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十幾億,乃至幾十億千瓦光伏項目,其發電占比可能達1/4,或更高,沒有嚴格質量標準無法支撐這樣龐大的行業。
近年來,分布式光伏的繁榮是中國能源消費領域的一道奇景。僅2017年上半年,居民分布式光伏裝機增長在所有能源形式中一騎絕塵,增長700%。
但無論是日本的千萬屋頂計劃,中國曾經的金太陽工程,分布式都曾經歷過萌芽、停滯、高漲的相似發展曲線。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的分布式光伏產業注定問題和蓬勃共存。
在舉國探討能源轉型和新能源的普及課題時,中國的分布式光伏未來的空間還有多大?當前應該引以關注的行業癥結在哪里?如何才能健康有序地推進產業進步?
本刊記者專訪了中國能源研究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主任李俊峰。
一
《中國企業家》:近年來,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越來越火爆,老百姓和電力公司的接受度也在提高,目前分布式光伏發電的商業模式,你認為有哪幾種?
李俊峰:分布式是光伏發電最適合的一種技術,這是由于光伏發電技術的獨有特性所決定的。首先是光伏發電項目可大可小,小到幾瓦,大到幾百萬千瓦都可以,第二是光伏發電沒有轉動部件,也沒有高溫部件,最適合太陽能無處不在的特點。
它的商業模式可以多種多樣,既可以由用戶自己開發,也可以通過EPC的方式委托開發,既可以自發自用,余電上網,也可以隔壁售電。如果按照融資方式分也有多種多樣的模式,按安裝方式劃分有農光互補、魚光互補等各種互補系統,按經營方式劃分,既可以是獨立經營,也可以合作經營,又可以委托經營,總之,各種各樣的發展模式組合不勝枚舉。隨著分布式光伏發電規模的不斷擴大,相信會有更多的發展模式涌現出來。
《中國企業家》:在整個能源消費結構中,分布式光伏發電的潛力有多大?分布式光伏發電的市場空間在哪里?
李俊峰:分布式光伏發電潛力大到難以置信,一般來說至少有20億千瓦的發展空間,最大潛力是各種各樣的屋頂光伏發電系統,按我國有3億個家庭有獨立的住房考慮,每戶安裝5個千瓦,全國就是15億千瓦,再加上幾萬所學校、旅館、酒店的屋頂,以及幾十億平方米的工業廠房及倉儲屋頂等,都是分布式光伏發電的理想場地。
近幾年的能源向分布式轉型是全球的共同趨勢,丹麥幾乎全部是分布式能源,德國也有50%以上的能源系統是由分布式能源提供的,2015年G7的領袖們甚至提出了到本世紀末用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能源,這就給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想象空間,與之相比較,我國的分布式能源的占比還很低,其潛力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需要各個方面繼續努力,讓分布式光伏發電在能源轉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中國企業家》:光伏發電補貼拖欠曾經一度很嚴重,在分布式光伏發電領域,補貼是否存在拖欠問題?
李俊峰: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不是財政補貼,而是通過征收可再生能源附加實現的,造成拖欠的根本原因是政府懶政的結果,目前的附加額度是2013年確定的,當時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不到1億千瓦,發電量不到2000億千瓦時,2017年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超過了3億千瓦,發電量超過6000億千瓦時,征收額度沒有增加,又加之應收未收問題也很突出,從而造成了補貼拖欠。
《中國企業家》:國家相關政策方面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李俊峰:國家需要完善的政策是可再生能源附加征收與補貼發放制度,前者既需要依據可再生能源發展規模適時增加征收額度,并需要足額征收,后者要做到及時發放,也要簡化發放程序。
其實我國對煤電的污染治理每千瓦時補貼了三分錢,每年高達1300億元,是可再生能源補貼的兩倍,沒有出現拖欠的原因是這一部分不是以附加的方式征收,而是全部含在上網電價之中了,可再生能源補貼也可以學習煤電污染治理補貼的方式,含在電價之中,這樣做既簡化了補貼發放程序,又避免了政府的懶政和部門之間的扯皮,造成補貼的遲發,進而阻礙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此外,還可以考慮把我們自己在國際上常用的一個基本原則用到國內來,那就是“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和各自能力原則”。我國東西部發展不平衡,東部發達地區通過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實現了經濟的快速發展,但是也占用了我國非常稀缺的環境容量,因此這些地區應該承擔更多的發展轉型、能源轉型和生活方式轉型的責任,同時,發達地區經濟承受能力強,有條件消納更多的清潔能源。依據這些原則,國家可以考慮給東部發達地區更多的責任,消納更多的可再生能源。這樣做不僅解決了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消納問題,還可以加快東部能源轉型和環境治理的步伐。
二
《中國企業家》:有業內人士稱,2020年,分布式光伏發電將取消補貼,你是否認同這種說法?這對光伏行業會帶來哪些利好和挑戰?
