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勃華在24日召開的“2019年光伏產業鏈供應論壇”上表示,近年來,我國光伏產業充分利用自身的技術基礎和產業配套優勢快速發展,逐步形成了從高純硅材料、硅錠、硅棒、硅片、電池片、組件、光伏輔材輔料、光伏生產設備到光伏產品應用的全球最完整光伏產業鏈,這是我國光伏產業的競爭優勢,也是我國光伏產業規模不斷壯大,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制造成本不斷下降的重要保障。
王勃華介紹,從全球光伏產品的供應格局來看,中國大陸生產的多晶硅、硅片、電池片、組件、逆變器在全球的占比分別為58.1%、93.1%、74.8%、72.8%、62%;在多晶硅、硅片、電池片、組件、逆變器各環節產量排名世界前十名的企業中,中國企業分別占有七、十、九、七、五個席位,形成了一批世界級的龍頭企業,在全球光伏市場中具有全面的領先優勢。
2019年上半年,在海外市場驅動下,主要制造企業呈現出產銷兩旺局面,其中,多晶硅產量15.5萬噸,同比增長8.4%;硅片產量63GW,同比增長26%;電池片產量51GW,同比增長30.8%;組件產量47GW,同比增長11.9%。光伏制造端繼續保持了增長態勢。
在光伏生產設備方面,目前我國在硅料生產、硅片加工、電池片生產、組件生產、純水制備、環保處理、凈化工程以及相關的光伏檢測、模擬器等各類生產設備方面,絕大部分已經實現國產化供應,部分產品如濕法清洗設備、擴散爐、管式PCD、印刷機、單晶爐、多晶鑄錠爐、承壓機、檢測及自動化設備等已有不同程度的出口,并涌現出了一批高端核心設備制造商。
2018年,我國萬噸級多晶硅生產線設備的投資成本已經下降至每千噸1.15億元,拉棒和鑄錠環節設備投資額分別為每噸6.5萬元和2.8萬元,PERC電池產線的投資成本已經降至每兆瓦42萬元,組件生產線投資成本平均每兆瓦6.8萬元。我國部分光伏生產設備在技術水平、產能水平、穩定性、配套服務等方面已經或正在開始超越進口設備;在光伏關鍵原材料及輔料方面,光伏漿料、背板、封裝膠膜、光伏玻璃、支架、邊框、接線盒、連接器、焊帶等原、輔材料已基本實現國產化供應,并批量出口至國際市場,其中不少產品在技術、質量、成本和服務等方面,逐漸顯現出領先優勢;與此同時,一批國內企業也逐漸發展成為全球原材料及輔料領域的翹楚。
在光伏產品應用領域,得益于國內市場的蓬勃發展,企業紛紛布局下游電站,開發投資業務,并在電站項目的選址、資源勘測、系統設計、設備選型、建設施工、運行維護,以及檢測評估、資產交易等方面的實踐中積累了大量的成熟經驗,探索出了光伏與農業、漁業、牧業、沙漠治理,以及儲能、能源綜合應用等眾多領域相結合的新模式。
與此同時,在新一輪“走出去”浪潮的推動下,國內光伏企業正在將這些優秀經驗帶至海外市場,尤其是東南亞、中東、南美等新興市場,中國企業已經開始了從單純的產品供應向全面的綜合服務供應的轉變。
王勃華表示,在政策驅動下,下半年,我國光伏產業面對的將是一個以“提質、降本、增效”為目標的政策調整期,同時也是一個技術風云變幻、創新連綿不斷的市場調整期。在技術創新日趨活躍,產業鏈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下,2019年還將是我國光伏產業加速向平價階段過渡的關鍵一年。隨著平價上網項目、競價項目政策塵埃落定,國內光伏市場有望恢復增長勢頭。在此基礎上,疊加海外市場的持續性增長需求,預計我國光伏產業仍將保持持續健康的發展態勢。
