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件封裝,未來或將成為技術創新的重要來源。
目前,1GW組件產能的投資成本僅為7000萬元,和硅料、硅片、電池產業環節動輒幾億甚至十幾億的投資無法相提并論。因此,組件環節一直被認為是光伏四個產業環節中門檻最低的一個。
然而,由于硅片、電池片環節近幾年都發生了較大的技術革命,這一系列最新的技術進步都為組件環節的新的技術革命埋下了伏筆,因此,未來3年左右組件封裝技術發生根本性變化的概率極大,組件封裝技術可能是未來創新的重要來源。
一、光伏組件封裝技術的迭代
1、疊瓦技術將顛覆現有組件產能
一方面,新產線效率大幅提高。在2010年前后,一條年產能200MW的組件產線需要配備350名員工,而現在自動化程度最高的組件工廠僅需50人就可以是整條產線正常運轉。
一方面,組件封裝環節的新技術應用也在加速涌現。MBB多主柵技術、半片技術、MWT技術的應用都在加速老的組件設備的貶值進程。
因此,組件產線會加速貶值。然而,上述技術可與既有組件技術路線兼容,老的組件產能通過升級改造可以獲得同樣的效果,所以老產能雖然加速貶值但并不致命。
然而,目前疊瓦組件封裝技術和既有組件封裝技術兼容性很低。因此,如果疊瓦能成為主流的話,那么現有的組件環節的產能將全部報廢。
2、未來組件成本下降要靠單瓦封裝成本的降低
隨著多晶電池片價格的不斷下跌,最近發生了一件具有歷史意義的事情:
一片60型組件的電池成本已經低于封裝成本!
60片組件:電池成本VS封裝成本
1)電池片成本
現在一張效率<18.6%的多晶電池片的價格約為3.77元;那么一塊組件所需的60張電池片成本為3.77×60=226元。
2)封裝成本
一片組件的含稅封裝成本已經高達185×1.16=214.6元,如下表所示。此外,還不能忘記運輸和質保成本,此項成本與面積相關,應當和入組件環節的成本,目前此項成本占生產成本的約4%,相當于每片60型組件平均需要22元的運費和質保費用。
可見,低效的多晶硅組件,封裝成本已經高于60片電池成本。隨著玻璃、鋁等材料價格的上漲,這一現象在未來會越來越明顯!
綜上所述:未來,組件價格下滑很難再依靠電池價格的下滑,而主要依靠平均單瓦成本的封裝成本降低。
3、光伏成本構成歷史性的轉折!
2010年時,一張60型的組件電池成本占比高達91%,而封裝成本僅有9%,由于電池成本占比奇高,所以降本的利器自然就是降低電池成本,降低電池成本就可以有效的降低光伏發電成本。
2018年9月,電池成本歷史上首次低于封裝環節的成本!
行業發展到此刻,就意味著未來單純降低電池價格對組件成本降低的效用已經十分有限。
如果再把后端的電站建設環節的成本考慮進來,當前電池片的成本占比更是只有21%,多晶電池價格計算降低到0,光伏電站系統成本無非是下滑20%,距離我們理想中的發電側平價上網還有巨大距離,光伏未來廉價化的唯一出路在:提效。
引用一位愛旭的朋友的話:一切不以提效為目的的技術進步都是耍流氓。
二、光伏組件封裝技術的變遷史
如果回顧一下組件封裝的歷史,就會發現,三十多年來,組件一直在走一條“浪費更多電池片卻提升封裝效率”的路線!
階段一:硅片比黃金更珍貴
在最早期,一張單晶硅片價高達100元,比黃金還要珍貴!自然也就舍不得半點浪費。在昂貴的硅片面前,封裝所用的材料的成本是微不足道的,于是當時封裝的解決方案是這樣的:
階段二:切掉一點點
隨著硅料和長晶環節的優化,硅片電池片成本不斷向下,這種大量留白、很沒有效率的封裝模式漸漸被熱門拋棄。把圓圓的硅片適當切方以后進行封裝,于是組件就變成了這個樣子:
(125mm單晶硅片,小幅度把硅片的圓邊切掉一些以提升封裝效率)
階段三:節省面積更重要
進步的車輪一旦開始就根本停不下來,硅料均價和長晶成本還在不斷地下滑,尤其是近些年單晶爐引入連續加料的長晶技術、提升了長晶的速率、提升切片效率等等一系列的進步,允許我們采用更加“奢侈”的封裝模式,于是單晶硅片的M2、M4等規格的硅片應運而生,他們封裝出來的組件是這樣的:
為了提升封裝效率,在硅棒切方的過程中切掉非常大的比例,使硅片盡量呈現正方形,盡最大可能降低封裝留白。
未來:一點不留白!
