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于春",農歷新年是一年歲首,年節的結束才意味著新的一年“征程”真正開啟。但此刻,處于迷茫中的光伏行業,并未呈現出蓄勢待發的姿態,而是迫切的期待政策"雨雪"及時降臨,以滋潤干旱已久的行業生態以及資本市場的“小心臟”。雖然大多數人對2018年"531"政策的"硬著陸"仍然心有余悸,但經過漫漫等待之后,2019年產業政策遲遲不落地讓很多光伏人度過了一個并不輕松的春節。
依賴政策的產業
遇上不落地的政策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王勃華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曾在1月17日舉辦的"光伏行業2018年發展回顧與2019年形勢展望研討會"上指出,光伏是高度依賴政策的產業,全球皆是如此。國發能研院、綠能智庫認為,當前,我國光伏正處于從高歌猛進、補貼退坡,繼而走向平價上網的關鍵時期,行業對政策方向的明晰比以往更為強烈。然而,從2018到2019,從陽歷年等到陰歷年,補貼發放、上網電價、指標規模等政策始終遲遲未到,光伏人對政策的"等候",如春閨女子期盼"歸人"--"曉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政策"按兵不動",使從業者普遍表現出對光伏行業的焦慮。國發能研院、綠能智庫調研梳理總結主要有:拖欠巨額補貼的解決辦法以及第八批補貼目錄還有多遠?三番四覆征求過意見稿的"可再生能源配額制"何時執行?領跑者計劃是否延續?2019年標桿電價何時正式下發?平價上網項目的邊界條件?等等。這些問題和未來的不確定都在困擾著行業,讓大多數從業者惴惴不安,無法制定新一年的規劃和生產。
今年年初,《關于積極推進風電、光伏發電無補貼平價上網項目有關工作的通知》拉開了可再生能源"平價上網"的帷幕,然而在一片叫好聲中,國發能研院、綠能智庫認為:今年光伏平價上網試點項目可開發的空間不大。
具體原因一是在資源好、光照足、土地成本低廉的Ⅰ類地區卻受消納難題困擾;二是需求強勁的Ⅲ類地區則受光照條件差和土地稅費高的限制。國發能研院、綠能智庫分析,從實際情況來看,鑒于光伏"平價上網"的星星之火距離成為"燎原之勢"尚有較長的路,如果政策不能為行業帶來新的發展"動力",2019年的新增裝機規模或將不會達到行業預期。
怕政策“硬著陸”
更怕政策沒有延續性
雖然行業對政策有著諸多期待,但自去年的"5·31"以來,光伏人對于政策的"硬著陸"還是頗為"忌憚"。
自2013年以來,光伏行業在電價補貼、領跑者計劃、光伏扶貧等系列政策的鼓勵下,迎來了高速增長期,產業發展過快也讓有關部門始料未及,并帶來巨額補貼缺口,最終結果導致了光伏人稱"5·31新政"的出臺,有關部門的初衷旨在讓前幾年"野蠻生長"的光伏行業回歸健康、有序增長,并最終走向高質量發展。
然而,政策的"硬著陸"卻似一記晴天霹靂,瞬間引發資本市場的"颶風海嘯",讓很多上市公司的股價一夜"飛流直下三千尺",更有光伏企業家哀嘆"十年辛苦白干,一下子又回到了'解放前'"。
"遭一蹶者得一便,經一事者長一智"。2018年下半年,有關部門多次召開座談會,并密集出臺相關措施廣泛征求意見,釋放出了系列積極信號,使資本市場重拾對可再生能源產業的信心。
但近期有消息稱,2019年普通地面電站的規模僅有10GW,助推技術進步的領跑者計劃或將完成使命戛然而止,新增30億的補貼還將競價等等,若這些傳聞成真,今年光伏裝機增量將不容樂觀,尤其是2019年上半年,很多企業或將僅靠可憐的光伏扶貧和之前剩下的項目生存,落后產能也或將卷土重來。
而無論消息是否屬實,國發能研院、綠能智庫預測:2019都將是光伏行業的一個階段性的"低谷",市場需求或將急速下降,短期內行業都將面臨較大壓力。
因此,國發能研院、綠能智庫建議:光伏企業在期待政策利好的同時,應苦練內功,智慧應對,國內國際市場兩輪驅動,"降本提質增效才是未來產業發展的核心與關鍵。"
當然,國發能研院、綠能智庫也呼吁有關部門,千萬不要認為"日上三竿天色早""策蹇緩行步徐徐",不管政策能否達到人們預期,但早出比晚出好,態度明確比裝糊涂強!
