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基股份(601012)是陜西上市公司中頗為傳奇的一家。這家從西安起家的高科技公司,最初創業時不過幾十個人,隨后在接下來的十幾年里實現了高速成長。截至目前,隆基股份市值超過800億,成為國內最顯著的新能源企業之一,同時也是全球市值最高的光伏制造企業。近日,證券時報記者采訪了隆基股份董事長鐘寶申。
選擇正確的方向
鐘寶申是2006年加盟西安隆基股份的。在此之前,他創辦了一家叫沈陽隆基的公司,這家公司主營稀土磁材選礦,當時在行業里已做到全球第一,銷售規模達5億元。鐘寶申認為,這種技術應用有著天然市場規模的天花板,它的技術進步幾乎已到頂,可拓展的空間不大。
隆基股份創建于西安,剛創立的時候,公司是做單晶材料的,主要是一些小尺寸的半導體材料,規模十分小。當時,做多晶硅是主流方向,掙錢快、產量大,很多企業都靠做多晶硅發了財。但是,鐘寶申和隆基股份的創始人李振國卻定下了公司未來發展方向:堅守單晶方向。“光伏行業在歐洲發展特別快,我們認為,光伏行業將有非常好的發展前景。”鐘寶申說,2005年的時候,光伏發電的技術還遠遠不夠成熟,發電成本非常高,還是一個靠政府補貼的行業。2006年,光伏的度電成本基本在5元錢左右,并沒有多少人看好太陽能光伏技術。“如果效率上不去,那么光伏這個產業就毫無前途。”鐘寶申表示,效率是太陽能的未來,支撐這一點的唯一選擇就是單晶硅。當外界都認為多晶硅片便宜、單晶硅片貴的時候,他們卻認為,隨著太陽能電池的效率越高,對基礎材料的要求必然越來越高。
堅持單晶硅方向,是隆基股份在創業初期就定下來的發展戰略,這個邏輯從來沒有被推翻過。經過了十多年的發展,光伏發電的度電成本現在已經在四五毛錢了,基本上是10年前的1/10,而隆基股份在當時就進入這個行業,顯然是正確的。比較幸運的是,隆基股份在企業發展的方向上,沒有走過彎路。在多晶硅最賺錢的時候,公司也做到了“不掙快錢。”鐘寶申說,隆基股份一直要堅持技術領先、做好單晶硅,正是這一技術邏輯上的堅持,讓隆基股份熬過了光伏行業的多次危機。
技術領先是企業的生命
在業內,隆基股份的投資效率高是眾所周知的。隆基股份的生產線是國內第一家“定制設備”,光伏行業的產品迭代非常快,很多機器設備更新也很快。而隆基股份最初購買的設備都預留好了接口,為后來的產品升級迭代做了準備。事實上,隆基股份每次都在行業內技術領先,絕不僅僅是運氣好。
據行業人士介紹,隆基股份是業內對科研投入最“舍得投入”的一家公司。隆基股份擁有國際一流的核心技術,在光伏產業中,為什么這幾年公司發展非常快?鐘寶申說,一方面公司財務穩健性做得非常好,另外一點隆基股份始終重視研發和技術,近幾年在研發上的投入都突破了5%。據介紹,2017年,隆基股份在研發上投入突破了10億元。
研發方面,隆基股份成立了專門的機構,有上游的硅材料研發中心、電池研發中心、組件研發中心。隆基股份一方面與國內外機構進行合作開發,同時又不斷引進全球在電池、在組件、在硅片方面最領先的一些人才來加盟研發隊伍。鐘寶申介紹說,隆基股份的研發人才是全球化的,研發中心有澳大利亞人、有印度人、有美國人、有韓國人,吸納了全球的人才。
隆基股份和杜邦、3M、新南威爾士大學等開展技術合作,持續探索行業前沿技術。公司和華為達成了戰略合作協議,為客戶提供高效光伏系統解決方案;同時與業內的千合光能、永祥股份、中來股份、平煤神馬等成立了合資公司,共同推進高效產品市場發展。
“不領先、不擴產”這是隆基股份前些年定下的發展思路,公司認為,保持產品創新的領先性、保持行業前沿水平,比多掙錢更重要,這樣的策略,也讓隆基股份避開了很多風險。近幾年,隆基股份開始在國內進行產能布局,包括在寧夏、云南、安徽、浙江、江蘇等地開設工廠。在海外,隆基股份在馬來西亞有一個覆蓋全產業鏈的工廠,同時在印度正在興建一個高效單晶電池和組件的大型工廠,在歐洲、韓國、日本、非洲、中東,都有隆基股份的分公司、銷售業務部,以及駐外機構,公司正在大力拓展海外的市場。
鐘寶申說,隆基股份是在2012年上市的,到2013年,公司的單晶硅片已經在全球領先了,從規模到技術、到產品質量,都是全球最領先的。隆基股份經過這些年的競爭,打敗了好多國外知名的企業。
未來市場廣闊
2017年,隆基股份實現營業收入163.62億元,同比增長41.90%;實現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35.65億元,同比增長130.38%;基本每股收益達到1.81元。
隆基股份如今進入產能擴張期,在全國范圍內布局了不少工廠。“太陽能一定是未來能源。”鐘寶申說,太陽能的特點是無污染、零排放,并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如果將全球沙漠面積的5%裝上光伏,足以滿足目前全球人類的電力需求。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光伏裝機量超過100GW,大約相當于全球新增電力裝機的30%,這種超預期發展其實就是由于在全球的很多國家和地區光伏已經具備相當的經濟性,并且這種經濟性在快速向全球范圍擴散,光伏裝機占全球電力新增裝機中的比重會持續上升,這種趨勢基本已經得到確定。