回顧了組件封裝技術的變遷史之后,就更容易理解疊瓦技術未來的必然性。“浪費更多電池片卻提升封裝效率”的疊瓦技術可能是未來光伏組件環節最優的解決方案。
在一張60型面積大小相當的版型內,疊瓦組件可以封裝66~68張電池片,比常規組件封裝模式平均多封裝13%的電池片,此時高效電池片變得越來越廉價而封裝成本占比越來越高,在這種情形下,浪費電池片而節省單瓦封裝成本的疊瓦組件技術正變得越來越有性價比。
高效電池片越是便宜,“浪費電池片、節省面積”的奢侈的封裝模式就約有市場。疊瓦技術出來已經多年,但是一直沒有得到大規模的應用,我認為重要的原因就是在5.31之前高效電池的價格還是太貴了。
疊瓦技術是一個典型的按比例增加功率的技術,提升功率約10%,電池片素質越好,帶來的增益越大。
2017年,的主流電池片封裝后功率是270W,疊加疊瓦后增益270×1.1=297W;凈增加功率27W;
2019年,常規封裝模式功率達到310W的電池片將會大量充足供應,那采用疊瓦技術以后對應封裝功率為310×1.1=341瓦,凈增加功率31W。
可見,高效組件帶來的增益明顯好于常規電池片。因此,更高功率的單晶perc大量充足廉價的供應直接為疊瓦技術的大規模普及鋪好了道路。下圖為PERC電池片最近一年的價格走勢。
可見,PERC電池片從2017年每瓦2.58元/W跌倒了現在的1.08元/W。高效電池片價格的悄然變化即將引發組件技術的新革命(當然前提是能解決疊瓦的專利問題)
三、疊瓦的技術現狀及應用情況
1、疊瓦是最有希望接棒PERC的技術創新
目前,應用最廣泛的高效技術非PERC莫屬。從2017年的興起,到2018年的成熟,再到2019年的爆發,perc組件基本上完成了一個周期,預期從2020年將開始走向衰落。哪個技術將接檔perc技術?
根據目前的技術發展情況,業內普遍看好“疊瓦”技術!但由于新技術發展的必然歷程,預期2020年以后疊瓦才能迎來真正的大發展。在此之前,“PERC+半片”將成為一個過渡技術。
半片、多主柵和疊瓦,這三項技術的對比如下表所示。
2、疊瓦組件生產情況
國內多家組件企業都推出了自己的疊瓦組件。下表是2018年SNEC展會上各企業展出的疊瓦產品。
圖片來源:亞化咨詢
2018年疊瓦出貨在1GW左右,最大的市場還是中國,內地市場占了一半的量。海外市場主要還是SUNPOWER和東方環晟為主,余下的賽拉弗阿特斯也有。
大陸以外的市,其實基本上各個地方都有,但比較大量的會是在亞洲,所有的高效組件一開始出口到海外,一定會先入駐澳大利亞,因為澳大利亞本身是一個比較開放的市場,而且對于這個高效組件·新技術的接受度也都比較高,我們可以看到澳大利亞其實每家廠家都有疊瓦組件的出貨。
3、中國疊瓦組件2018年前三季度的出口情況
下面的地圖中,將全球各地區、不同類型疊瓦組件應用量用不同的顏色區分。
橘色的部分主要是單晶perc的產品,灰色的部分是常規的多晶。
從2018年的疊瓦出貨來看,大部分都還是以單晶perc為主,然后少量是多晶疊瓦組件。如果再從大小來分析,最主要是東方環晟和sunpower是72片版型,那其他廠家大部分是60片版型。
上圖中是今年年初累計到九月的一個海關出口數據的分析,澳大利亞是最主要的一個海外的市場。那從1-9月累計大概有50兆瓦組件出貨。
除了澳大利亞以外,其他還有泰國、日本、新加坡等,而中南美洲的智利,疊瓦有一個比較大的出貨量,途中的黃圈圖上有一個瓦數的分析,目前看起來72片版型的瓦數基本在385W/390W/395W,60片版型的話315W/320W為主,也有一些310W。
