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機構預測全球光伏市場未來30年年均增長將達100吉瓦-147吉瓦
根據國家能源局日前公布的數據,今年一季度,我國新增光伏裝機5.2吉瓦(519.7萬千瓦)。受到有關2019年光伏建設安排的政策“比往年來得晚一些”的影響,這一數字比2018年同期的9.65吉瓦下降不少。
盡管如此,對比一季度新增裝機4.78吉瓦的風電、新增裝機97萬千瓦的生物質發電,光伏仍然是我國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先鋒。且在國內新增規模暫時下滑的背景下,今年1月份至2月份,我國光伏組件產量卻同比增長47.5%,達到11.8吉瓦。
綜合多方信息,一季度,我國一線光伏組件廠商大多數處于滿產狀態,部分龍頭企業2019年上半年訂單已經排滿。
而在此基礎上,4月30日,國家能源局又下發姍姍來遲的《關于完善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機制有關問題的通知》,正式按下2019年國內光伏建設的“啟動鍵”。
全球呈現新一輪光伏需求
一季度國內新增裝機減少,企業卻訂單飽滿的反差,主要由海外市場拉動觸發。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的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1月份至2月份,我國光伏電池片出口額達到1.7億美元,出口量達到1.3吉瓦,同比增長2.1%;光伏組件出口額達24億美元,出口10吉瓦,同比增長21.9%,電池片和組件的出口增幅均超過80%。
而另一統計口徑(海關)數據顯示,2019年1月份至3月份,國內組件的總出口量達到15吉瓦,同比增長70%。其中,3月份的出口延續了從2018年四季度開始,到今年1月份至2月份的火熱,單月出口量甚至超過6吉瓦。
業界的分析認為,一季度光伏產品出口的火熱,與一季度是印度、日本、英國等國的財政年度截止日(由此引發的光伏建設搶裝拉動了我國光伏出口的快速增長)有關。除此之外,根據IHS Markit觀察,在一季度中國需求較淡的情況下,從單個出口國家排名來看,越南、荷蘭成為了中國組件出口最大的前兩大市場。
“但更深層次上,是在光伏產品價格快速下降的推動下,光伏發電的成本已在全球越來越多的地方可以平價甚至低于火力發電度電成本,加之具有得天獨厚的靈活性、投資效率等優勢,使得國際電力需求對光伏愈發認同,而這種認同推動了新興光伏市場的崛起和歐洲傳統市場的復蘇。同時,我國光伏企業在國際市場上也擁有越來越強的競爭力。”IHS Markit高級分析師胡丹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國金證券的一份研究報告就認為,隨著2019年至2027年,全球光伏發電逐步實現平價,全球主要國家也將在2019年至2027年陸續實現光伏發電側平價及對存量火電電源的替代,進而推動全球光伏裝機的新一輪快速增長。
由平價上網點燃的新一輪需求,可能更為持久、快速以及龐大。以至于彭博新能源即便在“去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達到空前的105吉瓦”的基數上,仍然堅定地做出了2019年至2020年,全球年度新增光伏裝機同比增長平均速度會達到20%的預判。同時,IHS Markit也認為2019年全球光伏的增速仍然有25%,除中國市場的海外市場需求強勁帶來了主要的增長,增速約43%。
國際能源署(IEA)則預測,到2030年全球光伏累計裝機量有望達1721吉瓦,到2050年將進一步增加至4670吉瓦。依此按截至2017年全球光伏累計裝機402.5吉瓦計算,2018年到2030年的年度平均新增裝機容量為101.42吉瓦,而從2030年到2050年的年度平均新增裝機容量將進一步提升至147.45吉瓦。
科技進步助推中國光伏
從2001年我國第一條10兆瓦光伏電池生產線建成,到2008年我國第一條千噸級多晶硅生產線建成,如果說過往的光伏成本下降、市場增大,還有賴于進口替代以及規模效應,大概從2012年左右起,光伏行業的競爭,則主要仰仗技術的迭代升級,尤其是在即將來臨的平價上網時代。
據記載,2008年全球光伏市場已由2007年的2.5吉瓦快速增長至6.7吉瓦。但在2012年,隨著多晶鑄開切,多晶制絨技術的普及,特別是包括單晶硅錠、選擇性發射極技術、節能減阻涂料技術等多種光伏技術的大規模應用推動,全球光伏市場規模則從2008年的6.7吉瓦快速躍升至30吉瓦。
2018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已經達到105吉瓦,業界認為,這主要依賴金剛線切割等技術的應用普及以及PERC電池的大規模量產,推動了2017年至2018年產品性能的快速提升和成本的快速下降。
2018年,我國規模化生產的多晶黑硅電池平均轉換效率超過19%,使用PERC電池技術的單晶和多晶黑硅電池平均轉換效率分別達到21.8%和20.3%,較2017年均有明顯提升。而以2017年至2018年為節點,過去10年間光伏組件價格下降94%,光伏電站的建設成本下降90%。
