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在交流過程中,對綜合能源服務業務該如何做,做些什么比較迷茫,個人覺得可以通過以下這張象限圖,對不同的公司在綜合能源服務方面的業務布局思路進行梳理:
在上圖中,橫軸代表不同公司在綜合能源服務產業鏈的介入深度,橫軸左側代表著專注于某個或某幾個產業環節,右側代表涉及的產業鏈環節較多。
綜合能源服務產業鏈,最抽象的理解,從上游的標準制定、到設計規劃、產品制造、工程服務、再到下游的運營。
對于產業鏈環節的另一種理解,那就是電力的生產供應鏈條,即“發電、輸(變)電、配電、用電、調度(交易)”,其中調度(交易)環節是相對獨立的。
縱軸代表著資產配置的輕重,從沒有資產的輕服務,到包含大中型能源基礎設施的重資產投資。
這樣我們就得到了四個象限,代表著不同類型公司在綜合能源服務領域的切入方式:
一、長產業鏈的重資產配置模式
這種模式最適合大型國有能源企業或者電網公司,一方面他們在能源、電力產業鏈上本身就掌握了大量重資產,也適應重資產投資、建設、運營的方式,最有可能以原有的產業鏈優勢,向綜合能源服務領域邁進。
從現實的情況看,無論是五大發電集團布局增量配電網、多能互補,還是國網、南網在綜合能源服務領域的動作,都是這種較長產業鏈布局的重資產模式,未來也將延續這種投資拉動的形態,估計更多的資產配置是在分布式電源和配網/微網領域。
二、長產業鏈的輕資產模式
這種模式比較適合各類設計院、EPC單位、工程服務企業,它們原來已經在電力、能源產業鏈上開展相關的工程服務,在綜合能源服務領域,可以開展綜合能源咨詢、工程EPC、綜合運營服務等相關的輕資產服務。
另一種長產業鏈的輕資產模式,就是以大數據為軸線,貫穿發配用環節,形成基于云平臺的產業鏈服務,其軸線有兩個方向,一是以能量流為目標,實現能量流的優化配置,比如配電+購電+售電+能源管理,實現能源成本的最優;二是以資產全生命周期為目標,實現資產管理最優化。區塊鏈的分布式商業模式,似乎也在這里能找到一點點影子,這個問題我還沒想明白,等想好了再寫一篇。
三、專注某些領域的重資產模式
專注某個領域或者某幾個領域進行重資產投資,并形成可盈利的商業模式,并與長產業鏈重資產模式形成差異化競爭,這種模式相對適合大型民營企業或者民營上市公司。
實踐中我們也看到這樣的案例,比如新奧的泛能網,協鑫的能源互聯網,都是在配用電或者用電環節進行投資,實現多能互補+微電網+分布式能源的布局。只是目前在沒有充分市場化的環境下,這種模式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成熟商業模式,只有等待若干年后的現貨市場放開才具有較強的資產變現能力。這就考驗這些民營企業的產業布局節奏、現金流保持能力和融資水平了,并且需要在局部形成試點突破,在細分市場或者小范圍實現盈利,以增強市場信心。
四、專注某些領域的輕資產模式
基于某些領域的輕資產模式,也就是能源專業服務。這種模式與長產業鏈的輕資產模式,最大的區別就是在某個環節的服務深度,也就是細分市場的挖掘深度,因為綜合能源服務市場太大,很多細分市場都是有待挖掘和突破的,某些細分市場的規模也足以成就若干家上市公司。傳統的國有設計院,或者習慣了EPC、成套施工的工程服務企業,在技術、文化、理念等方面要想深度挖掘某個領域是存在一定困難的,這就是中小型民營企業和創新企業的細分機會。
某種程度上,市場化的本質就是專業化,市場化程度越深,專業化細分的程度就越高,電力行業也是如此。即使在當下的電力市場化水平上,已經可以發現有不少具有盈利空間的細分市場,是傳統電力工程服務企業看不上或者做不了的,未來隨著市場的開放,數據的積累和用戶付費意識的增強,細分市場將會更為豐富。
五、小結
在綜合能源服務領域,目前沒有成熟的商業模式和業務模式,未來也不會有統一的一種模式包打天下,每個企業的DNA不一樣,每個項目的特征不一樣,所以切入的方式和路徑也不一樣。重資產燒錢,輕資產燒技術,越往電網側走投資越大,越往用戶側走服務水平要求越高。所以這就考驗每家企業的戰略規劃、業務落地能力,最終來看,得用戶者得天下,綜合能源服務還是更靠近用電環節的業務,服務為王,這也是本輪電改的核心訴求之一吧,市場經濟就是用戶經濟。