灰色部分是就是多晶疊瓦組件的部分,占據了一個比較小的部分,就是今年的多晶疊瓦出貨比較少,今年1-9月,基本上沒有看到N型疊瓦組件的大量出貨。
N型的HIT電池,做疊瓦組件,切割電池還有技術上的難關需要克服,所以今年和明年N型疊瓦組件實際出貨還是相對會少,但是在展會上還是可以看到此類產品的展出的。
四、結語
組件封裝,這個往往最被大家輕視、資本支出最低的產業環節也是一個新技術不斷涌現、設備產能容易更新淘汰的環節。
短短幾年間,一條組件產線的產能從30MW~60MW~100MW到最新的250MW兆瓦演進;封裝從兩主柵、三主柵、五主柵、六主柵、甚至十二主柵演進;三角焊帶、圓形焊帶、半片封裝、MWT封裝、反光貼條、反光貼膜、菱形封裝等等一大批新技術正在或即將應用。
然而,上述一些列技術和疊瓦技術比起來,就都只能算是小巫見大巫了!
避開專利問題不談,如果2019年疊瓦技術能普及,疊加Se+perc高效電池片,60版型組件的封裝功率會普遍來到340~350W。與2017年主流270W的組件相比,短短兩年間組件功率進步足足80W!
客觀的看待技術迭代,疊瓦市場的崛起還需要一些時間去醞釀跟成長。2018年出貨量1GW,2019年預期3.5GW;直到2020之后,疊瓦逐漸會成為一個主流的產品之一。
這是最好的時代,一系列新技術風起云涌,光伏平價化正在大跨步走來;這是最壞的時代,那些跟不上時代潮流的企業正在或即將被淘汰。
目前,1GW組件產能的投資成本僅為7000萬元,和硅料、硅片、電池產業環節動輒幾億甚至十幾億的投資無法相提并論。因此,組件環節一直被認為是光伏四個產業環節中門檻最低的一個。
然而,由于硅片、電池片環節近幾年都發生了較大的技術革命,這一系列最新的技術進步都為組件環節的新的技術革命埋下了伏筆,因此,未來3年左右組件封裝技術發生根本性變化的概率極大,組件封裝技術可能是未來創新的重要來源。
一、光伏組件封裝技術的迭代
1、疊瓦技術將顛覆現有組件產能
一方面,新產線效率大幅提高。在2010年前后,一條年產能200MW的組件產線需要配備350名員工,而現在自動化程度最高的組件工廠僅需50人就可以是整條產線正常運轉。
一方面,組件封裝環節的新技術應用也在加速涌現。MBB多主柵技術、半片技術、MWT技術的應用都在加速老的組件設備的貶值進程。
因此,組件產線會加速貶值。然而,上述技術可與既有組件技術路線兼容,老的組件產能通過升級改造可以獲得同樣的效果,所以老產能雖然加速貶值但并不致命。
然而,目前疊瓦組件封裝技術和既有組件封裝技術兼容性很低。因此,如果疊瓦能成為主流的話,那么現有的組件環節的產能將全部報廢。
2、未來組件成本下降要靠單瓦封裝成本的降低
隨著多晶電池片價格的不斷下跌,最近發生了一件具有歷史意義的事情:
一片60型組件的電池成本已經低于封裝成本!
60片組件:電池成本VS封裝成本
1)電池片成本
現在一張效率<18.6%的多晶電池片的價格約為3.77元;那么一塊組件所需的60張電池片成本為3.77×60=226元。
2)封裝成本
一片組件的含稅封裝成本已經高達185×1.16=214.6元,如下表所示。此外,還不能忘記運輸和質保成本,此項成本與面積相關,應當和入組件環節的成本,目前此項成本占生產成本的約4%,相當于每片60型組件平均需要22元的運費和質保費用。
可見,低效的多晶硅組件,封裝成本已經高于60片電池成本。隨著玻璃、鋁等材料價格的上漲,這一現象在未來會越來越明顯!