采訪結束時,鐘寶申說,“光伏企業的未來市場規模會持續擴大,并且有機會誕生偉大的企業。”
選擇正確的方向
鐘寶申是2006年加盟西安隆基股份的。在此之前,他創辦了一家叫沈陽隆基的公司,這家公司主營稀土磁材選礦,當時在行業里已做到全球第一,銷售規模達5億元。鐘寶申認為,這種技術應用有著天然市場規模的天花板,它的技術進步幾乎已到頂,可拓展的空間不大。
隆基股份創建于西安,剛創立的時候,公司是做單晶材料的,主要是一些小尺寸的半導體材料,規模十分小。當時,做多晶硅是主流方向,掙錢快、產量大,很多企業都靠做多晶硅發了財。但是,鐘寶申和隆基股份的創始人李振國卻定下了公司未來發展方向:堅守單晶方向。“光伏行業在歐洲發展特別快,我們認為,光伏行業將有非常好的發展前景。”鐘寶申說,2005年的時候,光伏發電的技術還遠遠不夠成熟,發電成本非常高,還是一個靠政府補貼的行業。2006年,光伏的度電成本基本在5元錢左右,并沒有多少人看好太陽能光伏技術。“如果效率上不去,那么光伏這個產業就毫無前途。”鐘寶申表示,效率是太陽能的未來,支撐這一點的唯一選擇就是單晶硅。當外界都認為多晶硅片便宜、單晶硅片貴的時候,他們卻認為,隨著太陽能電池的效率越高,對基礎材料的要求必然越來越高。
堅持單晶硅方向,是隆基股份在創業初期就定下來的發展戰略,這個邏輯從來沒有被推翻過。經過了十多年的發展,光伏發電的度電成本現在已經在四五毛錢了,基本上是10年前的1/10,而隆基股份在當時就進入這個行業,顯然是正確的。比較幸運的是,隆基股份在企業發展的方向上,沒有走過彎路。在多晶硅最賺錢的時候,公司也做到了“不掙快錢。”鐘寶申說,隆基股份一直要堅持技術領先、做好單晶硅,正是這一技術邏輯上的堅持,讓隆基股份熬過了光伏行業的多次危機。
技術領先是企業的生命
在業內,隆基股份的投資效率高是眾所周知的。隆基股份的生產線是國內第一家“定制設備”,光伏行業的產品迭代非常快,很多機器設備更新也很快。而隆基股份最初購買的設備都預留好了接口,為后來的產品升級迭代做了準備。事實上,隆基股份每次都在行業內技術領先,絕不僅僅是運氣好。
據行業人士介紹,隆基股份是業內對科研投入最“舍得投入”的一家公司。隆基股份擁有國際一流的核心技術,在光伏產業中,為什么這幾年公司發展非常快?鐘寶申說,一方面公司財務穩健性做得非常好,另外一點隆基股份始終重視研發和技術,近幾年在研發上的投入都突破了5%。據介紹,2017年,隆基股份在研發上投入突破了10億元。
研發方面,隆基股份成立了專門的機構,有上游的硅材料研發中心、電池研發中心、組件研發中心。隆基股份一方面與國內外機構進行合作開發,同時又不斷引進全球在電池、在組件、在硅片方面最領先的一些人才來加盟研發隊伍。鐘寶申介紹說,隆基股份的研發人才是全球化的,研發中心有澳大利亞人、有印度人、有美國人、有韓國人,吸納了全球的人才。
隆基股份和杜邦、3M、新南威爾士大學等開展技術合作,持續探索行業前沿技術。公司和華為達成了戰略合作協議,為客戶提供高效光伏系統解決方案;同時與業內的千合光能、永祥股份、中來股份、平煤神馬等成立了合資公司,共同推進高效產品市場發展。
“不領先、不擴產”這是隆基股份前些年定下的發展思路,公司認為,保持產品創新的領先性、保持行業前沿水平,比多掙錢更重要,這樣的策略,也讓隆基股份避開了很多風險。近幾年,隆基股份開始在國內進行產能布局,包括在寧夏、云南、安徽、浙江、江蘇等地開設工廠。在海外,隆基股份在馬來西亞有一個覆蓋全產業鏈的工廠,同時在印度正在興建一個高效單晶電池和組件的大型工廠,在歐洲、韓國、日本、非洲、中東,都有隆基股份的分公司、銷售業務部,以及駐外機構,公司正在大力拓展海外的市場。
鐘寶申說,隆基股份是在2012年上市的,到2013年,公司的單晶硅片已經在全球領先了,從規模到技術、到產品質量,都是全球最領先的。隆基股份經過這些年的競爭,打敗了好多國外知名的企業。
未來市場廣闊
2017年,隆基股份實現營業收入163.62億元,同比增長41.90%;實現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35.65億元,同比增長130.38%;基本每股收益達到1.81元。
隆基股份如今進入產能擴張期,在全國范圍內布局了不少工廠。“太陽能一定是未來能源。”鐘寶申說,太陽能的特點是無污染、零排放,并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如果將全球沙漠面積的5%裝上光伏,足以滿足目前全球人類的電力需求。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光伏裝機量超過100GW,大約相當于全球新增電力裝機的30%,這種超預期發展其實就是由于在全球的很多國家和地區光伏已經具備相當的經濟性,并且這種經濟性在快速向全球范圍擴散,光伏裝機占全球電力新增裝機中的比重會持續上升,這種趨勢基本已經得到確定。
采訪結束時,鐘寶申說,“光伏企業的未來市場規模會持續擴大,并且有機會誕生偉大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