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關于打贏脫貧攻堅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正式發布,脫貧攻堅戰正式打響!值得注意的是,《意見》中對于攻堅戰的打法做出了調整,即從開發式扶貧為主,向開發式扶貧和保障性扶貧并舉轉變。而在眾多扶貧方式中,光伏恰好可以同時發揮這兩方面的作用!
開發式扶貧,即在國家必要支持下,利用貧困地區的自然資源,進行開發性生產建設,逐步形成貧困地區和貧困戶的自我積累和發展能力,主要依靠自身力量解決溫飽、脫貧致富。
而保障性扶貧,是重點針對那些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依靠產業就業幫扶脫貧的貧困人口建立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制度為主體,以慈善幫扶、社工助力為輔助的綜合保障體系。
此前,我國始終強調以開發式扶貧為主,但根據最新統計,我國剩余3000萬貧困人口中,因病因殘致貧比例分別超過40%、14%。65歲以上的老年人的比例超過16%,屬于不具備自我發展能力的人群,因此開發式扶貧需要繼續,但應加大保障式扶貧的比例。
而光伏扶貧,既能發揮保障性扶貧的作用,也能實現開發式扶貧的功能。對于保障性扶貧,光伏可以為缺乏勞動能力的用戶增加收入。
具體來說,即是通過在村里居民屋頂或公共用地上搭建光伏設施,全部上網之后獲得兩部分收入:一是電費收入,二是來自國家和省級的補貼,這些收入由村集體統一分配,除了運營等基本費用之外,其他則會分給困難群眾。
在湖南等地的一些農村,這種模式已經實現了較好的幫扶作用。以湖南睿日光伏在婁底安裝的光伏扶貧項目為例,平均光照為4小時/天,每個貧困村60kW,全年可以獲得6-8萬元的收入。同時,村里會有專門配套的收益資金的管理辦法,并對貧困戶進行動態監測,確保這些收益能夠精準對接最需要的農戶,為他們提供基本的生活補助。
對于開發式扶貧,光伏則通過與農業等產業相結合的模式,并形成光伏的完整產業鏈。
在浙江,這種模式已經形成了特色太陽能小鎮,小鎮從農村新型社區建設入手,在實現土地流轉之后,對農村統一規劃,推廣工廠化房屋技術和太陽能路燈等設施,建設光伏大棚,并圍繞農業高科技,發展旅游,休閑,教育等服務產業。
而科技含量高的小鎮必然在一段時間內投入不菲,在投資高企的前提之下,要想把價格拉低,唯一的辦法就是最大程度挖掘有限空間中的生產能力,即讓單位面積中的產量盡可能多。盡量挖掘有限面積土地的產出,具體可以概括為“棚頂太陽能發電,棚內發展生態農業”。
光伏農業大棚屬于溫室大棚與屋頂技術相結合的光伏發電系統不僅可以保證棚內設施的正常運轉,還可以提高植物的生長速率,是集低碳、節能、環保、旅游于一身的新型高科技農業生態建設項目。溫室棚內運用智能設備控制灌溉、照明和調溫,需要使用電力,而棚上放置的太陽能板就在發電,兩全其美,一地多用。
光伏農業大棚是一種新形式的土地綜合利用方式,是現代化農業與清潔能源緊密結合的產物,項目節約土地,不改變土地屬性,又可以將空間立體利用,產生清潔電力,擴大供電可再生能源比例,帶來雙向效益。
免責聲明:本公眾號內容來源于互聯網公開渠道,版權歸原著作者所有,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部分轉載稿件如涉及版權問題,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小編。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內處理。
而保障性扶貧,是重點針對那些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依靠產業就業幫扶脫貧的貧困人口建立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制度為主體,以慈善幫扶、社工助力為輔助的綜合保障體系。
此前,我國始終強調以開發式扶貧為主,但根據最新統計,我國剩余3000萬貧困人口中,因病因殘致貧比例分別超過40%、14%。65歲以上的老年人的比例超過16%,屬于不具備自我發展能力的人群,因此開發式扶貧需要繼續,但應加大保障式扶貧的比例。
而光伏扶貧,既能發揮保障性扶貧的作用,也能實現開發式扶貧的功能。對于保障性扶貧,光伏可以為缺乏勞動能力的用戶增加收入。
具體來說,即是通過在村里居民屋頂或公共用地上搭建光伏設施,全部上網之后獲得兩部分收入:一是電費收入,二是來自國家和省級的補貼,這些收入由村集體統一分配,除了運營等基本費用之外,其他則會分給困難群眾。
在湖南等地的一些農村,這種模式已經實現了較好的幫扶作用。以湖南睿日光伏在婁底安裝的光伏扶貧項目為例,平均光照為4小時/天,每個貧困村60kW,全年可以獲得6-8萬元的收入。同時,村里會有專門配套的收益資金的管理辦法,并對貧困戶進行動態監測,確保這些收益能夠精準對接最需要的農戶,為他們提供基本的生活補助。
對于開發式扶貧,光伏則通過與農業等產業相結合的模式,并形成光伏的完整產業鏈。
在浙江,這種模式已經形成了特色太陽能小鎮,小鎮從農村新型社區建設入手,在實現土地流轉之后,對農村統一規劃,推廣工廠化房屋技術和太陽能路燈等設施,建設光伏大棚,并圍繞農業高科技,發展旅游,休閑,教育等服務產業。
而科技含量高的小鎮必然在一段時間內投入不菲,在投資高企的前提之下,要想把價格拉低,唯一的辦法就是最大程度挖掘有限空間中的生產能力,即讓單位面積中的產量盡可能多。盡量挖掘有限面積土地的產出,具體可以概括為“棚頂太陽能發電,棚內發展生態農業”。
光伏農業大棚是一種新形式的土地綜合利用方式,是現代化農業與清潔能源緊密結合的產物,項目節約土地,不改變土地屬性,又可以將空間立體利用,產生清潔電力,擴大供電可再生能源比例,帶來雙向效益。
免責聲明:本公眾號內容來源于互聯網公開渠道,版權歸原著作者所有,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部分轉載稿件如涉及版權問題,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小編。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內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