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關人士提供的海關出口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組件出口25強中(公司董事長為中國籍,或核心企業在中國注冊)排序如下:
晶科能源、晶澳太陽能、天合光能、東方日升、協鑫集成、尚德電力、正泰新能源、隆基股份、正信光伏、騰暉光伏、晉能、英利、賽拉弗、比亞迪、茂迪股份、昱輝陽光、中電光伏、橫店東磁、東方環晟、航天機電、南通美能得、愛旭科技、蘇美達輝倫、特朗森、安徽旭能。
據海關統計數據,晶科能源的海外出口量近7GW,晶澳太陽能是4.2GW,天合光能3.3GW,三家公司的總計海外出口量為14.5GW。東方日升、協鑫集成、尚德電力、正泰太陽能、隆基股份等出口數量也不低,全部超過1GW。
上述25家重點組件出口廠商中,正是因為在各地區市場中有著非常搶眼突出的市場拓展能力,才會擁有靠前的總排名。
舉例來說,以正在上揚的巴西市場為例,出口排名前列的分別有:晶科能源、正泰新能源、東方日升、協鑫集成及晶澳太陽能。
在墨西哥市場,晶科能源、晶澳太陽能、天合光能、正泰新能源、東方日升、協鑫集成、賽拉弗以及隆基股份等也都占據了核心出口商地位。
去年最熱門的西班牙市場中,尚德電力、晶澳太陽能、隆基股份、晶科能源等都有不錯份額。
印度市場上,攻得頭籌的分別為晶科能源、東方日升、正泰太陽能、尚德電力、蘇美達輝倫等。
澳大利亞市場的主要企業是:隆基股份、東方日升、天合光能、晶科能源、無錫尚德、賽拉弗以及輝倫太陽能等。它們全部進入前十大出口企業明細之中。
根據晶科能源2018年財報,晶科能源組件的總發貨量為11.4GW,(其中包括在海外下游太陽能電站項目的209MW),比2017年增長16%。
也是在去年,該公司的硅片、電池及組件產能分別是9.7GW、7GW和10.8GW。企業預計至2019年底,其硅片產能將至15GW(其中單晶11GW),太陽能電池10GW(包括9.2GW的PERC電池)、太陽能電池組件15GW。去年,晶科能源的毛利為35.1億元,較上年同期的29.9億元增長17.5%;毛利率為14%,上年同期為11.3%。
而總部位于江蘇南京的蘇美達輝倫,在多年歷練后,現有兩大部分業務:第一,依靠輝倫組件品牌,進行產品與服務貿易業務。產品貿易主要指的是光伏組件制造與銷售,服務貿易就是光伏運維及金融方案等。第二,在光伏工程設計、建設等領域有著明顯的優勢,已有不少成功經驗與案例。所以,與純粹意義上的組件工廠相比,輝倫有很大不同。
今年2月底,江蘇蘇美達集團總經理蔡濟波就對能源一號表示,從2018年起,全市場都在展開高效電池組件的研發及制造業務,“因此就電池產品來說,我們也在適度調整,將部分產品從多晶轉換為單晶;但多晶的相應生產線也依然存在。這兩部分并行發力,正是輝倫的優勢之一。”
蘇美達輝倫的電池組件銷售大部分聚焦于海外市場。部分統計顯示,該公司在英國、澳大利亞等區域的銷售排名一直持續前茅,日本市場也在十大主流供應商之列。巴西、印度、墨西哥及以色列、中東、東南亞等新興市場中,同樣處于開發及發展階段。
正泰新能源總裁陸川也對透露,預計今年海外光伏市場需求將達70GW以上。用他的話說,正泰新能源的組件銷量增幅有望大幅增長,“今年不太確定的區域是美國,那里我們會出貨多少還不好說。不過現在能確認的是,其他國家和地區將有很大的組件需求增長。”陸川認為,歐洲大陸將是正泰新能源組件的出貨重鎮,其次是中東;第三名在拉美或印度兩地之間產生,彼此難分伯仲。
