運煤負擔和環境污染。軍委后勤保障部軍需能源局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得益于2018年建成的全軍可再生能源局域網帶來的充足電力。
這個營區地處高寒地帶,氣候嚴寒,冬季漫長,采暖期為每年10月至第二年5月。過去因電力不足,冬季取暖主要依靠燃煤鍋爐。由于煤炭運輸路途較遠,使用成本高,能源保障難度大,而且鍋爐需要人員24小時值守維護,傳統取暖方式對部隊是不小的負擔。
2018年,軍委后勤保障部積極與國家能源局開展戰略合作,采取“國家政策支持、企業投資建設、軍隊購買服務”模式,依托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契機,在國家大電網未連通地區,綜合利用風能、光伏、小水電等多種可再生能源,建設可再生能源局域網,提供安全可靠、清潔高效的電力服務,解決遠離市電的邊防部隊用電問題。
全軍首個可再生能源局域網示范項目建成后,該部邊防官兵用電難的問題得到較好解決。2019年,在滿足官兵戰備訓練和日常生活用電的基礎上,他們通過技術改造和節能挖潛,將過去的冬季采暖由燃煤改為用電,全面提高官兵生活質量。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運用,不僅能滿足邊防部隊照明、供暖、制氧、取水和裝備等綜合用能需求,而且大大減輕油料、煤炭等后勤保障負擔,初步構建起綠色低碳、安全可靠、持續高效的高原現代能源保障體系。官兵向記者介紹說,儲熱式電鍋爐干凈、安全、清潔、穩定,通過創新供能保障模式,由企業承擔維護保障,官兵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戰備訓練之中。
軍委后勤保障部軍需能源局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在高原邊防無電地區和重點用能部隊,逐步加大可再生能源應用力度,提升部隊用能可靠性和質量效益。
新疆軍區某部實現清潔能源供暖——
“司爐老兵”下崗啦
2019年歲末,新疆軍區某部年終軍事訓練考核成績公布,該部某倉庫保管員下士馬文海總評為優秀。
有誰能想到,僅僅在3個月前,他還是一名長期忙碌于鍋爐房的司爐工。得益于該部今冬有了綠色高效的清潔能源供暖,馬文海有了更多的時間投入訓練。
2019年9月26日,新疆軍區可再生能源局域網項目15臺儲熱式電鍋爐調試完成,投產運行。馬文海所在單位全面實現清潔供暖,燃煤鍋爐更換為集風能、太陽能、柴油發電、儲能系統為一體的智能化儲熱式電鍋爐。馬文海也走上新崗位,成為該部的一名倉庫保管員。
據了解,該部常年駐守在高原邊防一線,自然環境惡劣,冬季供暖問題一度困擾著該部官兵。“過去,一線連隊主要靠燃燒煤炭取暖,燃煤消耗大,運輸保障難,燃煤鍋爐還會排放煙塵等有害物質。”戍守高原多年的馬文海回憶,一次深夜熄燈后,炊事班的暖氣片突然滲漏,他趕緊帶上工具趕過去,用了幾個小時才把暖氣片堵好,滲水和汗水混在一起,讓他一身濕透。為了不影響連隊供暖,他又爬上營房樓頂,迎著寒風用水泵排水……半小時后下樓時,濕透的迷彩服結了冰,走起路來“咯吱咯吱”響。
任司爐工期間,馬文海每天早上都要查看一遍暖氣管線,晚上睡前也要觀察室溫的變化,白天每隔1個小時添加30公斤燃煤、掏4桶煤渣……
“營區全面實現清潔供暖,我這個司爐工正式‘下崗’嘍。”站哨執勤歸來,馬文海笑聲爽朗,“在新崗位,我每天除了執勤訓練,還要加緊學習保管業務知識,力爭做到‘一口清’‘一摸準’。不久前,我的班長李延軍參加陸軍倉儲專業比武成績出色,我這個‘司爐老兵’也不能落后啊!”
這幾天,該部所在的高原腹地室外溫度低至-27℃,營區室內溫度仍保持在22℃左右,暖意融融。
用新思路破解“老大難”
新年伊始,駐守在海拔3700多米雪域高原的新疆軍區某部首次實現綠色取暖。這一“暖”新聞具有豐富的啟示意義。
科技點亮未來,創新改變生活。移動支付、遠程醫療、共享單車、智能家居……科技的發展在不知不覺中改變著我們的生活。英國科學家貝爾納說:“科學既是人類智慧的最高成果,又是最有希望的物質福利的源泉。”高原邊防綜合利用風能、光伏、小水電等多種可再生能源,減少了運煤負擔和環境污染,改善了部隊的生活條件,也讓官兵有更多時間精力投入練兵備戰。
我們欣喜地看到,“國家政策支持、企業投資建設、軍隊購買服務”的模式,攻克了保障短板,提升了保障能力。后勤建設軍地通用性、互補性強,依托國家主渠道、借力地方政府、融合社會力量,可以最大限度地將國家實力轉化為強大的保障力。
困擾部隊建設的許多“老大難”問題,照搬老套路、老思路很難找到出路,必須開動腦筋,更新觀念。充分運用科學技術的推動力量,拿出具有新時代特點的創新思路、創新舉措,我們才能不斷攻堅克難,在強軍征程上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
(作者單位:中央軍委訓練管理部)
“暖”的背后,是創新的能量、融合的力量。科技強軍,其內涵與外延遠遠超出單純的武器裝備現代化。隨著創新科技滲透到作戰訓練的方方面面、乃至軍營生活的點點滴滴,戰斗力的生成和釋放必將再上一個新臺階。
駐高原邊防部隊逐步加大可再生能源應用力度
