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新能源網 ( 張一山 薛一凡)報道: 2018年6月11日,江蘇振發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部董事長辦公室,數名“員工”集體與董事長面對面討薪。據部分員工們反映,公司已經拖欠了14個月的工資。事實上,這些“員工”已經不是第一次與高層面談。而此次討薪事件,系531后國內第二家員工與企業因欠薪問題公開撕破臉。
一位名叫李軍才(化名)的員工向記者證實了公司欠薪的情況。他表示:“振發集團從去年5月份至今工資未發放,一直以來習慣性拖欠工資。6月11日當天早上8點至下午16點維權談判未成功,下午16點后,員工拉出橫幅。離職的員工到董事長辦公室討要工資,拉出了橫幅,第二天只拿到一個月的薪水。”董事長承諾8月份發,不過他的承諾向來無效。” 李軍才說。
據了解,當天維權員工均為振發離職員工,最長離職時間為3-4個月,最短1-2個月。這些員工對記者表示,自2012年從未準時發放過工資,最短3個月,最長14個月,目前已經近15個月未發工資。
成也EPC、敗也EPC
振發新能源成立于2004年,主業是光伏EPC開發建設。創始人董事長是查振發,安徽懷寧人,青年時代在無錫當過炮兵,由于修筑工事原因,他掌握了一手土木建筑技術。離開部隊后,在無錫創建了自己的建筑公司。2004年查振發將建筑公司改成了振發新能源。主要從事光伏電站建設施工業務。EPC也是一般是行業內比較時髦的說法。其實,EPC與建筑如出一轍是電力建設的“大包工頭”,一位長期從事分布式業務的老板說,這也為日后振發出現危機埋下伏筆。
經過幾年的發展,振發新能源從一個成立時收入不過百萬元的公司,迅速成為國內最早一批光伏電力運營商、EPC光伏工程總承包商和光伏電站系統集成商,建設完成諸多國內以“第一”或“首個”為代表的太陽能光伏電站。據公司官網介紹,截至目前,該公司已在國內30幾個省市自治區和海外地區開展業務,已并網、在建及儲備項目累計裝機量接近3000MW。
然而,光伏建設需要墊付的資金體量是巨大的,即使按照2017年的水平每1GW需要墊付資金約60億元人民幣,3GW需要180億以上資金。與此同時,隨著我國光伏裝機近幾年大幅增加,電站最重要的牛奶現金——補貼電費部分,缺遲遲不能按時發放。而正常售電部分,由于此前電站在西部建設較多、甘肅、新疆等地,限電問題嚴峻。導致國家欠業主、業主方欠EPC、EPC欠設備廠和工人,惡性循環的三角債。
振發同樣未能幸免相同的問題,為破解融資及財務問題。振發先后收購了美國一家納斯達克上市企業,但由于美國資本市場更加成熟,并未為振發帶來實質性進展。2015年8月,A股創業板珈偉股份和振發達成協議,以現金及發行股份的方式收購華源新能源100%股權,代價18億元。華源新能源的母公司——振發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振發能源”)成為珈偉股份的大股東,持股比例達到32.53%,為單一最大股東。珈偉股份實際控制人依然是丁孔賢家族,持股41.78%。
此前,振發接受采訪時表示希望通過珈偉股份資本市場平臺,為后續發展提供更為有利的融資保障。然而,通過近年來國內光伏、風電等業主方、建設方的資本操作看,由于現階段光伏的成本未達到平價,嚴重依賴補貼缺乏穩定的可持續的收益商業模式,港股上市新能源企就是最好的樣本。
最新數據顯示,關聯方珈偉股份2017年營收34.4億,總資產90.2億,負債40.7億,營收賬款高達21.5億,商譽13.9億。光伏EPC業務(振發)營收24.05億 ,占比達69.98%。凈利潤2,582.03萬元,比去年同期下降73.67%。受資金壓力,從2015年9月30日開始,珈偉股份大股東振發能源持有的32.53%,先后被如: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南京法院等司法凍結,截至筆者發稿之日,該股份又被其他法院凍結,3年時間內超過20次。
危機重重
除企業之間糾紛不斷,振發與員工之間矛盾日益激化。早在幾年前年,一位離職的振發員工表示,由于項目多、規模大,導致振發財務狀況非常不穩定,企業經常拖欠工資。李軍才也向記者證實,仲裁結果逾期未執行的情況下,已經申請到法院,目前法院已經受理。立案30天,處理情況180天。這對于已經一年多未發工資的離職員工們來說,未免很難堅持。“我們大多數人,在已經拖欠14個月工資的情況下,再堅持210天,是熬不過去的。很多同事房貸車貸物業費已經多次通過信用卡借貸,熬不過去了。”
