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兩會以來,國網提出的“泛在電力物聯網”廣受矚目,相關個股攀升。在兩會上,泛在電力物聯網的概念進一步清晰,提出實現實現電力系統各環節萬物互聯、人機交互,具有狀態全面感知等功能,而且有了清晰的戰略規劃:到2019年部署建設“泛在電力物聯網”工作,到2021年初步建成網絡,到2024年全面建成泛在電力物聯網。按照這一規劃,2019年國網將開啟“泛在電力物聯網”投資元年,計劃對外投資5126億元,2021年智能電網投資將突破2萬億元。
泛在電力物聯網給光伏行業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光伏產業鏈各環節都需要配套升級,預計到2020年,相關智能光伏升級的市場需求將達1000億元。
連接5億終端設備和4.7億終端用戶
泛在電力物聯網包含感知層、網絡層、平臺層、應用層 4 層結構。感知層設備既包括電力采 集類的電表、互感器、集中器等,也包括電力二次設備涉及的各類終端。在未來,泛在電力物聯網領域還將包括溫度、濕度、煙霧等非電類感知設備。
在泛在電力物聯網系統中,所有設備都需要實現狀態感知和通信,目前國網接入各類終端5.4億臺,采集數據日增量達60TB,再加上未來新能源消納、分布式發電、大功率充電、大規模儲能接入,都對國網目前的電力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說目前的智能電網實現了調度自動化、用電計量收費等基礎功能,那么未來泛在電力物聯網則更加強調了整個電力系統5億臺終端設備的通信、4.7億終端用戶的高頻數據,是國家電網的一次信息化升級。
從新基建框架看,泛在電力物聯網是5G技術以及物聯網概念在電力系統中的具體應用,是信息網與能源網的融合。
光伏產業鏈及應用領域各環節終端設備升級
泛在電力物聯網會促使智能光伏產業鏈和規范應用領域的各種終端設備升級互聯,包括晶硅生產、收獲、運輸、破碎、分揀、清洗、包裝等環節的智能化,發展集電力變換、遠程控制、數據采集、在線分析、環境自適應等于一體的智能逆變器、控制器、匯流箱、儲能系統、跟蹤系統以及適用于智能光伏系統的高效電力電子器件等關鍵部件,加上硅片、電池片和組件設備升級,預計有210億元市場需求。各種光伏+領域包括光伏+供暖制冷、光伏+熱泵、光伏+儲能、光伏+儲能+充電樁等典型應用終端的泛在電力物聯網智能化預計有280億元市場潛力。同時,工業園區、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的光伏應用項目各種終端設備也需要升級到泛在電力物聯網的智能化水平。
在泛在電力物聯網的影響下,光伏企業可將光伏與儲能、智能運維、電費優化、能效管理、電能質量治理等結合起來,為用戶提供更多種類、更高質量的電力服務,廣泛拓展業務范圍,打造光伏企業新的業務增長點,開辟新的利潤來源。
光伏企業在前期光伏開發、投資建設過程中已經與電力用戶建立了良好關系,具有較強的客戶粘性,這是光伏企業潛在的優勢與資源,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和優勢進行轉型升級是光伏企業當前的機遇。
光伏龍頭搶先布局
泛在電力物聯網風口來臨,廣泛企業正紛紛向綜合能源服務轉型和跨界,爭搶行業發展制高點。以通威、協鑫、遠景、金風等為代表的龍頭企業,早早布局智慧能源領域,做好了建設泛在電力物聯網的準備。
3月15日,全國人大代表、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光伏和風力發電有著自身的不穩定性,泛在電力物聯網的出現將對清潔能源的高效利用產生積極作用,對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他說,隨著能源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根據網絡和能源匹配的需要,發電、用電等設備能夠有效調節,可實現技術、產品、產業的共同配合。
特變電工董事長張新表示,泛在電力物聯網能夠實現能源互聯互通、智能服務和更高效的資源配置,使能源的開發利用更加高效便捷。“我對泛電力物聯網建設非常期待,也希望能積極參與這樣的供給側創新服務,實現需求側更高質量的發展。”
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多次表示,協鑫是綜合能源服務提供商,并非業務單一的新能源企業。近年來,從協鑫集團與外界達成的合作來看,多涉及新能源汽車、超級充電站、儲能、綠色物流生態鏈、售電、區域能源規劃、能源互聯網等領域,綜合能源業務版圖正在翻越行業藩籬不斷擴張。
遠景集團CEO張雷也表示,國家電網已經把重心從“大動脈”轉移到了分布式能源系統“毛細血管”方向,新能源企業與電網企業優勢互補,新能源企業在這次電網改革的機遇中,與電網將形成天然的雙贏。
泛在電力物聯網改變光伏生態與商業模式
專家認為,泛在電力物聯網是未來綜合能源智能商業模式的關鍵環節。未來大型能源企業在綜合能源服務領域的競爭性形態,不是在某個細分市場或者某個局部的技術領域進行競爭,而是一種生態平臺和版圖的競爭。就像現在阿里VS騰訊VS百度,不是在大數據、云平臺或者AI技術、業務層面的競爭,而是一種生態體系對生態體系的競爭。
未來綜合能源生態體系,呈現出類似“網絡協同+數據智能”的雙輪驅動模式。要想實現類似互聯網的商業生態,能源互聯網需要突破數字化壁壘,使大量的配用電、用能設備實現智能互聯,使得原來大量無法觸及的能源服務成為可能,甚至快速延伸到“泛能源設備”。
