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應對氣候變化已經是全球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最大威脅,能源轉型已經成為世界最為緊迫的任務之一,隨著發電成本的下降,以光伏、風電為代表的清潔能源在不少區域經濟上已經可與常規能源發電相競爭。我國作為主要的光伏、風電制造業以及應用市場大國,企業“出海”已成為大勢所趨。
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CPIA )數據,2018年,光伏行業的主要產業鏈環節,包括多晶硅、硅片到電池片、組件,全球近70%以上的產量來自中國;從應用市場分析,截止2018年,我國光伏電站裝機規模超過174GW,已連續數年位居全球第一。
2018年光伏產業各環節產量及全球占比情況(來源:CPIA)
以光伏產業為例,從十年前兩頭在外的“窘境”到現在制造、應用規模第一的市場,中國光伏行業在修煉好內功之后,正從投資、建設、產品、運維等多維度參與國際市場。
首先,從制造業看,2018年我國出臺531政策之后,國內市場需求萎縮,以晶科、晶澳、天合光能等為代表的組件企業率先將目標瞄準海外市場。與此同時,由中國市場拉動的光伏產品價格驟降,也打開了更多海外市場的空間。以越南、印度、烏克蘭、巴基斯坦、埃及、阿聯酋、以色列、泰國等為代表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興起以及歐洲市場的復蘇也為我國光伏企業走出去奠定了基礎。
中國機電商會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光伏組件出口規模約為19GW,2018年增加至44.8GW,年復合增長率達18.7%。2018年我國出口組件出口額137.49億美元,同比增長29.54%;出口量為44.8GW,同比大幅增長49.34%。根據CPIA數據,2019年上半年光伏產品(硅片、電池片、組件)出口總額106.1億美元,同比增長31.7%。其中組件出口規模約為36GW,同比增長近一倍。
2019年上半年光伏產品出口情況(來源:CPIA)
在經歷國內531政策之后,市場重點分散化成為我國光伏企業摸索出的重要戰略方向之一,據了解,2019年上半年,以晶科、晶澳、隆基等為代表的一線光伏組件企業,海外市場出貨規模占比超過50%,良好的付款條件以及合理的價格使得海外市場正成為光伏企業競爭追逐的重點。
其次,近年來我國光伏產業不僅在產品出口規模上大放異彩,從投資到建設領域也不乏我國企業的身影,尤其是新興市場,中國企業成熟的商業模式、工程建設以及運維經驗等正是這些市場所缺乏的。
2019年6月18日,中國電建華東院融資并EPC總承包、山東電建四川公司參與建設越南油汀500MWp光伏項目宣布并網發電,這是目前東南亞裝機規模最大的光伏電站,據了解,華東院在越南同期執行的光伏電站項目共有10個,總裝機容量達900MW。
此外,以正泰為代表的民營光伏企業也開始致力于拓展國際化業務。截至目前,正泰新能源全球累計投資及建設光伏電站4000MW,在美國、日本、西班牙、韓國、印度、泰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南非、菲律賓等多國投建光伏電站,并已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設了近百座光伏電站。作為較早走出國門的光伏企業,在國內政策不穩定之時,正泰新能源的海外市場業務分散了國內的政策風險,為其增益不少。
相比于國內市場,海外特別是歐洲主要發達國家的光伏電站投資市場補貼政策更為透明、法規更為健全、配套設施也更為完善。依托國內完整的光伏上下游供應鏈,中國光伏企業在承接光伏電站項目的成本優勢和經驗積累成為參與海外市場競爭的重要砝碼。
據機電商會統計,2014-2018年我國企業共簽約境外新能源(含光伏、生物質、垃圾發電)電站項目142個,簽約新能源電站項目金額169.5億美元,簽約項目金額年均增長率為77.3%。
第三,除了制造業與EPC建設,中國能源企業參與海外市場投資的趨勢正日益明顯。
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與四川循環經濟研究中心發布的《“一帶一路”后中國企業風電、光伏海外股權投資趨勢分析》報告明確指出,2014-2018的五年中,中國企業以股權投資形式總計在“一帶一路”沿線64個國家投資了約1709MW的風電和光伏裝機,其中光伏項目約1277MW,是2009-2013年同類型裝機量的2.8倍。
截至2018年底,中國企業以股權投資形式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參與的在建及計劃新建的光伏和風電項目總計10913MW,其中光伏項目7937MW,風電項目2976MW。
綜上,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光伏行業從產業規模、配套能力以及產業化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等方面均保持較強的國際競爭優勢。目前,我國光伏企業已經在全球近20個國家建設工廠,產品遠銷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電站投資、EPC業務發展不斷加快,掀起了光伏“走出去”的新浪潮。