雪山哨卡首次實現綠色采暖
入冬以來,駐守在海拔3700多米雪域高原的新疆軍區某部官兵發現,往年伴隨著取暖而來的煤煙味聞不到了。去年,營區用上了可再生能源取暖,減少了運煤負擔和環境污染。軍委后勤保障部軍需能源局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得益于2018年建成的全軍可再生能源局域網帶來的充足電力。
這個營區地處高寒地帶,氣候嚴寒,冬季漫長,采暖期為每年10月至第二年5月。過去因電力不足,冬季取暖主要依靠燃煤鍋爐。由于煤炭運輸路途較遠,使用成本高,能源保障難度大,而且鍋爐需要人員24小時值守維護,傳統取暖方式對部隊是不小的負擔。
2018年,軍委后勤保障部積極與國家能源局開展戰略合作,采取“國家政策支持、企業投資建設、軍隊購買服務”模式,依托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契機,在國家大電網未連通地區,綜合利用風能、光伏、小水電等多種可再生能源,建設可再生能源局域網,提供安全可靠、清潔高效的電力服務,解決遠離市電的邊防部隊用電問題。
全軍首個可再生能源局域網示范項目建成后,該部邊防官兵用電難的問題得到較好解決。2019年,在滿足官兵戰備訓練和日常生活用電的基礎上,他們通過技術改造和節能挖潛,將過去的冬季采暖由燃煤改為用電,全面提高官兵生活質量。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運用,不僅能滿足邊防部隊照明、供暖、制氧、取水和裝備等綜合用能需求,而且大大減輕油料、煤炭等后勤保障負擔,初步構建起綠色低碳、安全可靠、持續高效的高原現代能源保障體系。官兵向記者介紹說,儲熱式電鍋爐干凈、安全、清潔、穩定,通過創新供能保障模式,由企業承擔維護保障,官兵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戰備訓練之中。
軍委后勤保障部軍需能源局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在高原邊防無電地區和重點用能部隊,逐步加大可再生能源應用力度,提升部隊用能可靠性和質量效益。
新疆軍區某部實現清潔能源供暖——
“司爐老兵”下崗啦
2019年歲末,新疆軍區某部年終軍事訓練考核成績公布,該部某倉庫保管員下士馬文海總評為優秀。
有誰能想到,僅僅在3個月前,他還是一名長期忙碌于鍋爐房的司爐工。得益于該部今冬有了綠色高效的清潔能源供暖,馬文海有了更多的時間投入訓練。
2019年9月26日,新疆軍區可再生能源局域網項目15臺儲熱式電鍋爐調試完成,投產運行。馬文海所在單位全面實現清潔供暖,燃煤鍋爐更換為集風能、太陽能、柴油發電、儲能系統為一體的智能化儲熱式電鍋爐。馬文海也走上新崗位,成為該部的一名倉庫保管員。
據了解,該部常年駐守在高原邊防一線,自然環境惡劣,冬季供暖問題一度困擾著該部官兵。“過去,一線連隊主要靠燃燒煤炭取暖,燃煤消耗大,運輸保障難,燃煤鍋爐還會排放煙塵等有害物質。”戍守高原多年的馬文海回憶,一次深夜熄燈后,炊事班的暖氣片突然滲漏,他趕緊帶上工具趕過去,用了幾個小時才把暖氣片堵好,滲水和汗水混在一起,讓他一身濕透。為了不影響連隊供暖,他又爬上營房樓頂,迎著寒風用水泵排水……半小時后下樓時,濕透的迷彩服結了冰,走起路來“咯吱咯吱”響。
任司爐工期間,馬文海每天早上都要查看一遍暖氣管線,晚上睡前也要觀察室溫的變化,白天每隔1個小時添加30公斤燃煤、掏4桶煤渣……
“營區全面實現清潔供暖,我這個司爐工正式‘下崗’嘍。”站哨執勤歸來,馬文海笑聲爽朗,“在新崗位,我每天除了執勤訓練,還要加緊學習保管業務知識,力爭做到‘一口清’‘一摸準’。不久前,我的班長李延軍參加陸軍倉儲專業比武成績出色,我這個‘司爐老兵’也不能落后啊!”
這幾天,該部所在的高原腹地室外溫度低至-27℃,營區室內溫度仍保持在22℃左右,暖意融融。
用新思路破解“老大難”
新年伊始,駐守在海拔3700多米雪域高原的新疆軍區某部首次實現綠色取暖。這一“暖”新聞具有豐富的啟示意義。
科技點亮未來,創新改變生活。移動支付、遠程醫療、共享單車、智能家居……科技的發展在不知不覺中改變著我們的生活。英國科學家貝爾納說:“科學既是人類智慧的最高成果,又是最有希望的物質福利的源泉。”高原邊防綜合利用風能、光伏、小水電等多種可再生能源,減少了運煤負擔和環境污染,改善了部隊的生活條件,也讓官兵有更多時間精力投入練兵備戰。
我們欣喜地看到,“國家政策支持、企業投資建設、軍隊購買服務”的模式,攻克了保障短板,提升了保障能力。后勤建設軍地通用性、互補性強,依托國家主渠道、借力地方政府、融合社會力量,可以最大限度地將國家實力轉化為強大的保障力。
困擾部隊建設的許多“老大難”問題,照搬老套路、老思路很難找到出路,必須開動腦筋,更新觀念。充分運用科學技術的推動力量,拿出具有新時代特點的創新思路、創新舉措,我們才能不斷攻堅克難,在強軍征程上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
(作者單位:中央軍委訓練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