王強(化名)在離職前是振發集團的基層員工,今年被離職。他向記者提供了一些仲裁判決書顯示,截止到今年6月份,59位離職員工幾乎全部走了仲裁程序,其中小部分通過仲裁直接起訴。而仲裁調解的最遲兌現時間,有5月20日,5月底,6月10日,已經全部逾期。
記者在信用中國官網查詢江蘇振發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發現該公司目前是在營狀態,并于6月15日進行了信息更新,顯示該公司因未履行勞動仲裁協議而被打入失信黑名單。而據業內人士介紹,振發資金鏈緊張已經是行業公開的秘密。此前,振發被中植資本、特變電工、上海電氣、協鑫等告到法院,而公開數據顯示振發的股權質押也高達35次、5次因各類糾紛被強制執行。
除欠薪、行業通病的資金壓力問題外,管理也成為振發發展絆腳石。某不愿透露姓名的行業資深人士稱,查總一度認為企業出現問題是風水不好,由于查信佛,在總部連續誦經幾天,以祈求降福除魔。然而,在振發員工員工看來,信用才是最大問題。集體討薪事件后,振發承諾8月10日結清所有工資。“沒人會信。仲裁調節的結果也是他們承諾的,都沒有兌現過。上次承諾說6月份發齊也沒發。”李軍才說。
針對振發員工此次討薪事件,筆者在第一時間也詢問了振發董事長查振發先生,但截至發稿時,并未得到回復。
2018年6月1日前夕,國家三部委聯合發布《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嚴控規模,補貼退坡,引起了光伏行業極大的反應。雖然國家能源局已對新政作出了解釋說明,并表示國家發展光伏的方向堅定不移。但部分光伏企業特別是戶用市場業務已經出現停滯。而傳統地面電站業務由于指標問題裝機量將較2017年下滑約50%左右,將對出現危機的企業進一步打擊。
2018年4月19日,珈偉股份擬以支付現金的方式向關聯方振發集團購買其持有的共計14個電站資產100%的股權,規模約240MW,預計整體交易金額不超過人民幣15億元,涉及的電站資產規模不超過人民幣50億元。目前,該重組還在推進中。如果順利,振發將獲得約15億現金。
* 應采訪者要求:李軍才、王強均為化名!
一位名叫李軍才(化名)的員工向記者證實了公司欠薪的情況。他表示:“振發集團從去年5月份至今工資未發放,一直以來習慣性拖欠工資。6月11日當天早上8點至下午16點維權談判未成功,下午16點后,員工拉出橫幅。離職的員工到董事長辦公室討要工資,拉出了橫幅,第二天只拿到一個月的薪水。”董事長承諾8月份發,不過他的承諾向來無效。” 李軍才說。
據了解,當天維權員工均為振發離職員工,最長離職時間為3-4個月,最短1-2個月。這些員工對記者表示,自2012年從未準時發放過工資,最短3個月,最長14個月,目前已經近15個月未發工資。
成也EPC、敗也EPC
振發新能源成立于2004年,主業是光伏EPC開發建設。創始人董事長是查振發,安徽懷寧人,青年時代在無錫當過炮兵,由于修筑工事原因,他掌握了一手土木建筑技術。離開部隊后,在無錫創建了自己的建筑公司。2004年查振發將建筑公司改成了振發新能源。主要從事光伏電站建設施工業務。EPC也是一般是行業內比較時髦的說法。其實,EPC與建筑如出一轍是電力建設的“大包工頭”,一位長期從事分布式業務的老板說,這也為日后振發出現危機埋下伏筆。
經過幾年的發展,振發新能源從一個成立時收入不過百萬元的公司,迅速成為國內最早一批光伏電力運營商、EPC光伏工程總承包商和光伏電站系統集成商,建設完成諸多國內以“第一”或“首個”為代表的太陽能光伏電站。據公司官網介紹,截至目前,該公司已在國內30幾個省市自治區和海外地區開展業務,已并網、在建及儲備項目累計裝機量接近3000MW。
然而,光伏建設需要墊付的資金體量是巨大的,即使按照2017年的水平每1GW需要墊付資金約60億元人民幣,3GW需要180億以上資金。與此同時,隨著我國光伏裝機近幾年大幅增加,電站最重要的牛奶現金——補貼電費部分,缺遲遲不能按時發放。而正常售電部分,由于此前電站在西部建設較多、甘肅、新疆等地,限電問題嚴峻。導致國家欠業主、業主方欠EPC、EPC欠設備廠和工人,惡性循環的三角債。
