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2日,海西州人民政府發布了格爾木、德令哈兩大光伏發電應用領跑者基地推薦投資企業評優結果。從評優結果來看,三峽新能源、陽光電源聯合體中標格爾木全部領跑者項目,在前三批領跑者項目中尚屬首例。同時,其中4個項目的上網電價只要0.31元/kWh,比當地脫硫煤標桿電價還低1分錢,這也刷新了國內光伏電站的電價紀錄。
無論國企還是民企,投資建設光伏電站都是要盈利的。三峽新能源、陽光電源報出如此低的電價,信心何來?電站順利并網的背后,隱藏著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高效與更高效
張亮亮是格爾木應用領跑者項目的設計負責人。對于0.31元/kWh這個“看似不可能”的電價,他表現出強烈的自信。“在政府主管部門的協助下,該項目土地為無償劃撥,外線工程也是由平臺公司負責建設的,有效降低了非技術成本。”
當然,投資企業和施工單位也沒有浪費土地資源,“畢竟我們是領跑者項目。”張亮亮表示,最終完工后,500MW項目總占地只有771公頃,而且這還是他們優化組件傾角、適當增加間距以提升發電量的結果。
被問及“領跑者項目應用了哪些先進技術”的時候,張亮亮瞬間來了興致,掰著手指如數家珍:1500V、大方陣、箱式中壓逆變一體機、雙面雙玻、固定可調支架、平單軸跟蹤支架……他驕傲地說,2018年市場上規模化應用的先進技術,在格爾木領跑者基地都可以見到。“考慮雙面組件的背面功率后,系統效率可以達到89%。即使在全球領先的光伏項目中評比,我們也是佼佼者。”
缺氧條件下的百米沖刺
格爾木領跑者電站是全球海拔最高的光伏項目之一,施工困難在筆者的意料之中。但只有親臨現場,呼吸著稀薄的空氣,你才能明白其中有多少艱辛。
項目經理余尚賢透露,格爾木平均海拔近2800米,普通人在這里連呼吸都費勁,施工效率大打折扣,想在12月31日前完成全部施工幾乎不可能。“好在青海的光伏產業非常發達,我們主要雇傭當地已經適應高原氣候的施工隊伍,靠他們完成了電站建設工作。”
比起支架和組件的安裝,在青海,最具挑戰性的反而是土建工程。余尚賢表示,一定要趕在氣溫降到0攝氏度前完成樁基礎施工,否則后續工作的進度都會受到影響。“上凍以后,土地開挖難度將大大增加,混凝土施工質量也難以保證。”他解釋說。
10月底,土建工作順利完成。與此同時,格爾木迎來了第一場雪。
冬天來了。
冬天意味著氣溫降低,意味著施工人員要面對更嚴酷的環境。“格爾木是典型的高原氣候,少雨、多風、干旱,冬季漫長而寒冷,工人們手上經常出現裂口,戴手套的作用有限,大家都吃了不少苦。”余尚賢的語氣有些低沉,他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陰天是沒法干活的,只有趁晴天出太陽時抓緊干。我們除了提供保暖措施,也及時向工人發放現金補助,鼓勵大家加快進度,盡早并網。”
12月29日,上午10時18分,青海格爾木光伏應用領跑基地成功并網發電。
萬里長征第一步
來到現場后,筆者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是:“這里允許使用無人機嗎?我想做個航拍,500MW領跑者項目太壯觀了,難得一見。”
負責運維的電站站長豆鵬濤愣住了,遲疑片刻才開口回答:“這附近上萬畝地都是戈壁灘,不在航空管制區,連人都見不到。只要避開高壓線、保證安全,沒任何問題。我們也在計劃利用無人機開展巡檢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格爾木電站由5個100MW項目組成,但業主單位是一致的。豆鵬濤表示,在工作中他們會采用“集中監控、統一運維”的方式,整合優化運行人員,組建檢修班組,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運維成本。
盡管項目位于戈壁灘上,不涉及除草問題,但這并不意味著運維工作多么輕松。“格爾木地處青藏高原,空氣稀薄,氧氣含量只有平原地區的60%,紫外線輻射達到五級(最高水平),風沙較為嚴重,生存條件非常惡劣,當地人自己都說‘活著就是對人類的貢獻’。為此,公司制定了針對偏遠、艱苦地區的特殊補貼,保護一線基層人員的工作熱情。”豆鵬濤說。
三峽集團的核心價值觀是“奉獻、擔當、創新、和諧”,豆鵬濤強調,他們會發揚“艱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追求更高”的高原作風,為集團公司“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清潔能源集團”的愿景貢獻力量。
根據設計方案,格爾木領跑者電站年利用小時數超過1800h,對精細化運維的要求非常高,必須嚴格監控設備運行情況,預判可能出現的故障并及時處理,做到“寸光必爭,度電必發”。“光伏電站的壽命超過25年,我們的工作才剛剛開始,相當于萬里長征的第一步。”豆鵬濤續上一杯茶水,重新坐在電腦前,“格爾木領跑者電站是平價上網的里程碑,只有在這里成功了,才能推向世界各地,把光伏從補充性能源變成替代性能源,拒絕火電對環境的污染。”他堅定地表示,這一天已經為時不遠了。