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CPIA )數據,2018年,光伏行業的主要產業鏈環節,包括多晶硅、硅片到電池片、組件,全球近70%以上的產量來自中國;從應用市場分析,截止2018年,我國光伏電站裝機規模超過174GW,已連續數年位居全球第一。
2018年光伏產業各環節產量及全球占比情況(來源:CPIA)
以光伏產業為例,從十年前兩頭在外的“窘境”到現在制造、應用規模第一的市場,中國光伏行業在修煉好內功之后,正從投資、建設、產品、運維等多維度參與國際市場。
首先,從制造業看,2018年我國出臺531政策之后,國內市場需求萎縮,以晶科、晶澳、天合光能等為代表的組件企業率先將目標瞄準海外市場。與此同時,由中國市場拉動的光伏產品價格驟降,也打開了更多海外市場的空間。以越南、印度、烏克蘭、巴基斯坦、埃及、阿聯酋、以色列、泰國等為代表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興起以及歐洲市場的復蘇也為我國光伏企業走出去奠定了基礎。
中國機電商會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光伏組件出口規模約為19GW,2018年增加至44.8GW,年復合增長率達18.7%。2018年我國出口組件出口額137.49億美元,同比增長29.54%;出口量為44.8GW,同比大幅增長49.34%。根據CPIA數據,2019年上半年光伏產品(硅片、電池片、組件)出口總額106.1億美元,同比增長31.7%。其中組件出口規模約為36GW,同比增長近一倍。
2019年上半年光伏產品出口情況(來源:CPIA)
在經歷國內531政策之后,市場重點分散化成為我國光伏企業摸索出的重要戰略方向之一,據了解,2019年上半年,以晶科、晶澳、隆基等為代表的一線光伏組件企業,海外市場出貨規模占比超過50%,良好的付款條件以及合理的價格使得海外市場正成為光伏企業競爭追逐的重點。
其次,近年來我國光伏產業不僅在產品出口規模上大放異彩,從投資到建設領域也不乏我國企業的身影,尤其是新興市場,中國企業成熟的商業模式、工程建設以及運維經驗等正是這些市場所缺乏的。
2019年6月18日,中國電建華東院融資并EPC總承包、山東電建四川公司參與建設越南油汀500MWp光伏項目宣布并網發電,這是目前東南亞裝機規模最大的光伏電站,據了解,華東院在越南同期執行的光伏電站項目共有10個,總裝機容量達900MW。
此外,以正泰為代表的民營光伏企業也開始致力于拓展國際化業務。截至目前,正泰新能源全球累計投資及建設光伏電站4000MW,在美國、日本、西班牙、韓國、印度、泰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南非、菲律賓等多國投建光伏電站,并已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設了近百座光伏電站。作為較早走出國門的光伏企業,在國內政策不穩定之時,正泰新能源的海外市場業務分散了國內的政策風險,為其增益不少。
相比于國內市場,海外特別是歐洲主要發達國家的光伏電站投資市場補貼政策更為透明、法規更為健全、配套設施也更為完善。依托國內完整的光伏上下游供應鏈,中國光伏企業在承接光伏電站項目的成本優勢和經驗積累成為參與海外市場競爭的重要砝碼。
據機電商會統計,2014-2018年我國企業共簽約境外新能源(含光伏、生物質、垃圾發電)電站項目142個,簽約新能源電站項目金額169.5億美元,簽約項目金額年均增長率為77.3%。
第三,除了制造業與EPC建設,中國能源企業參與海外市場投資的趨勢正日益明顯。
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與四川循環經濟研究中心發布的《“一帶一路”后中國企業風電、光伏海外股權投資趨勢分析》報告明確指出,2014-2018的五年中,中國企業以股權投資形式總計在“一帶一路”沿線64個國家投資了約1709MW的風電和光伏裝機,其中光伏項目約1277MW,是2009-2013年同類型裝機量的2.8倍。
截至2018年底,中國企業以股權投資形式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參與的在建及計劃新建的光伏和風電項目總計10913MW,其中光伏項目7937MW,風電項目2976MW。
綜上,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光伏行業從產業規模、配套能力以及產業化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等方面均保持較強的國際競爭優勢。目前,我國光伏企業已經在全球近20個國家建設工廠,產品遠銷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電站投資、EPC業務發展不斷加快,掀起了光伏“走出去”的新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