振發同樣未能幸免相同的問題,為破解融資及財務問題。振發先后收購了美國一家納斯達克上市企業,但由于美國資本市場更加成熟,并未為振發帶來實質性進展。2015年8月,A股創業板珈偉股份和振發達成協議,以現金及發行股份的方式收購華源新能源100%股權,代價18億元。華源新能源的母公司——振發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振發能源”)成為珈偉股份的大股東,持股比例達到32.53%,為單一最大股東。珈偉股份實際控制人依然是丁孔賢家族,持股41.78%。
此前,振發接受采訪時表示希望通過珈偉股份資本市場平臺,為后續發展提供更為有利的融資保障。然而,通過近年來國內光伏、風電等業主方、建設方的資本操作看,由于現階段光伏的成本未達到平價,嚴重依賴補貼缺乏穩定的可持續的收益商業模式,港股上市新能源企就是最好的樣本。
最新數據顯示,關聯方珈偉股份2017年營收34.4億,總資產90.2億,負債40.7億,營收賬款高達21.5億,商譽13.9億。光伏EPC業務(振發)營收24.05億 ,占比達69.98%。凈利潤2,582.03萬元,比去年同期下降73.67%。受資金壓力,從2015年9月30日開始,珈偉股份大股東振發能源持有的32.53%,先后被如: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南京法院等司法凍結,截至筆者發稿之日,該股份又被其他法院凍結,3年時間內超過20次。
危機重重
除企業之間糾紛不斷,振發與員工之間矛盾日益激化。早在幾年前年,一位離職的振發員工表示,由于項目多、規模大,導致振發財務狀況非常不穩定,企業經常拖欠工資。李軍才也向記者證實,仲裁結果逾期未執行的情況下,已經申請到法院,目前法院已經受理。立案30天,處理情況180天。這對于已經一年多未發工資的離職員工們來說,未免很難堅持。“我們大多數人,在已經拖欠14個月工資的情況下,再堅持210天,是熬不過去的。很多同事房貸車貸物業費已經多次通過信用卡借貸,熬不過去了。”
王強(化名)在離職前是振發集團的基層員工,今年被離職。他向記者提供了一些仲裁判決書顯示,截止到今年6月份,59位離職員工幾乎全部走了仲裁程序,其中小部分通過仲裁直接起訴。而仲裁調解的最遲兌現時間,有5月20日,5月底,6月10日,已經全部逾期。
記者在信用中國官網查詢江蘇振發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發現該公司目前是在營狀態,并于6月15日進行了信息更新,顯示該公司因未履行勞動仲裁協議而被打入失信黑名單。而據業內人士介紹,振發資金鏈緊張已經是行業公開的秘密。此前,振發被中植資本、特變電工、上海電氣、協鑫等告到法院,而公開數據顯示振發的股權質押也高達35次、5次因各類糾紛被強制執行。
除欠薪、行業通病的資金壓力問題外,管理也成為振發發展絆腳石。某不愿透露姓名的行業資深人士稱,查總一度認為企業出現問題是風水不好,由于查信佛,在總部連續誦經幾天,以祈求降福除魔。然而,在振發員工員工看來,信用才是最大問題。集體討薪事件后,振發承諾8月10日結清所有工資。“沒人會信。仲裁調節的結果也是他們承諾的,都沒有兌現過。上次承諾說6月份發齊也沒發。”李軍才說。
針對振發員工此次討薪事件,筆者在第一時間也詢問了振發董事長查振發先生,但截至發稿時,并未得到回復。
2018年6月1日前夕,國家三部委聯合發布《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嚴控規模,補貼退坡,引起了光伏行業極大的反應。雖然國家能源局已對新政作出了解釋說明,并表示國家發展光伏的方向堅定不移。但部分光伏企業特別是戶用市場業務已經出現停滯。而傳統地面電站業務由于指標問題裝機量將較2017年下滑約50%左右,將對出現危機的企業進一步打擊。
2018年4月19日,珈偉股份擬以支付現金的方式向關聯方振發集團購買其持有的共計14個電站資產100%的股權,規模約240MW,預計整體交易金額不超過人民幣15億元,涉及的電站資產規模不超過人民幣50億元。目前,該重組還在推進中。如果順利,振發將獲得約15億現金。
* 應采訪者要求:李軍才、王強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