集思廣益
換個思路或可“柳暗花明”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對于光伏行業而言,國發能研院、綠能智庫調查后認為政策最重要的在于兩個方面:補貼與非技術成本。
一是修改補貼制度或許能減緩當下困境。當前,巨額補貼的拖欠已成事實,深陷補貼泥潭的困境亦非一朝一夕可解。2013年國家制定的政策規定了20年的補貼年限,但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成本的下降,早期的存量項目非技術成本較低,設備質量上也出現諸多問題,鑒于實際情況,探索新的補貼結算政策或者縮短補貼年限或能在促進技術更新換代的同時,讓補貼拖欠問題有所緩解。
二是建議民營企業補貼優先發放。從融資成本和拖欠額度的角度考慮,央企具有抗風險能力強等先天優勢,補貼拖欠金額也相對較大,兩三百億元的補貼對行業來說是杯水車薪,但卻可以拯救所有的民營企業,此舉不僅增強了民企的競爭力,還響應了國家支持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的號召。
三是土地資源根據實際情況劃分三類資源區。在非技術成本方面,土地使用稅費占據著較大的成本。如果按照每畝200元租金,表面看似降低了非技術成本,但在實際操作層面,80%以上的地方難以承受如此低廉的土地價格,還是會把成本加在光伏企業身上。如果平價上網示范項目沒有科學的土地價格指導,不管光伏產業鏈環節如何精打細算,這個利好的政策最終也會是"水中花鏡中月"而已。
事實上,把西部的沙漠、鹽堿地和中東部(尤其是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土地稀缺的地區"一刀切"確有不合理之處,對此,或可參照太陽光資源、上網電價劃分成三類的方式,土地資源也應根據實際情況分為三類資源區。
四是充分發揮地方財政的積極性促進產業發展。目前,全國有不少省市或多或少的出臺了一些地方補貼措施,建議有關部門參照綠色能源示范縣等相關政策,針對具體項目,國家、省、市財政按照一定比例補貼可再生能源產業,國家拿大頭,省、市配小頭,多拿多干,少拿少干,充分激發地方的積極性,同時,也減輕國家背負的沉重壓力。
依賴政策的產業
遇上不落地的政策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王勃華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曾在1月17日舉辦的"光伏行業2018年發展回顧與2019年形勢展望研討會"上指出,光伏是高度依賴政策的產業,全球皆是如此。國發能研院、綠能智庫認為,當前,我國光伏正處于從高歌猛進、補貼退坡,繼而走向平價上網的關鍵時期,行業對政策方向的明晰比以往更為強烈。然而,從2018到2019,從陽歷年等到陰歷年,補貼發放、上網電價、指標規模等政策始終遲遲未到,光伏人對政策的"等候",如春閨女子期盼"歸人"--"曉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政策"按兵不動",使從業者普遍表現出對光伏行業的焦慮。國發能研院、綠能智庫調研梳理總結主要有:拖欠巨額補貼的解決辦法以及第八批補貼目錄還有多遠?三番四覆征求過意見稿的"可再生能源配額制"何時執行?領跑者計劃是否延續?2019年標桿電價何時正式下發?平價上網項目的邊界條件?等等。這些問題和未來的不確定都在困擾著行業,讓大多數從業者惴惴不安,無法制定新一年的規劃和生產。
今年年初,《關于積極推進風電、光伏發電無補貼平價上網項目有關工作的通知》拉開了可再生能源"平價上網"的帷幕,然而在一片叫好聲中,國發能研院、綠能智庫認為:今年光伏平價上網試點項目可開發的空間不大。
具體原因一是在資源好、光照足、土地成本低廉的Ⅰ類地區卻受消納難題困擾;二是需求強勁的Ⅲ類地區則受光照條件差和土地稅費高的限制。國發能研院、綠能智庫分析,從實際情況來看,鑒于光伏"平價上網"的星星之火距離成為"燎原之勢"尚有較長的路,如果政策不能為行業帶來新的發展"動力",2019年的新增裝機規模或將不會達到行業預期。