綜上所述:未來,組件價格下滑很難再依靠電池價格的下滑,而主要依靠平均單瓦成本的封裝成本降低。
3、光伏成本構成歷史性的轉折!
2010年時,一張60型的組件電池成本占比高達91%,而封裝成本僅有9%,由于電池成本占比奇高,所以降本的利器自然就是降低電池成本,降低電池成本就可以有效的降低光伏發電成本。
2018年9月,電池成本歷史上首次低于封裝環節的成本!
行業發展到此刻,就意味著未來單純降低電池價格對組件成本降低的效用已經十分有限。
如果再把后端的電站建設環節的成本考慮進來,當前電池片的成本占比更是只有21%,多晶電池價格計算降低到0,光伏電站系統成本無非是下滑20%,距離我們理想中的發電側平價上網還有巨大距離,光伏未來廉價化的唯一出路在:提效。
引用一位愛旭的朋友的話:一切不以提效為目的的技術進步都是耍流氓。
二、光伏組件封裝技術的變遷史
如果回顧一下組件封裝的歷史,就會發現,三十多年來,組件一直在走一條“浪費更多電池片卻提升封裝效率”的路線!
階段一:硅片比黃金更珍貴
在最早期,一張單晶硅片價高達100元,比黃金還要珍貴!自然也就舍不得半點浪費。在昂貴的硅片面前,封裝所用的材料的成本是微不足道的,于是當時封裝的解決方案是這樣的:
階段二:切掉一點點
隨著硅料和長晶環節的優化,硅片電池片成本不斷向下,這種大量留白、很沒有效率的封裝模式漸漸被熱門拋棄。把圓圓的硅片適當切方以后進行封裝,于是組件就變成了這個樣子:
(125mm單晶硅片,小幅度把硅片的圓邊切掉一些以提升封裝效率)
階段三:節省面積更重要
進步的車輪一旦開始就根本停不下來,硅料均價和長晶成本還在不斷地下滑,尤其是近些年單晶爐引入連續加料的長晶技術、提升了長晶的速率、提升切片效率等等一系列的進步,允許我們采用更加“奢侈”的封裝模式,于是單晶硅片的M2、M4等規格的硅片應運而生,他們封裝出來的組件是這樣的:
為了提升封裝效率,在硅棒切方的過程中切掉非常大的比例,使硅片盡量呈現正方形,盡最大可能降低封裝留白。
未來:一點不留白!
回顧了組件封裝技術的變遷史之后,就更容易理解疊瓦技術未來的必然性。“浪費更多電池片卻提升封裝效率”的疊瓦技術可能是未來光伏組件環節最優的解決方案。
在一張60型面積大小相當的版型內,疊瓦組件可以封裝66~68張電池片,比常規組件封裝模式平均多封裝13%的電池片,此時高效電池片變得越來越廉價而封裝成本占比越來越高,在這種情形下,浪費電池片而節省單瓦封裝成本的疊瓦組件技術正變得越來越有性價比。
高效電池片越是便宜,“浪費電池片、節省面積”的奢侈的封裝模式就約有市場。疊瓦技術出來已經多年,但是一直沒有得到大規模的應用,我認為重要的原因就是在5.31之前高效電池的價格還是太貴了。
疊瓦技術是一個典型的按比例增加功率的技術,提升功率約10%,電池片素質越好,帶來的增益越大。
2017年,的主流電池片封裝后功率是270W,疊加疊瓦后增益270×1.1=297W;凈增加功率27W;
2019年,常規封裝模式功率達到310W的電池片將會大量充足供應,那采用疊瓦技術以后對應封裝功率為310×1.1=341瓦,凈增加功率31W。
可見,高效組件帶來的增益明顯好于常規電池片。因此,更高功率的單晶perc大量充足廉價的供應直接為疊瓦技術的大規模普及鋪好了道路。下圖為PERC電池片最近一年的價格走勢。
可見,PERC電池片從2017年每瓦2.58元/W跌倒了現在的1.08元/W。高效電池片價格的悄然變化即將引發組件技術的新革命(當然前提是能解決疊瓦的專利問題)
三、疊瓦的技術現狀及應用情況
1、疊瓦是最有希望接棒PERC的技術創新
目前,應用最廣泛的高效技術非PERC莫屬。從2017年的興起,到2018年的成熟,再到2019年的爆發,perc組件基本上完成了一個周期,預期從2020年將開始走向衰落。哪個技術將接檔perc技術?