對于光伏行業而言,隨著泛在電力物聯網的建立,現有的光伏產供銷模式將會逐步改變,真正意義上的靈活微電網、基于市場價格響應的需求側管理會成為一種商業模式,整個光伏產業也可能得到升級重構。
泛在電力物聯網給光伏行業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光伏產業鏈各環節都需要配套升級,預計到2020年,相關智能光伏升級的市場需求將達1000億元。
連接5億終端設備和4.7億終端用戶
泛在電力物聯網包含感知層、網絡層、平臺層、應用層 4 層結構。感知層設備既包括電力采 集類的電表、互感器、集中器等,也包括電力二次設備涉及的各類終端。在未來,泛在電力物聯網領域還將包括溫度、濕度、煙霧等非電類感知設備。
在泛在電力物聯網系統中,所有設備都需要實現狀態感知和通信,目前國網接入各類終端5.4億臺,采集數據日增量達60TB,再加上未來新能源消納、分布式發電、大功率充電、大規模儲能接入,都對國網目前的電力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說目前的智能電網實現了調度自動化、用電計量收費等基礎功能,那么未來泛在電力物聯網則更加強調了整個電力系統5億臺終端設備的通信、4.7億終端用戶的高頻數據,是國家電網的一次信息化升級。
從新基建框架看,泛在電力物聯網是5G技術以及物聯網概念在電力系統中的具體應用,是信息網與能源網的融合。
光伏產業鏈及應用領域各環節終端設備升級
泛在電力物聯網會促使智能光伏產業鏈和規范應用領域的各種終端設備升級互聯,包括晶硅生產、收獲、運輸、破碎、分揀、清洗、包裝等環節的智能化,發展集電力變換、遠程控制、數據采集、在線分析、環境自適應等于一體的智能逆變器、控制器、匯流箱、儲能系統、跟蹤系統以及適用于智能光伏系統的高效電力電子器件等關鍵部件,加上硅片、電池片和組件設備升級,預計有210億元市場需求。各種光伏+領域包括光伏+供暖制冷、光伏+熱泵、光伏+儲能、光伏+儲能+充電樁等典型應用終端的泛在電力物聯網智能化預計有280億元市場潛力。同時,工業園區、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的光伏應用項目各種終端設備也需要升級到泛在電力物聯網的智能化水平。
在泛在電力物聯網的影響下,光伏企業可將光伏與儲能、智能運維、電費優化、能效管理、電能質量治理等結合起來,為用戶提供更多種類、更高質量的電力服務,廣泛拓展業務范圍,打造光伏企業新的業務增長點,開辟新的利潤來源。
光伏企業在前期光伏開發、投資建設過程中已經與電力用戶建立了良好關系,具有較強的客戶粘性,這是光伏企業潛在的優勢與資源,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和優勢進行轉型升級是光伏企業當前的機遇。
光伏龍頭搶先布局
泛在電力物聯網風口來臨,廣泛企業正紛紛向綜合能源服務轉型和跨界,爭搶行業發展制高點。以通威、協鑫、遠景、金風等為代表的龍頭企業,早早布局智慧能源領域,做好了建設泛在電力物聯網的準備。
3月15日,全國人大代表、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光伏和風力發電有著自身的不穩定性,泛在電力物聯網的出現將對清潔能源的高效利用產生積極作用,對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他說,隨著能源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根據網絡和能源匹配的需要,發電、用電等設備能夠有效調節,可實現技術、產品、產業的共同配合。
特變電工董事長張新表示,泛在電力物聯網能夠實現能源互聯互通、智能服務和更高效的資源配置,使能源的開發利用更加高效便捷。“我對泛電力物聯網建設非常期待,也希望能積極參與這樣的供給側創新服務,實現需求側更高質量的發展。”
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多次表示,協鑫是綜合能源服務提供商,并非業務單一的新能源企業。近年來,從協鑫集團與外界達成的合作來看,多涉及新能源汽車、超級充電站、儲能、綠色物流生態鏈、售電、區域能源規劃、能源互聯網等領域,綜合能源業務版圖正在翻越行業藩籬不斷擴張。
遠景集團CEO張雷也表示,國家電網已經把重心從“大動脈”轉移到了分布式能源系統“毛細血管”方向,新能源企業與電網企業優勢互補,新能源企業在這次電網改革的機遇中,與電網將形成天然的雙贏。
泛在電力物聯網改變光伏生態與商業模式
專家認為,泛在電力物聯網是未來綜合能源智能商業模式的關鍵環節。未來大型能源企業在綜合能源服務領域的競爭性形態,不是在某個細分市場或者某個局部的技術領域進行競爭,而是一種生態平臺和版圖的競爭。就像現在阿里VS騰訊VS百度,不是在大數據、云平臺或者AI技術、業務層面的競爭,而是一種生態體系對生態體系的競爭。
未來綜合能源生態體系,呈現出類似“網絡協同+數據智能”的雙輪驅動模式。要想實現類似互聯網的商業生態,能源互聯網需要突破數字化壁壘,使大量的配用電、用能設備實現智能互聯,使得原來大量無法觸及的能源服務成為可能,甚至快速延伸到“泛能源設備”。
對于光伏行業而言,隨著泛在電力物聯網的建立,現有的光伏產供銷模式將會逐步改變,真正意義上的靈活微電網、基于市場價格響應的需求側管理會成為一種商業模式,整個光伏產業也可能得到升級重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