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近日召開的關于清潔能源產業發展的講座會獲悉,中國已連續5年成為清潔能源領域最大投資國。2018年,我國對清潔能源投資超1000億美元,是日本在相關領域投資的近5倍。
有關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非化石能源發電新增裝機占全部新增裝機的71%,其中太陽能發電新增裝機占比達38%,顯示出以太陽能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發展迅速。“10年前,中國的光伏產業還是‘兩頭在外’,最上游的高晶硅環節被國外控制壟斷,價格高達每噸300至400萬元,卻仍然稀缺;核心原材料、主要設備、主要產品系統,對外依存度較高。” 同威集團副總經理張漢元在座談會上介紹說,目前,中國光伏產業總體已具備較為完善的產業體系,設備制造、系統應用全球領先。許多光伏生產企業已擁有從上游高純晶硅生產、中游高效太陽能電池片生產、到終端光伏電站建設與運營的垂直一體化體系,形成了完整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光伏新能源產業鏈條,并成為中國光伏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核心參與者和主要推動力量。
《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18年報告》顯示,我國2017年單位GDP碳排放強度相比2005年下降45.8%,已提前實現2020年單位GDP排放強度下降40%至45%的承諾。我國碳排放增速已逐漸降低,碳減排成效明顯。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減排壓力。該報告建議,加強科技創新,通過繼續推進產業轉型升級與能源結構調整,實現能源的高效利用。
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中國能源安全存在風險。目前,我國仍處在以煤炭、石油等傳統化石能源為主的能源體系,能源開發與利用都處于低效率和高消耗之中,而傳統化石能源為不可再生能源,發展清潔能源是最佳解決途徑。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關于中美兩國創新能力的比較顯示,中國光伏產業處于絕對領先地位,中國已經逐漸占據全球清潔能源技術的領先位置,清潔能源發展儼然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2017年,我國光伏產業產值超過5000億元,占據了全球70%以上的份額,規模全球第一,遙遙領先于美歐日韓,光伏產業成為“國家名片”。張漢元表示,現在高晶硅成本僅為7萬元至8萬元/噸,制造光伏發電系統的能源消耗、電站建成半年左右即可全部收回,系統可穩定發電25年以上,光伏系統裝機成本下降了90%以上,系統成本降至3000至5000元/千瓦時,發電成本降至0.3至0.4元/千瓦時,和傳統發電成本相當,成為了真正的“平價商品”。
我國76%的國土光照充沛,光能資源分布較為均勻;與水電、風電、核電等相比,太陽能發電零排放零噪聲,應用技術成熟,安全可靠。目前,我國青海格爾木、甘肅、新疆等地區鋪設的太陽能發電板蔚為壯觀,仿佛“藍色的海洋”。張漢元還提到,我國中東部、沿海地區土地資源稀缺,湖南、湖北、江蘇、江西,適合發展分布式太陽能發電裝置,可充分利用好各種水面如水產養殖業,投資建設光伏電站,提高土地利用率和養殖戶的收益,變風光資源為綠色財富。
張漢元在談到光伏產業的好處時說:“對內,可解決環境和資源不可持續;對外,可幫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避免我國走過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成為當前及未來經濟的主要牽引力和增長點。”比如青海曾在2018年6月20日至28日,連續9天216小時全部使用清潔能源發電,實現用電零排放。以光伏為主的清潔能源的優勢,未來還將體現在電網建設方面。西部工業欠發達,太陽能資源豐富,在當地發電需要直流超高壓電網輸送到內地。在加強電網建設、儲能、多能互補&微電網、電力交易市場方面存在多種可能性,與之配套的風能也可得到發展。
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在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太陽能光伏領域的領先地位和持續投入,體現了中國的大國擔當。“以光伏這種新能源為代表的清潔能源必將推動并實現新一輪能源生產的變革,并為中國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作出的莊嚴承諾貢獻重要力量。”張漢元指出。
有關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非化石能源發電新增裝機占全部新增裝機的71%,其中太陽能發電新增裝機占比達38%,顯示出以太陽能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發展迅速。“10年前,中國的光伏產業還是‘兩頭在外’,最上游的高晶硅環節被國外控制壟斷,價格高達每噸300至400萬元,卻仍然稀缺;核心原材料、主要設備、主要產品系統,對外依存度較高。” 同威集團副總經理張漢元在座談會上介紹說,目前,中國光伏產業總體已具備較為完善的產業體系,設備制造、系統應用全球領先。許多光伏生產企業已擁有從上游高純晶硅生產、中游高效太陽能電池片生產、到終端光伏電站建設與運營的垂直一體化體系,形成了完整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光伏新能源產業鏈條,并成為中國光伏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核心參與者和主要推動力量。
《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18年報告》顯示,我國2017年單位GDP碳排放強度相比2005年下降45.8%,已提前實現2020年單位GDP排放強度下降40%至45%的承諾。我國碳排放增速已逐漸降低,碳減排成效明顯。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減排壓力。該報告建議,加強科技創新,通過繼續推進產業轉型升級與能源結構調整,實現能源的高效利用。
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中國能源安全存在風險。目前,我國仍處在以煤炭、石油等傳統化石能源為主的能源體系,能源開發與利用都處于低效率和高消耗之中,而傳統化石能源為不可再生能源,發展清潔能源是最佳解決途徑。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關于中美兩國創新能力的比較顯示,中國光伏產業處于絕對領先地位,中國已經逐漸占據全球清潔能源技術的領先位置,清潔能源發展儼然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2017年,我國光伏產業產值超過5000億元,占據了全球70%以上的份額,規模全球第一,遙遙領先于美歐日韓,光伏產業成為“國家名片”。張漢元表示,現在高晶硅成本僅為7萬元至8萬元/噸,制造光伏發電系統的能源消耗、電站建成半年左右即可全部收回,系統可穩定發電25年以上,光伏系統裝機成本下降了90%以上,系統成本降至3000至5000元/千瓦時,發電成本降至0.3至0.4元/千瓦時,和傳統發電成本相當,成為了真正的“平價商品”。
我國76%的國土光照充沛,光能資源分布較為均勻;與水電、風電、核電等相比,太陽能發電零排放零噪聲,應用技術成熟,安全可靠。目前,我國青海格爾木、甘肅、新疆等地區鋪設的太陽能發電板蔚為壯觀,仿佛“藍色的海洋”。張漢元還提到,我國中東部、沿海地區土地資源稀缺,湖南、湖北、江蘇、江西,適合發展分布式太陽能發電裝置,可充分利用好各種水面如水產養殖業,投資建設光伏電站,提高土地利用率和養殖戶的收益,變風光資源為綠色財富。
張漢元在談到光伏產業的好處時說:“對內,可解決環境和資源不可持續;對外,可幫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避免我國走過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成為當前及未來經濟的主要牽引力和增長點。”比如青海曾在2018年6月20日至28日,連續9天216小時全部使用清潔能源發電,實現用電零排放。以光伏為主的清潔能源的優勢,未來還將體現在電網建設方面。西部工業欠發達,太陽能資源豐富,在當地發電需要直流超高壓電網輸送到內地。在加強電網建設、儲能、多能互補&微電網、電力交易市場方面存在多種可能性,與之配套的風能也可得到發展。
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在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太陽能光伏領域的領先地位和持續投入,體現了中國的大國擔當。“以光伏這種新能源為代表的清潔能源必將推動并實現新一輪能源生產的變革,并為中國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作出的莊嚴承諾貢獻重要力量。”張漢元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