無論國企還是民企,投資建設光伏電站都是要盈利的。三峽新能源、陽光電源報出如此低的電價,信心何來?電站順利并網的背后,隱藏著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高效與更高效
張亮亮是格爾木應用領跑者項目的設計負責人。對于0.31元/kWh這個“看似不可能”的電價,他表現出強烈的自信。“在政府主管部門的協助下,該項目土地為無償劃撥,外線工程也是由平臺公司負責建設的,有效降低了非技術成本。”
當然,投資企業和施工單位也沒有浪費土地資源,“畢竟我們是領跑者項目。”張亮亮表示,最終完工后,500MW項目總占地只有771公頃,而且這還是他們優化組件傾角、適當增加間距以提升發電量的結果。

被問及“領跑者項目應用了哪些先進技術”的時候,張亮亮瞬間來了興致,掰著手指如數家珍:1500V、大方陣、箱式中壓逆變一體機、雙面雙玻、固定可調支架、平單軸跟蹤支架……他驕傲地說,2018年市場上規模化應用的先進技術,在格爾木領跑者基地都可以見到。“考慮雙面組件的背面功率后,系統效率可以達到89%。即使在全球領先的光伏項目中評比,我們也是佼佼者。”
缺氧條件下的百米沖刺
格爾木領跑者電站是全球海拔最高的光伏項目之一,施工困難在筆者的意料之中。但只有親臨現場,呼吸著稀薄的空氣,你才能明白其中有多少艱辛。
項目經理余尚賢透露,格爾木平均海拔近2800米,普通人在這里連呼吸都費勁,施工效率大打折扣,想在12月31日前完成全部施工幾乎不可能。“好在青海的光伏產業非常發達,我們主要雇傭當地已經適應高原氣候的施工隊伍,靠他們完成了電站建設工作。”
比起支架和組件的安裝,在青海,最具挑戰性的反而是土建工程。余尚賢表示,一定要趕在氣溫降到0攝氏度前完成樁基礎施工,否則后續工作的進度都會受到影響。“上凍以后,土地開挖難度將大大增加,混凝土施工質量也難以保證。”他解釋說。
10月底,土建工作順利完成。與此同時,格爾木迎來了第一場雪。
冬天來了。
冬天意味著氣溫降低,意味著施工人員要面對更嚴酷的環境。“格爾木是典型的高原氣候,少雨、多風、干旱,冬季漫長而寒冷,工人們手上經常出現裂口,戴手套的作用有限,大家都吃了不少苦。”余尚賢的語氣有些低沉,他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陰天是沒法干活的,只有趁晴天出太陽時抓緊干。我們除了提供保暖措施,也及時向工人發放現金補助,鼓勵大家加快進度,盡早并網。”
12月29日,上午10時18分,青海格爾木光伏應用領跑基地成功并網發電。

萬里長征第一步
來到現場后,筆者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是:“這里允許使用無人機嗎?我想做個航拍,500MW領跑者項目太壯觀了,難得一見。”
負責運維的電站站長豆鵬濤愣住了,遲疑片刻才開口回答:“這附近上萬畝地都是戈壁灘,不在航空管制區,連人都見不到。只要避開高壓線、保證安全,沒任何問題。我們也在計劃利用無人機開展巡檢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格爾木電站由5個100MW項目組成,但業主單位是一致的。豆鵬濤表示,在工作中他們會采用“集中監控、統一運維”的方式,整合優化運行人員,組建檢修班組,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運維成本。
盡管項目位于戈壁灘上,不涉及除草問題,但這并不意味著運維工作多么輕松。“格爾木地處青藏高原,空氣稀薄,氧氣含量只有平原地區的60%,紫外線輻射達到五級(最高水平),風沙較為嚴重,生存條件非常惡劣,當地人自己都說‘活著就是對人類的貢獻’。為此,公司制定了針對偏遠、艱苦地區的特殊補貼,保護一線基層人員的工作熱情。”豆鵬濤說。
三峽集團的核心價值觀是“奉獻、擔當、創新、和諧”,豆鵬濤強調,他們會發揚“艱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追求更高”的高原作風,為集團公司“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清潔能源集團”的愿景貢獻力量。
根據設計方案,格爾木領跑者電站年利用小時數超過1800h,對精細化運維的要求非常高,必須嚴格監控設備運行情況,預判可能出現的故障并及時處理,做到“寸光必爭,度電必發”。“光伏電站的壽命超過25年,我們的工作才剛剛開始,相當于萬里長征的第一步。”豆鵬濤續上一杯茶水,重新坐在電腦前,“格爾木領跑者電站是平價上網的里程碑,只有在這里成功了,才能推向世界各地,把光伏從補充性能源變成替代性能源,拒絕火電對環境的污染。”他堅定地表示,這一天已經為時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