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三門峽市陜州區張茅鄉東村社區,會發現這里的樓頂都戴上了太陽能光伏“帽子”。原來,今年陜州區黃河河務局為該鄉移民爭取到光伏扶貧工程,今后,這里的移民個人預計每年將增收1000元。而這一項目,也是考慮到當地移民分散的特點,陜州區黃河河務局通過項目促進移民增收的有益嘗試。 □東方今報·猛犸新聞記者 李亞林
多措并舉安置移民,累計直補上億元
三門峽市陜州區屬于省級重點移民區,現有4座大中型水庫,分別是三門峽水庫、小浪底水庫、澗里水庫、龍脖水庫。該區水庫移民主要分布在13個鄉鎮,203個行政村,截至2017年年底,移民一共有6247戶17015人。
“因修建水庫工程,我們這個區的移民可以說是‘顧大家、拋小家’,為社會主義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陜州區黃河河務局負責人坦言,水庫在建設時存在著重工程建設,輕移民安置的現象,表現在水庫移民安置規劃單一,移民在搬遷安置后,生產、生活設施不完善等方面問題。
為此,當地政府部門發現問題后,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有關移民安置的政策,實行開發性移民方針,制定并出臺水庫移民安置條例,從法律上對水庫移民安置規劃、補償標準、安置方式以及后期扶持等方面做了合理規定,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是通過每年安排資金逐步解決這些遺留問題。
根據移民后期扶持政策,陜州區水庫移民直補資金發放從2006年10月開始,每人每年600元,發放20年,目前已累計發放移民直補資金 12506.525萬元。
零星插遷移民后扶項目探索創新
從2006年開始,至2016年年底,陜州區黃河河務局堅持按照輕重緩急、民生優先的原則,在充分考慮和尊重移民村及移民群眾意愿的基礎上,累計爭取實施項目資金6036余萬元,包括農田水利、人畜飲水、交通道路、文教衛生、生產開發等項目354個。
此外,累計新修或硬化交通道路155.3公里,新增電力通信設備407.7公里,新增或改善灌溉面積4130畝,培訓勞動力310人,累計受益348個移民村、247107人次,其中移民69711人次,解決了9495人飲水不安全問題。
據了解,在移民后扶期內,當地整建制成規模搬遷移民鄉鎮、村得到了很好的政策扶持,取得了一定成果。在此基礎上,則仍存在著零星插遷安置移民鄉鎮、村沒有得到移民項目的惠顧。
如何解決這一問題?陜州區黃河河務局負責人表示,結合上級政策,為使移民基礎設施向移民生產性開發增收轉變,該區篩選出張茅鄉作為零星插遷安置移民生產開發項目試點鄉,為該鄉18個村60戶96口移民的增收謀出路。
基于對現有市場考察、發展前景、張茅鄉實地情況和移民發展意愿,當地選擇光伏發電作為張茅鄉零星插遷安置移民發展產業,在陜州區張茅鄉東村社區建設移民光伏110KW發電。
記者了解到,該光伏項目預計年均發電1297小時,年發電量13.5萬度,上網電費 0.56元/度,加上國家補貼0.42元/度,年均受益13萬元。而該項目的實施,將能有力地帶動張茅鄉零星插遷安置移民個人年增收 1000元,“一方面結合新能源項目,一方面結合張茅鄉移民零星插遷安置的特點,使得這里的移民戶有效受益增收,也很好地實現了我們的初衷。”陜州區黃河河務局負責人稱。
多措并舉安置移民,累計直補上億元
三門峽市陜州區屬于省級重點移民區,現有4座大中型水庫,分別是三門峽水庫、小浪底水庫、澗里水庫、龍脖水庫。該區水庫移民主要分布在13個鄉鎮,203個行政村,截至2017年年底,移民一共有6247戶17015人。
“因修建水庫工程,我們這個區的移民可以說是‘顧大家、拋小家’,為社會主義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陜州區黃河河務局負責人坦言,水庫在建設時存在著重工程建設,輕移民安置的現象,表現在水庫移民安置規劃單一,移民在搬遷安置后,生產、生活設施不完善等方面問題。
為此,當地政府部門發現問題后,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有關移民安置的政策,實行開發性移民方針,制定并出臺水庫移民安置條例,從法律上對水庫移民安置規劃、補償標準、安置方式以及后期扶持等方面做了合理規定,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是通過每年安排資金逐步解決這些遺留問題。
根據移民后期扶持政策,陜州區水庫移民直補資金發放從2006年10月開始,每人每年600元,發放20年,目前已累計發放移民直補資金 12506.525萬元。
零星插遷移民后扶項目探索創新
從2006年開始,至2016年年底,陜州區黃河河務局堅持按照輕重緩急、民生優先的原則,在充分考慮和尊重移民村及移民群眾意愿的基礎上,累計爭取實施項目資金6036余萬元,包括農田水利、人畜飲水、交通道路、文教衛生、生產開發等項目354個。
此外,累計新修或硬化交通道路155.3公里,新增電力通信設備407.7公里,新增或改善灌溉面積4130畝,培訓勞動力310人,累計受益348個移民村、247107人次,其中移民69711人次,解決了9495人飲水不安全問題。
據了解,在移民后扶期內,當地整建制成規模搬遷移民鄉鎮、村得到了很好的政策扶持,取得了一定成果。在此基礎上,則仍存在著零星插遷安置移民鄉鎮、村沒有得到移民項目的惠顧。
如何解決這一問題?陜州區黃河河務局負責人表示,結合上級政策,為使移民基礎設施向移民生產性開發增收轉變,該區篩選出張茅鄉作為零星插遷安置移民生產開發項目試點鄉,為該鄉18個村60戶96口移民的增收謀出路。
基于對現有市場考察、發展前景、張茅鄉實地情況和移民發展意愿,當地選擇光伏發電作為張茅鄉零星插遷安置移民發展產業,在陜州區張茅鄉東村社區建設移民光伏110KW發電。
記者了解到,該光伏項目預計年均發電1297小時,年發電量13.5萬度,上網電費 0.56元/度,加上國家補貼0.42元/度,年均受益13萬元。而該項目的實施,將能有力地帶動張茅鄉零星插遷安置移民個人年增收 1000元,“一方面結合新能源項目,一方面結合張茅鄉移民零星插遷安置的特點,使得這里的移民戶有效受益增收,也很好地實現了我們的初衷。”陜州區黃河河務局負責人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