怕政策“硬著陸”
更怕政策沒有延續性
雖然行業對政策有著諸多期待,但自去年的"5·31"以來,光伏人對于政策的"硬著陸"還是頗為"忌憚"。
自2013年以來,光伏行業在電價補貼、領跑者計劃、光伏扶貧等系列政策的鼓勵下,迎來了高速增長期,產業發展過快也讓有關部門始料未及,并帶來巨額補貼缺口,最終結果導致了光伏人稱"5·31新政"的出臺,有關部門的初衷旨在讓前幾年"野蠻生長"的光伏行業回歸健康、有序增長,并最終走向高質量發展。
然而,政策的"硬著陸"卻似一記晴天霹靂,瞬間引發資本市場的"颶風海嘯",讓很多上市公司的股價一夜"飛流直下三千尺",更有光伏企業家哀嘆"十年辛苦白干,一下子又回到了'解放前'"。
"遭一蹶者得一便,經一事者長一智"。2018年下半年,有關部門多次召開座談會,并密集出臺相關措施廣泛征求意見,釋放出了系列積極信號,使資本市場重拾對可再生能源產業的信心。
但近期有消息稱,2019年普通地面電站的規模僅有10GW,助推技術進步的領跑者計劃或將完成使命戛然而止,新增30億的補貼還將競價等等,若這些傳聞成真,今年光伏裝機增量將不容樂觀,尤其是2019年上半年,很多企業或將僅靠可憐的光伏扶貧和之前剩下的項目生存,落后產能也或將卷土重來。
而無論消息是否屬實,國發能研院、綠能智庫預測:2019都將是光伏行業的一個階段性的"低谷",市場需求或將急速下降,短期內行業都將面臨較大壓力。
因此,國發能研院、綠能智庫建議:光伏企業在期待政策利好的同時,應苦練內功,智慧應對,國內國際市場兩輪驅動,"降本提質增效才是未來產業發展的核心與關鍵。"
當然,國發能研院、綠能智庫也呼吁有關部門,千萬不要認為"日上三竿天色早""策蹇緩行步徐徐",不管政策能否達到人們預期,但早出比晚出好,態度明確比裝糊涂強!
集思廣益
換個思路或可“柳暗花明”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對于光伏行業而言,國發能研院、綠能智庫調查后認為政策最重要的在于兩個方面:補貼與非技術成本。
一是修改補貼制度或許能減緩當下困境。當前,巨額補貼的拖欠已成事實,深陷補貼泥潭的困境亦非一朝一夕可解。2013年國家制定的政策規定了20年的補貼年限,但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成本的下降,早期的存量項目非技術成本較低,設備質量上也出現諸多問題,鑒于實際情況,探索新的補貼結算政策或者縮短補貼年限或能在促進技術更新換代的同時,讓補貼拖欠問題有所緩解。
二是建議民營企業補貼優先發放。從融資成本和拖欠額度的角度考慮,央企具有抗風險能力強等先天優勢,補貼拖欠金額也相對較大,兩三百億元的補貼對行業來說是杯水車薪,但卻可以拯救所有的民營企業,此舉不僅增強了民企的競爭力,還響應了國家支持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的號召。
三是土地資源根據實際情況劃分三類資源區。在非技術成本方面,土地使用稅費占據著較大的成本。如果按照每畝200元租金,表面看似降低了非技術成本,但在實際操作層面,80%以上的地方難以承受如此低廉的土地價格,還是會把成本加在光伏企業身上。如果平價上網示范項目沒有科學的土地價格指導,不管光伏產業鏈環節如何精打細算,這個利好的政策最終也會是"水中花鏡中月"而已。
事實上,把西部的沙漠、鹽堿地和中東部(尤其是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土地稀缺的地區"一刀切"確有不合理之處,對此,或可參照太陽光資源、上網電價劃分成三類的方式,土地資源也應根據實際情況分為三類資源區。
四是充分發揮地方財政的積極性促進產業發展。目前,全國有不少省市或多或少的出臺了一些地方補貼措施,建議有關部門參照綠色能源示范縣等相關政策,針對具體項目,國家、省、市財政按照一定比例補貼可再生能源產業,國家拿大頭,省、市配小頭,多拿多干,少拿少干,充分激發地方的積極性,同時,也減輕國家背負的沉重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