今年初,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在公開講話中舉例,“某光伏企業組件生產成本已由2012年的74美分/瓦一路下降至2018年的21美分/瓦,其中,相對2017年的30美分/瓦,2018年降幅達到30%。”
值得一提的是,推動光伏成本大幅下降的PERC電池技術,實際早在六七年前,便在天合光能的光伏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醞釀,2011年前后,這一實驗室建立的PERC電池產業化中試線,其PERC組件也第一次創造了輸出功率的世界紀錄。
在胡丹看來,“盡管會受到產業規模、政策等很多因素的影響,但光伏應用市場增長的本質、內核動力仍來源于科技進步。所以,新技術的萌芽、推陳出新,是光伏產業進一步發展,市場進一步擴大的保障。也是各機構預判全球市場走勢的重要依據。”
一方面,目前光伏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有其特定的豐富的技術路線,技術可以疊加。隨著冷氫化、西門子法的應用,多晶硅目標成本降低至7美金/公斤;金剛線切割、長晶技術等又可以使硅片目標成本降低至60美分/片;PERC、多主珊技術可以大幅提高電池片轉換效率。例如目前黑硅+PRRC技術得到普遍推廣并實現量產,量產電池片轉換效率已提升至20.3%,多晶五珊線PERC電池轉換效率也高于普通電池,達到19.8%,隨著效率的提升,電池單位成本將降低至1元/瓦。雙玻組件、疊加技術則分別為組件功率提升1-3個百分點,組件單位成本降至2元/瓦。屆時系統投資成本降低至3.5元/瓦-4元/瓦,即實現平價上網。
另一方面,如同2011年便已醞釀的PERC一樣,如今,我國一批龍頭光伏企業,已經在孕育有如N-PERT電池、Topcon、HJT等被認為是未來電池發展方向的技術迭代。
“也正是主要因為不斷有新技術的萌芽、推陳出新,各界才會普遍看好光伏平價上網,甚至依此判斷光伏發電有望成為發電成本最低的能源生產方式。”胡丹認為,“在平價上網、技術進步共同推動下,即將到來的光伏應用黃金期,中國光伏注定是贏家。”
“在這世界上,沒有第二個地方,可以像中國的蘇錫常地區一樣,在200公里范圍內,就能解決光伏全產業鏈所有的問題。”一位一線光伏企業高管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而在高度國際化的光伏產業中,業界公認的幾個中國龍頭企業各自都在不同的領域為行業的發展尤其是在技術突破上做出較大的貢獻,積累了良好的品牌信譽。”胡丹表示。
根據國家能源局日前公布的數據,今年一季度,我國新增光伏裝機5.2吉瓦(519.7萬千瓦)。受到有關2019年光伏建設安排的政策“比往年來得晚一些”的影響,這一數字比2018年同期的9.65吉瓦下降不少。
盡管如此,對比一季度新增裝機4.78吉瓦的風電、新增裝機97萬千瓦的生物質發電,光伏仍然是我國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先鋒。且在國內新增規模暫時下滑的背景下,今年1月份至2月份,我國光伏組件產量卻同比增長47.5%,達到11.8吉瓦。
綜合多方信息,一季度,我國一線光伏組件廠商大多數處于滿產狀態,部分龍頭企業2019年上半年訂單已經排滿。
而在此基礎上,4月30日,國家能源局又下發姍姍來遲的《關于完善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機制有關問題的通知》,正式按下2019年國內光伏建設的“啟動鍵”。
全球呈現新一輪光伏需求
一季度國內新增裝機減少,企業卻訂單飽滿的反差,主要由海外市場拉動觸發。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的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1月份至2月份,我國光伏電池片出口額達到1.7億美元,出口量達到1.3吉瓦,同比增長2.1%;光伏組件出口額達24億美元,出口10吉瓦,同比增長21.9%,電池片和組件的出口增幅均超過80%。
而另一統計口徑(海關)數據顯示,2019年1月份至3月份,國內組件的總出口量達到15吉瓦,同比增長70%。其中,3月份的出口延續了從2018年四季度開始,到今年1月份至2月份的火熱,單月出口量甚至超過6吉瓦。
業界的分析認為,一季度光伏產品出口的火熱,與一季度是印度、日本、英國等國的財政年度截止日(由此引發的光伏建設搶裝拉動了我國光伏出口的快速增長)有關。除此之外,根據IHS Markit觀察,在一季度中國需求較淡的情況下,從單個出口國家排名來看,越南、荷蘭成為了中國組件出口最大的前兩大市場。
“但更深層次上,是在光伏產品價格快速下降的推動下,光伏發電的成本已在全球越來越多的地方可以平價甚至低于火力發電度電成本,加之具有得天獨厚的靈活性、投資效率等優勢,使得國際電力需求對光伏愈發認同,而這種認同推動了新興光伏市場的崛起和歐洲傳統市場的復蘇。同時,我國光伏企業在國際市場上也擁有越來越強的競爭力。”IHS Markit高級分析師胡丹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國金證券的一份研究報告就認為,隨著2019年至2027年,全球光伏發電逐步實現平價,全球主要國家也將在2019年至2027年陸續實現光伏發電側平價及對存量火電電源的替代,進而推動全球光伏裝機的新一輪快速增長。