根據目前的技術發展情況,業內普遍看好“疊瓦”技術!但由于新技術發展的必然歷程,預期2020年以后疊瓦才能迎來真正的大發展。在此之前,“PERC+半片”將成為一個過渡技術。
半片、多主柵和疊瓦,這三項技術的對比如下表所示。
2、疊瓦組件生產情況
國內多家組件企業都推出了自己的疊瓦組件。下表是2018年SNEC展會上各企業展出的疊瓦產品。
圖片來源:亞化咨詢
2018年疊瓦出貨在1GW左右,最大的市場還是中國,內地市場占了一半的量。海外市場主要還是SUNPOWER和東方環晟為主,余下的賽拉弗阿特斯也有。
大陸以外的市,其實基本上各個地方都有,但比較大量的會是在亞洲,所有的高效組件一開始出口到海外,一定會先入駐澳大利亞,因為澳大利亞本身是一個比較開放的市場,而且對于這個高效組件·新技術的接受度也都比較高,我們可以看到澳大利亞其實每家廠家都有疊瓦組件的出貨。
3、中國疊瓦組件2018年前三季度的出口情況
下面的地圖中,將全球各地區、不同類型疊瓦組件應用量用不同的顏色區分。
橘色的部分主要是單晶perc的產品,灰色的部分是常規的多晶。
從2018年的疊瓦出貨來看,大部分都還是以單晶perc為主,然后少量是多晶疊瓦組件。如果再從大小來分析,最主要是東方環晟和sunpower是72片版型,那其他廠家大部分是60片版型。
上圖中是今年年初累計到九月的一個海關出口數據的分析,澳大利亞是最主要的一個海外的市場。那從1-9月累計大概有50兆瓦組件出貨。
除了澳大利亞以外,其他還有泰國、日本、新加坡等,而中南美洲的智利,疊瓦有一個比較大的出貨量,途中的黃圈圖上有一個瓦數的分析,目前看起來72片版型的瓦數基本在385W/390W/395W,60片版型的話315W/320W為主,也有一些310W。
灰色部分是就是多晶疊瓦組件的部分,占據了一個比較小的部分,就是今年的多晶疊瓦出貨比較少,今年1-9月,基本上沒有看到N型疊瓦組件的大量出貨。
N型的HIT電池,做疊瓦組件,切割電池還有技術上的難關需要克服,所以今年和明年N型疊瓦組件實際出貨還是相對會少,但是在展會上還是可以看到此類產品的展出的。
四、結語
組件封裝,這個往往最被大家輕視、資本支出最低的產業環節也是一個新技術不斷涌現、設備產能容易更新淘汰的環節。
短短幾年間,一條組件產線的產能從30MW~60MW~100MW到最新的250MW兆瓦演進;封裝從兩主柵、三主柵、五主柵、六主柵、甚至十二主柵演進;三角焊帶、圓形焊帶、半片封裝、MWT封裝、反光貼條、反光貼膜、菱形封裝等等一大批新技術正在或即將應用。
然而,上述一些列技術和疊瓦技術比起來,就都只能算是小巫見大巫了!
避開專利問題不談,如果2019年疊瓦技術能普及,疊加Se+perc高效電池片,60版型組件的封裝功率會普遍來到340~350W。與2017年主流270W的組件相比,短短兩年間組件功率進步足足80W!
客觀的看待技術迭代,疊瓦市場的崛起還需要一些時間去醞釀跟成長。2018年出貨量1GW,2019年預期3.5GW;直到2020之后,疊瓦逐漸會成為一個主流的產品之一。
這是最好的時代,一系列新技術風起云涌,光伏平價化正在大跨步走來;這是最壞的時代,那些跟不上時代潮流的企業正在或即將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