“2019年光伏產業鏈供應論壇”24日在北京召開,該論壇由中國光伏行業協會主辦,旨在搭建共同探索全光伏產業鏈各環節競爭格局變化的平臺,以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深度交流與合作,挖掘全產業鏈范圍內的創新潛力、尋求在全產業鏈技術進步基礎上提高產品的性價比,引導全產業鏈上下為早日實現全面平價上網共同發力。
王勃華介紹,從全球光伏產品的供應格局來看,中國大陸生產的多晶硅、硅片、電池片、組件、逆變器在全球的占比分別為58.1%、93.1%、74.8%、72.8%、62%;在多晶硅、硅片、電池片、組件、逆變器各環節產量排名世界前十名的企業中,中國企業分別占有七、十、九、七、五個席位,形成了一批世界級的龍頭企業,在全球光伏市場中具有全面的領先優勢。
2019年上半年,在海外市場驅動下,主要制造企業呈現出產銷兩旺局面,其中,多晶硅產量15.5萬噸,同比增長8.4%;硅片產量63GW,同比增長26%;電池片產量51GW,同比增長30.8%;組件產量47GW,同比增長11.9%。光伏制造端繼續保持了增長態勢。
在光伏生產設備方面,目前我國在硅料生產、硅片加工、電池片生產、組件生產、純水制備、環保處理、凈化工程以及相關的光伏檢測、模擬器等各類生產設備方面,絕大部分已經實現國產化供應,部分產品如濕法清洗設備、擴散爐、管式PCD、印刷機、單晶爐、多晶鑄錠爐、承壓機、檢測及自動化設備等已有不同程度的出口,并涌現出了一批高端核心設備制造商。
2018年,我國萬噸級多晶硅生產線設備的投資成本已經下降至每千噸1.15億元,拉棒和鑄錠環節設備投資額分別為每噸6.5萬元和2.8萬元,PERC電池產線的投資成本已經降至每兆瓦42萬元,組件生產線投資成本平均每兆瓦6.8萬元。我國部分光伏生產設備在技術水平、產能水平、穩定性、配套服務等方面已經或正在開始超越進口設備;在光伏關鍵原材料及輔料方面,光伏漿料、背板、封裝膠膜、光伏玻璃、支架、邊框、接線盒、連接器、焊帶等原、輔材料已基本實現國產化供應,并批量出口至國際市場,其中不少產品在技術、質量、成本和服務等方面,逐漸顯現出領先優勢;與此同時,一批國內企業也逐漸發展成為全球原材料及輔料領域的翹楚。
在光伏產品應用領域,得益于國內市場的蓬勃發展,企業紛紛布局下游電站,開發投資業務,并在電站項目的選址、資源勘測、系統設計、設備選型、建設施工、運行維護,以及檢測評估、資產交易等方面的實踐中積累了大量的成熟經驗,探索出了光伏與農業、漁業、牧業、沙漠治理,以及儲能、能源綜合應用等眾多領域相結合的新模式。
與此同時,在新一輪“走出去”浪潮的推動下,國內光伏企業正在將這些優秀經驗帶至海外市場,尤其是東南亞、中東、南美等新興市場,中國企業已經開始了從單純的產品供應向全面的綜合服務供應的轉變。
王勃華表示,在政策驅動下,下半年,我國光伏產業面對的將是一個以“提質、降本、增效”為目標的政策調整期,同時也是一個技術風云變幻、創新連綿不斷的市場調整期。在技術創新日趨活躍,產業鏈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下,2019年還將是我國光伏產業加速向平價階段過渡的關鍵一年。隨著平價上網項目、競價項目政策塵埃落定,國內光伏市場有望恢復增長勢頭。在此基礎上,疊加海外市場的持續性增長需求,預計我國光伏產業仍將保持持續健康的發展態勢。
“2019年光伏產業鏈供應論壇”24日在北京召開,該論壇由中國光伏行業協會主辦,旨在搭建共同探索全光伏產業鏈各環節競爭格局變化的平臺,以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深度交流與合作,挖掘全產業鏈范圍內的創新潛力、尋求在全產業鏈技術進步基礎上提高產品的性價比,引導全產業鏈上下為早日實現全面平價上網共同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