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總投資25億元的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項目在牡丹江舉行了簽約儀式。該項目由河北東旭投資集團在牡丹江投資興建。達產后預計年可實現銷售收入20億元、利潤4.5億元。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線的投資興建,將推動牡丹江市光伏產業的可持續科學發展。
省長栗戰書參加了簽約儀式,副省長王玉普參加儀式并講話。
據了解,硅材料是目前太陽電池的主導材料,在成品太陽電池成本份額中,硅材料占了將近40%,而非晶硅太陽電池的厚度不到1μm,不足晶體硅太陽電池厚度的1/100,這就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又由于非晶硅太陽電池的制造溫度很低(~200℃)、易于實現大面積等優點,使其在薄膜太陽電池中占據首要地位,在制造方法方面有電子回旋共振法、光化學氣相沉積法、直流輝光放電法、射頻輝光放電法、濺謝法和熱絲法等。特別是射頻輝光放電法由于其低溫過程(~200℃),易于實現大面積和大批量連續生產,現成為國際公認的成熟技術。
東旭集團看好了牡丹江優秀的投資環境,把牡丹江做為企業的戰略發展基地,在新能源、新材料領域將有所建樹,項目總投資25億元,一期項目建設60MW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線,總投資13.5億元。一期投產后銷售收入約10億元,利潤約2.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