在上圖中,橫軸代表不同公司在綜合能源服務產業鏈的介入深度,橫軸左側代表著專注于某個或某幾個產業環節,右側代表涉及的產業鏈環節較多。
綜合能源服務產業鏈,最抽象的理解,從上游的標準制定、到設計規劃、產品制造、工程服務、再到下游的運營。
對于產業鏈環節的另一種理解,那就是電力的生產供應鏈條,即“發電、輸(變)電、配電、用電、調度(交易)”,其中調度(交易)環節是相對獨立的。
縱軸代表著資產配置的輕重,從沒有資產的輕服務,到包含大中型能源基礎設施的重資產投資。
這樣我們就得到了四個象限,代表著不同類型公司在綜合能源服務領域的切入方式:
一、長產業鏈的重資產配置模式
這種模式最適合大型國有能源企業或者電網公司,一方面他們在能源、電力產業鏈上本身就掌握了大量重資產,也適應重資產投資、建設、運營的方式,最有可能以原有的產業鏈優勢,向綜合能源服務領域邁進。
從現實的情況看,無論是五大發電集團布局增量配電網、多能互補,還是國網、南網在綜合能源服務領域的動作,都是這種較長產業鏈布局的重資產模式,未來也將延續這種投資拉動的形態,估計更多的資產配置是在分布式電源和配網/微網領域。
二、長產業鏈的輕資產模式
這種模式比較適合各類設計院、EPC單位、工程服務企業,它們原來已經在電力、能源產業鏈上開展相關的工程服務,在綜合能源服務領域,可以開展綜合能源咨詢、工程EPC、綜合運營服務等相關的輕資產服務。
另一種長產業鏈的輕資產模式,就是以大數據為軸線,貫穿發配用環節,形成基于云平臺的產業鏈服務,其軸線有兩個方向,一是以能量流為目標,實現能量流的優化配置,比如配電+購電+售電+能源管理,實現能源成本的最優;二是以資產全生命周期為目標,實現資產管理最優化。區塊鏈的分布式商業模式,似乎也在這里能找到一點點影子,這個問題我還沒想明白,等想好了再寫一篇。
三、專注某些領域的重資產模式
專注某個領域或者某幾個領域進行重資產投資,并形成可盈利的商業模式,并與長產業鏈重資產模式形成差異化競爭,這種模式相對適合大型民營企業或者民營上市公司。
實踐中我們也看到這樣的案例,比如新奧的泛能網,協鑫的能源互聯網,都是在配用電或者用電環節進行投資,實現多能互補+微電網+分布式能源的布局。只是目前在沒有充分市場化的環境下,這種模式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成熟商業模式,只有等待若干年后的現貨市場放開才具有較強的資產變現能力。這就考驗這些民營企業的產業布局節奏、現金流保持能力和融資水平了,并且需要在局部形成試點突破,在細分市場或者小范圍實現盈利,以增強市場信心。
四、專注某些領域的輕資產模式
基于某些領域的輕資產模式,也就是能源專業服務。這種模式與長產業鏈的輕資產模式,最大的區別就是在某個環節的服務深度,也就是細分市場的挖掘深度,因為綜合能源服務市場太大,很多細分市場都是有待挖掘和突破的,某些細分市場的規模也足以成就若干家上市公司。傳統的國有設計院,或者習慣了EPC、成套施工的工程服務企業,在技術、文化、理念等方面要想深度挖掘某個領域是存在一定困難的,這就是中小型民營企業和創新企業的細分機會。
某種程度上,市場化的本質就是專業化,市場化程度越深,專業化細分的程度就越高,電力行業也是如此。即使在當下的電力市場化水平上,已經可以發現有不少具有盈利空間的細分市場,是傳統電力工程服務企業看不上或者做不了的,未來隨著市場的開放,數據的積累和用戶付費意識的增強,細分市場將會更為豐富。
五、小結
在綜合能源服務領域,目前沒有成熟的商業模式和業務模式,未來也不會有統一的一種模式包打天下,每個企業的DNA不一樣,每個項目的特征不一樣,所以切入的方式和路徑也不一樣。重資產燒錢,輕資產燒技術,越往電網側走投資越大,越往用戶側走服務水平要求越高。所以這就考驗每家企業的戰略規劃、業務落地能力,最終來看,得用戶者得天下,綜合能源服務還是更靠近用電環節的業務,服務為王,這也是本輪電改的核心訴求之一吧,市場經濟就是用戶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