李俊峰:光伏發電,包括分布式光伏發電何時取消補貼要依據以下三個方面的進展情況。首先是光伏發電的技術進步與成本下降的實際情況,第二是國家能源轉型的需要,第三是國家污染治理的需要。
第一個情況,一般估計2025年光伏發電的技術進步和成本下降就可足以讓補貼制度退市。同時我們高興地看到,許多光伏企業家有信心在2022年,乃至2020年實現平價上網,總之光伏發電補貼退出機制已經進入倒計時,需要政府和市場共同積極應對。第二及第三個情況就要看我們的理念改變了沒有。
2017年京津冀及其周邊地區藍天保衛戰初戰告捷,其基本單位經驗就是大幅度提高清潔能源的比例,這一經驗可以被長三角等污染嚴重地區效仿。總之國家能源轉型和環境質量改善,會給光伏發電等清潔低碳能源的發展提供更大的市場空間。
《中國企業家》:如果說2017年分布式光伏發電的發展關鍵詞是擴大規模,未來3~5年,分布式光伏發電的關鍵詞會是什么?
李俊峰:未來3~5年分布式光伏發電的關鍵詞是質量,每一個光伏發電項目,不論系統大小都要有穩定運行、安全服務25年的能力,要做到這一點,光伏發電產業鏈各個環節上確保質量是關鍵,光伏發電也要有工匠精神,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工程都要做到匠心獨具。
未來十幾億,乃至幾十億千瓦光伏項目,其發電占比可能達1/4,或更高,沒有嚴格質量標準是無法支撐這樣龐大的行業健康發展的。所以我說要用“工匠精神”發展光伏項目,質量要上去,品味也要跟上時代潮流,美麗中國的光伏項目也必須是“美”的。
《中國企業家》:2018年及未來的幾年,你預測會有什么新的政策動向?
李俊峰:穩定規模,確保光伏發電在平價上網的“最后一公里”政策的連續性,從而大幅度提升光伏發電的顯現度,使之在能源轉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將是光伏新政的亮點,也是行業的期盼。
為什么把平穩過渡放在重要的位置?是因為社會上有很多的不同聲音,比如去年光伏裝機新增超過5000萬千瓦,有人說發展太快了,其實,光伏發電裝機五個千瓦的發電量和一個千瓦的煤電差不多,去年煤電裝機在各方面的努力控制下,總算沒有超過5000萬千瓦,其新增的發電能力超過2000億千瓦時,是光伏發電30年發展累計形成的發電能力的兩倍多,不僅擠占化石能源的發展空間,也加劇了煤電內部的競爭壓力。所以在制定光伏發電政策時,要全面思考,誰多誰少的問題就比較容易回答了。
《中國企業家》:現在,這個行業非常熱,無數企業一頭扎進去,對于目前行業的火爆,你有哪些理性的意見建議?
李俊峰:光伏發電已經從一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成為一個充分競爭且技術更新極快的行業,有贏家通吃的可能性,每一個企業既要有不進則退的危機感,又要有不斷創新和進步的責任感,推動行業的整體進步。
這個行業的參與者應該認真考慮智慧電網、電動汽車、儲能技術與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的融合發展,因為它們都是以電力電子技術和材料技術支撐的新型產業,他們的成功就是對化石能源的徹底顛覆,這樣一個龐大的市場空間對所有的投資者都是有誘惑力的,當然,對準備新進入的投資者,還是那句老話,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