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扶貧具有綠色環保、收益持久等諸多優勢,也是推動精準扶貧由“輸血”向“造血”轉變的有力舉措,破解了缺技術、少勞力的脫貧難題。近年來,北浴鄉采取內聯外引,因地制宜,積極爭取國家光伏產業扶貧項目資金,不斷擴大光伏工程實施規模,將光伏發電項目向“失能、弱能”貧困戶重點傾斜,保障特殊貧困群體收入穩定、村集體經濟快速充實,真正實現光伏扶貧“落地開花”,使得光伏扶貧工程脫貧致富成效顯著。
在光伏實施中,該鄉通過科學規劃、合理選址,利用開闊的低洼地和荒坡等場所,把閑置的土地攢起來,把清潔的光能集起來,讓鄉村環境美起來。先后在羅漢山村、滑石村、迎賓村等6個貧困村分別建立了120千瓦光伏電站,全鄉有465戶貧困戶享受光伏發電收益,年增收3000元,每個村集體經濟實現年增收5萬元以上,消除了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空白。
據悉,光伏扶貧產業的實施,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機結合,通過光伏產業的建立和擴大,不僅幫助了貧困戶脫貧增收,也將閑置土地盤活起來,實現了貧困村一改過去的單一“輸血”模式,到如今增強了自我“造血”能力。
在光伏實施中,該鄉通過科學規劃、合理選址,利用開闊的低洼地和荒坡等場所,把閑置的土地攢起來,把清潔的光能集起來,讓鄉村環境美起來。先后在羅漢山村、滑石村、迎賓村等6個貧困村分別建立了120千瓦光伏電站,全鄉有465戶貧困戶享受光伏發電收益,年增收3000元,每個村集體經濟實現年增收5萬元以上,消除了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空白。
據悉,光伏扶貧產業的實施,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機結合,通過光伏產業的建立和擴大,不僅幫助了貧困戶脫貧增收,也將閑置土地盤活起來,實現了貧困村一改過去的單一“輸血”模式,到如今增強了自我“造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