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發債務危機三個多月以來,老牌光伏企業興業太陽能(0750.HK)“或將”賣身國企!
1月22日晚間,興業太陽能發布公告稱,公司第一大股東StrongEagleHoldingSLimited(以下簡稱“StrongEagle”)與水發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為山東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訂了了諒解備忘錄,StrongEagle計劃將其持有的興業太陽能36.75%的股權轉讓給后者,另外水發能源集團還可能認購興業太陽能若干新股份。
興業太陽能進一步表示,預計可能股份轉讓及認購新股等事項將于同日落實,屆時交易完成后,水發能源集團將擁有不少于公司發行股份之50.1%。
據官網介紹,水發能源集團是省屬一級國有獨資企業水發集團(截至2018年底,資產規模近千億元)的全資一級平臺公司,是水發集團“三主三輔”產業戰略中專注能源主業的專業化公司。經過兩年的蓬勃發展,由原來的11人,發展至今到員工350人,擁有權屬企業14家,總資產達到16億元。運營光伏電站4家,裝機容量達119MW;年輸氣量10億立方米自主分輸站的企業集團。目前業務覆蓋山東、河南、甘肅、云南、新疆、內蒙古等省市。
而在太陽能行業,興業太陽能掌舵人劉紅維頗有些“特立獨行”,這位在幕墻工程領域擁有逾18年經驗,于太陽能光伏應用領域擁有逾13年經驗的企業家極少在行業論壇露面,低調而隱秘。
有著15年歷史的興業太陽能也是“531新政”以來成為第一個債務暴雷的光伏上市企業。2018年10月17日,興業太陽能公告稱,其1.6億美元優先票據(年息6.75%)未能如期償付,造成付款違約并觸發另2.6億美元優先票據和9.3億人民幣可轉債的交叉違約。
這是一家專業從事太陽能技術、建筑節能技術及相關功能性新材料研發制造的高新技術企業,早在十年前(2008年),聲稱“我們正在努力把每一座建筑變成微型發電廠”的興業太陽能營收已經達到9.04億元,而彼時隆基股份、中環股份等今日龍頭的營業收入分別僅為6.17億元和8.44億元。更讓同行艷羨的是,成立僅6年后,興業太陽能就在2009年初成功登陸港交所,發展速度驚人。
事實上,在爆發債務危機前不久,興業太陽能還發布了一份頗為亮麗的半年報:2018上半年營業收入達30.24億元,同比增長了3.87%,凈利潤為2.28億元,同比增幅185.67%,毛利率也較上一年同期增長3.57%至24.40%;另外其資產負債率也下降了3.01%。
在興業太陽能爆出債務違約事件后,著名券商機構國泰君安在發布的研究報告中表示“很意外”。據其統計,興業太陽能當前凈債務預計約為人民幣46億。
另據黑鷹光伏統計,興業太陽能在2018年-2019年到期的有息借款規模至少在14.22億元以上。而截至2018年6月末,興業太陽能儲備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規模僅為14億元。可見其面臨巨大的短期償債壓力。
國泰君安甚至在研究報告中直言,(興業太陽能)或是531光伏新政下率先倒下的光伏上市企業之一。實際上,若是投資者仔細閱讀、分析興業太陽能亮麗的2018年半年財報就有可能躲避此次“債務暴雷”:其半年報中多個異動的財務數據中已經顯現出債務危機跡象,其亮麗的財報背后更是藏有巨大隱患。(詳見“深度|興業太陽能“雙面財報”:債務“暴雷”第一股的巨大隱患!”)
從財務數據來看,興業太陽能依靠自身實力短期內恐難擺脫債務困局,此次“賣身”國企,或許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而興業太陽能此次也公告稱,公司自1月23日上午9時起正式恢復買賣。據黑鷹光伏統計2018年10月15日興業太陽能發布停牌公告當天,旗下興業新材料(08073)股價遭重創(當天暴跌64.46%),截至2019年1月22日收盤,興業新材料股價較2018年10月12日累計下跌了68.60%。
今天,資本市場又會給出興業太陽能怎樣的回應呢?
