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的初步規劃,到2015年,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要達到5000兆瓦。截至2009年底,中國光伏總裝機容量只有300兆瓦,但是國內光伏電池產量卻達到了4000兆瓦。6月23日,國家能源局公布了“280兆瓦光伏并網發電特許權項目招標”公告,其規模令業界大為振奮,相當于消化了國內太陽能總產量的7%。有關專家表示:“此規模在目前來看是一個大手筆。”
去年,敦煌10兆瓦的項目招標已堪稱當時最大項目,僅一年時間,國家就拋出280兆瓦光伏招標項目,可見我國光伏行業已進入加速期。毋庸置疑,280兆瓦的裝機容量對國內光伏企業具有強大的吸引力,敦煌招標中標和沒有中標的眾多光伏企業以及國內五大發電公司都將參與此次投標。
多種光伏產品可投標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首席研究員姜謙表示:“這是國內目前一次性開始的最大一次招標項目。”
據記者了解,此次招標有可能定于近期購買投標文件,開標時間擬定在8月份。13個項目分布在6個省(區),其中新疆、內蒙古、甘肅均有三個項目,青海有兩個項目,陜西、寧夏各有一個項目。其中,內蒙古60兆瓦、新疆60兆瓦、甘肅60兆瓦、青海50兆瓦、寧夏30兆瓦、陜西20兆瓦。在13個項目中最小的規模也達到20MW,是去年敦煌項目的兩倍。
此次投標對光伏產品類別并沒有做任何限制。多晶硅、單晶硅、薄膜電池均可參與投標。不過對轉換率是有要求的,即單晶光伏不能低于15%、多晶不能低于14%、薄膜不能低于6.5%。雖然投標公司既可以使用薄膜,也可以使用晶硅,鑒于薄膜電池的發展現狀以及產能情況,業內人士表示,晶硅最終被采用的比例應該更大一些。
根據招標要求,由于此次招標的項目數量多,投標者可以投多個項目、多個標段;組件廠商可獨立投標,也可與投資商捆綁投標,但投資商不能單獨投,必須捆綁組件廠商;投標時必須要求有與投資商簽署的供貨協議,須向當地發改委承諾履約,如不履約將被“封殺”,取消參加類似招標的權利;同時,投資商也不許在中標后更改供貨商,萬不得已需要更改的,必須要向國家能源局作出說明。
“這種規定對投資商與組件供應商雙方都有一個約束,可以避免投資商由于各種原因臨時更改供貨商。”相關人士表示
上網電價仍是競標重點
如此大的招標規模引來眾多廠家的競標。一位光伏企業人士表示:“公司正在著手參加其中幾個項目的投標。這次十幾個項目的總規模很大, 被幾家大公司一口吃掉可能性不大,而參與投標的形式才是中標成功與否的關鍵。”
上網電價一直是行業關注的焦點。對于眾多廠家參與投標,中國光伏分會會長趙玉文表示:“此次招標,企業競標的價格將比競標敦煌時趨于理性。”
新能源協會研究人員也表示:“2009年,敦煌項目補貼電價為1.09元/度,2010年4月,寧夏的4個光伏電站的臨時上網電價為1.15元/度。國家最終還是希望推廣的電價趨于合理區間,不太可能出現上次一些企業報出的0.69元/度的超低價。另外,目前光伏材料上漲帶來的壓力、以及光伏企業出口形勢較好,招標價格低于敦煌項目電價的可能性不大。上網電價有可能介于1.09元/度到1.15元/度之間。”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指出,所公布的項目將統一進行招標,但是上網電價不一定相同。
姜謙認為,各地價格的浮動有可能是因為各地采用組件價格導致的差異。
企業希望加快審批進度
眾所周知,德國是世界上最先制定《上網電價法》的國家,比利時、西班牙、韓國等40多國效仿德國。我國則一直采用兩種方式補貼電價,一是直接補貼并網電價,如光伏并網發電特許權項目招標;另一個是一次性補貼光伏系統建設,如金太陽及建筑一體化。但都沒有將光伏發電納入上網電價分攤機制,上網電價遲遲不退出導致國內光伏市場一直并未真正啟動。此次項目招標將是出臺上網電價的一個重要預演。
記者從參加競標企業內部人士了解到,盡管國家能源局應該很快就能對外公布招標的具體細節,但最終中標結果可能在半年后才會揭曉。部分參與競標企業表示,項目中“兩年建設期”的規定顯然過長,現在三個月就基本上能夠建設好一個項目,根本不需要兩年。如果各地的光電項目上網電價都能做到統一招標,而不是逐一等待批復,這將大大縮短審批時間。
新能源協會研究人員則有不同的觀點。“如果加上電網接入這塊,三個月的時間估計有點緊。”他認為,光伏電站一般也需要建相應的調壓設施與儲能設施,所以時間會拉長一些。而各省是否能同時得到批復,也是需要看條件是否成熟。另外,環評程序也需要時間。“逐個批得可能性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