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拓寬百姓增收渠道,提升精準扶貧實效,張北舉全縣之力實施集中式、分布式、異地聯建光伏扶貧工程。目前,該縣村級光伏電站達到160座,另14座村級分布式光伏扶貧電站預計9月底并網發電,同時總規模21萬千瓦的集中式光伏電站已并網發電,以上光伏扶貧電站總計可實現年收益9000余萬元,實現174個貧困村的貧困戶及非貧困村貧困人口全覆蓋。
在融資方面,張北全面拓展企業全額捐建、企業捐助+扶貧資金配套、全額扶貧資金籌資等模式,調動新能源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有效破解了項目建設資金難題。在項目建設方面,該縣創新探索村級電站異地聯建模式,對128座村級電站進行集中建設,有效避免了電網改造難、電站選址難、運營維護難等問題。為充分發揮土地綜合效益,該縣積極探索農光互補模式,大力推廣扶貧電站高支架建設方式,并通過在光伏板下種植飼草、青莜麥、藜麥等,使1000余畝土地實現了二次利用。
為保證項目質量,該縣對所有企業全額捐建和企業捐助+扶貧資金配套項目,均通過公開招投標確定總承包單位和監理單位,并在項目建成后聘請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驗收;對全額扶貧資金建設項目,由縣扶貧部門監督實施,并在項目竣工后由第三方組織驗收。為確保項目長期穩定運行,張北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聘請有資質的專業機構負責對174座村級電站的日常維護。
為確保光伏扶貧收益收得到、分得好,張北明確了深度貧困戶優先發放、一般貧困戶按勞取酬、分配過程公平公開的利益分配原則,并根據相關文件規定,對重病重殘及無勞動能力的深度貧困戶實施光伏收益兜底保障,每戶每年享受補貼金額不低于3000元,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提供垃圾清運、治安違建巡防等公益性崗位,確保每人每年有工資性收入1000至3000元。
在融資方面,張北全面拓展企業全額捐建、企業捐助+扶貧資金配套、全額扶貧資金籌資等模式,調動新能源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有效破解了項目建設資金難題。在項目建設方面,該縣創新探索村級電站異地聯建模式,對128座村級電站進行集中建設,有效避免了電網改造難、電站選址難、運營維護難等問題。為充分發揮土地綜合效益,該縣積極探索農光互補模式,大力推廣扶貧電站高支架建設方式,并通過在光伏板下種植飼草、青莜麥、藜麥等,使1000余畝土地實現了二次利用。
為保證項目質量,該縣對所有企業全額捐建和企業捐助+扶貧資金配套項目,均通過公開招投標確定總承包單位和監理單位,并在項目建成后聘請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驗收;對全額扶貧資金建設項目,由縣扶貧部門監督實施,并在項目竣工后由第三方組織驗收。為確保項目長期穩定運行,張北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聘請有資質的專業機構負責對174座村級電站的日常維護。
為確保光伏扶貧收益收得到、分得好,張北明確了深度貧困戶優先發放、一般貧困戶按勞取酬、分配過程公平公開的利益分配原則,并根據相關文件規定,對重病重殘及無勞動能力的深度貧困戶實施光伏收益兜底保障,每戶每年享受補貼金額不低于3000元,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提供垃圾清運、治安違建巡防等公益性崗位,確保每人每年有工資性收入1000至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