由平價上網點燃的新一輪需求,可能更為持久、快速以及龐大。以至于彭博新能源即便在“去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達到空前的105吉瓦”的基數上,仍然堅定地做出了2019年至2020年,全球年度新增光伏裝機同比增長平均速度會達到20%的預判。同時,IHS Markit也認為2019年全球光伏的增速仍然有25%,除中國市場的海外市場需求強勁帶來了主要的增長,增速約43%。
國際能源署(IEA)則預測,到2030年全球光伏累計裝機量有望達1721吉瓦,到2050年將進一步增加至4670吉瓦。依此按截至2017年全球光伏累計裝機402.5吉瓦計算,2018年到2030年的年度平均新增裝機容量為101.42吉瓦,而從2030年到2050年的年度平均新增裝機容量將進一步提升至147.45吉瓦。
科技進步助推中國光伏
從2001年我國第一條10兆瓦光伏電池生產線建成,到2008年我國第一條千噸級多晶硅生產線建成,如果說過往的光伏成本下降、市場增大,還有賴于進口替代以及規模效應,大概從2012年左右起,光伏行業的競爭,則主要仰仗技術的迭代升級,尤其是在即將來臨的平價上網時代。
據記載,2008年全球光伏市場已由2007年的2.5吉瓦快速增長至6.7吉瓦。但在2012年,隨著多晶鑄開切,多晶制絨技術的普及,特別是包括單晶硅錠、選擇性發射極技術、節能減阻涂料技術等多種光伏技術的大規模應用推動,全球光伏市場規模則從2008年的6.7吉瓦快速躍升至30吉瓦。
2018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已經達到105吉瓦,業界認為,這主要依賴金剛線切割等技術的應用普及以及PERC電池的大規模量產,推動了2017年至2018年產品性能的快速提升和成本的快速下降。
2018年,我國規模化生產的多晶黑硅電池平均轉換效率超過19%,使用PERC電池技術的單晶和多晶黑硅電池平均轉換效率分別達到21.8%和20.3%,較2017年均有明顯提升。而以2017年至2018年為節點,過去10年間光伏組件價格下降94%,光伏電站的建設成本下降90%。
今年初,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在公開講話中舉例,“某光伏企業組件生產成本已由2012年的74美分/瓦一路下降至2018年的21美分/瓦,其中,相對2017年的30美分/瓦,2018年降幅達到30%。”
值得一提的是,推動光伏成本大幅下降的PERC電池技術,實際早在六七年前,便在天合光能的光伏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醞釀,2011年前后,這一實驗室建立的PERC電池產業化中試線,其PERC組件也第一次創造了輸出功率的世界紀錄。
在胡丹看來,“盡管會受到產業規模、政策等很多因素的影響,但光伏應用市場增長的本質、內核動力仍來源于科技進步。所以,新技術的萌芽、推陳出新,是光伏產業進一步發展,市場進一步擴大的保障。也是各機構預判全球市場走勢的重要依據。”
一方面,目前光伏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有其特定的豐富的技術路線,技術可以疊加。隨著冷氫化、西門子法的應用,多晶硅目標成本降低至7美金/公斤;金剛線切割、長晶技術等又可以使硅片目標成本降低至60美分/片;PERC、多主珊技術可以大幅提高電池片轉換效率。例如目前黑硅+PRRC技術得到普遍推廣并實現量產,量產電池片轉換效率已提升至20.3%,多晶五珊線PERC電池轉換效率也高于普通電池,達到19.8%,隨著效率的提升,電池單位成本將降低至1元/瓦。雙玻組件、疊加技術則分別為組件功率提升1-3個百分點,組件單位成本降至2元/瓦。屆時系統投資成本降低至3.5元/瓦-4元/瓦,即實現平價上網。
另一方面,如同2011年便已醞釀的PERC一樣,如今,我國一批龍頭光伏企業,已經在孕育有如N-PERT電池、Topcon、HJT等被認為是未來電池發展方向的技術迭代。
“也正是主要因為不斷有新技術的萌芽、推陳出新,各界才會普遍看好光伏平價上網,甚至依此判斷光伏發電有望成為發電成本最低的能源生產方式。”胡丹認為,“在平價上網、技術進步共同推動下,即將到來的光伏應用黃金期,中國光伏注定是贏家。”
“在這世界上,沒有第二個地方,可以像中國的蘇錫常地區一樣,在200公里范圍內,就能解決光伏全產業鏈所有的問題。”一位一線光伏企業高管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而在高度國際化的光伏產業中,業界公認的幾個中國龍頭企業各自都在不同的領域為行業的發展尤其是在技術突破上做出較大的貢獻,積累了良好的品牌信譽。”胡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