以下為興業太陽能過往數年部分經營數據:
1月22日晚間,興業太陽能發布公告稱,公司第一大股東StrongEagleHoldingSLimited(以下簡稱“StrongEagle”)與水發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為山東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訂了了諒解備忘錄,StrongEagle計劃將其持有的興業太陽能36.75%的股權轉讓給后者,另外水發能源集團還可能認購興業太陽能若干新股份。
興業太陽能進一步表示,預計可能股份轉讓及認購新股等事項將于同日落實,屆時交易完成后,水發能源集團將擁有不少于公司發行股份之50.1%。
據官網介紹,水發能源集團是省屬一級國有獨資企業水發集團(截至2018年底,資產規模近千億元)的全資一級平臺公司,是水發集團“三主三輔”產業戰略中專注能源主業的專業化公司。經過兩年的蓬勃發展,由原來的11人,發展至今到員工350人,擁有權屬企業14家,總資產達到16億元。運營光伏電站4家,裝機容量達119MW;年輸氣量10億立方米自主分輸站的企業集團。目前業務覆蓋山東、河南、甘肅、云南、新疆、內蒙古等省市。
而在太陽能行業,興業太陽能掌舵人劉紅維頗有些“特立獨行”,這位在幕墻工程領域擁有逾18年經驗,于太陽能光伏應用領域擁有逾13年經驗的企業家極少在行業論壇露面,低調而隱秘。
有著15年歷史的興業太陽能也是“531新政”以來成為第一個債務暴雷的光伏上市企業。2018年10月17日,興業太陽能公告稱,其1.6億美元優先票據(年息6.75%)未能如期償付,造成付款違約并觸發另2.6億美元優先票據和9.3億人民幣可轉債的交叉違約。
這是一家專業從事太陽能技術、建筑節能技術及相關功能性新材料研發制造的高新技術企業,早在十年前(2008年),聲稱“我們正在努力把每一座建筑變成微型發電廠”的興業太陽能營收已經達到9.04億元,而彼時隆基股份、中環股份等今日龍頭的營業收入分別僅為6.17億元和8.44億元。更讓同行艷羨的是,成立僅6年后,興業太陽能就在2009年初成功登陸港交所,發展速度驚人。
事實上,在爆發債務危機前不久,興業太陽能還發布了一份頗為亮麗的半年報:2018上半年營業收入達30.24億元,同比增長了3.87%,凈利潤為2.28億元,同比增幅185.67%,毛利率也較上一年同期增長3.57%至24.40%;另外其資產負債率也下降了3.01%。
在興業太陽能爆出債務違約事件后,著名券商機構國泰君安在發布的研究報告中表示“很意外”。據其統計,興業太陽能當前凈債務預計約為人民幣46億。
另據黑鷹光伏統計,興業太陽能在2018年-2019年到期的有息借款規模至少在14.22億元以上。而截至2018年6月末,興業太陽能儲備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規模僅為14億元。可見其面臨巨大的短期償債壓力。
國泰君安甚至在研究報告中直言,(興業太陽能)或是531光伏新政下率先倒下的光伏上市企業之一。實際上,若是投資者仔細閱讀、分析興業太陽能亮麗的2018年半年財報就有可能躲避此次“債務暴雷”:其半年報中多個異動的財務數據中已經顯現出債務危機跡象,其亮麗的財報背后更是藏有巨大隱患。(詳見“深度|興業太陽能“雙面財報”:債務“暴雷”第一股的巨大隱患!”)
從財務數據來看,興業太陽能依靠自身實力短期內恐難擺脫債務困局,此次“賣身”國企,或許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而興業太陽能此次也公告稱,公司自1月23日上午9時起正式恢復買賣。據黑鷹光伏統計2018年10月15日興業太陽能發布停牌公告當天,旗下興業新材料(08073)股價遭重創(當天暴跌64.46%),截至2019年1月22日收盤,興業新材料股價較2018年10月12日累計下跌了68.60%。
今天,資本市場又會給出興業太陽能怎樣的回應呢?
以下為興業太陽能過往數年部分經營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