由于天合光能未上市,目前尚無法獲得該公司在實際經營數字,不過從去年該企業出口量來看,整體表現仍處于高水準之列。晶澳太陽能則已借由天業通聯上市,相信不久后更詳盡的財報數據會一一公布。
晶科能源、晶澳太陽能、天合光能、東方日升、協鑫集成、尚德電力、正泰新能源、隆基股份、正信光伏、騰暉光伏、晉能、英利、賽拉弗、比亞迪、茂迪股份、昱輝陽光、中電光伏、橫店東磁、東方環晟、航天機電、南通美能得、愛旭科技、蘇美達輝倫、特朗森、安徽旭能。
據海關統計數據,晶科能源的海外出口量近7GW,晶澳太陽能是4.2GW,天合光能3.3GW,三家公司的總計海外出口量為14.5GW。東方日升、協鑫集成、尚德電力、正泰太陽能、隆基股份等出口數量也不低,全部超過1GW。
上述25家重點組件出口廠商中,正是因為在各地區市場中有著非常搶眼突出的市場拓展能力,才會擁有靠前的總排名。
舉例來說,以正在上揚的巴西市場為例,出口排名前列的分別有:晶科能源、正泰新能源、東方日升、協鑫集成及晶澳太陽能。
在墨西哥市場,晶科能源、晶澳太陽能、天合光能、正泰新能源、東方日升、協鑫集成、賽拉弗以及隆基股份等也都占據了核心出口商地位。
去年最熱門的西班牙市場中,尚德電力、晶澳太陽能、隆基股份、晶科能源等都有不錯份額。
印度市場上,攻得頭籌的分別為晶科能源、東方日升、正泰太陽能、尚德電力、蘇美達輝倫等。
澳大利亞市場的主要企業是:隆基股份、東方日升、天合光能、晶科能源、無錫尚德、賽拉弗以及輝倫太陽能等。它們全部進入前十大出口企業明細之中。
根據晶科能源2018年財報,晶科能源組件的總發貨量為11.4GW,(其中包括在海外下游太陽能電站項目的209MW),比2017年增長16%。
也是在去年,該公司的硅片、電池及組件產能分別是9.7GW、7GW和10.8GW。企業預計至2019年底,其硅片產能將至15GW(其中單晶11GW),太陽能電池10GW(包括9.2GW的PERC電池)、太陽能電池組件15GW。去年,晶科能源的毛利為35.1億元,較上年同期的29.9億元增長17.5%;毛利率為14%,上年同期為11.3%。
而總部位于江蘇南京的蘇美達輝倫,在多年歷練后,現有兩大部分業務:第一,依靠輝倫組件品牌,進行產品與服務貿易業務。產品貿易主要指的是光伏組件制造與銷售,服務貿易就是光伏運維及金融方案等。第二,在光伏工程設計、建設等領域有著明顯的優勢,已有不少成功經驗與案例。所以,與純粹意義上的組件工廠相比,輝倫有很大不同。
今年2月底,江蘇蘇美達集團總經理蔡濟波就對能源一號表示,從2018年起,全市場都在展開高效電池組件的研發及制造業務,“因此就電池產品來說,我們也在適度調整,將部分產品從多晶轉換為單晶;但多晶的相應生產線也依然存在。這兩部分并行發力,正是輝倫的優勢之一。”
蘇美達輝倫的電池組件銷售大部分聚焦于海外市場。部分統計顯示,該公司在英國、澳大利亞等區域的銷售排名一直持續前茅,日本市場也在十大主流供應商之列。巴西、印度、墨西哥及以色列、中東、東南亞等新興市場中,同樣處于開發及發展階段。
正泰新能源總裁陸川也對透露,預計今年海外光伏市場需求將達70GW以上。用他的話說,正泰新能源的組件銷量增幅有望大幅增長,“今年不太確定的區域是美國,那里我們會出貨多少還不好說。不過現在能確認的是,其他國家和地區將有很大的組件需求增長。”陸川認為,歐洲大陸將是正泰新能源組件的出貨重鎮,其次是中東;第三名在拉美或印度兩地之間產生,彼此難分伯仲。
由于天合光能未上市,目前尚無法獲得該公司在實際經營數字,不過從去年該企業出口量來看,整體表現仍處于高水準之列。晶澳太陽能則已借由天業通聯上市,相信不久后更詳盡的財報數據會一一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