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電、空氣污染等難題正越來越頻繁地影響臺灣民眾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也把矛盾的焦點再次指向了臺當局的能源政策。輿論指出,當局以政治掛帥、缺乏專業的政策正讓臺灣陷入能源困境,其倉促推動的綠色能源轉型也面臨著巨大風險。
5日傍晚,臺北市包括臺行政主管機構所在地區域發生了一起因線路跳脫停電事件,1600多戶受到影響,雖然規模不大,但還是勾起了人們對去年臺灣“8·15”大面積停電以及用電緊張的記憶。
臺灣供電系統以備轉容量(即當天實際可調度的發電量扣除使用后剩下的余量)作為電力盈缺指標,每日備轉容量率維持在7.2%的水平可大致應付供電危機。而去年臺灣電力供應連續多日備轉容量率僅為3%—4%,最低時僅為1.72%,多日持續亮起“限電警戒”的紅燈。
與此同時,連續嚴重的空氣污染也愈發引發民眾的強烈不滿。
盡管空氣污染問題成因復雜,包括交通和逸散污染、工廠污染等,但燃煤量龐大的發電廠則被民間視為最大污染源。民眾認為,臺灣當局一方面高呼“非核家園”并大砍核電,一方面靠提高燃煤電廠的運轉率以支持電力需求,這導致空污加重,形成惡性循環。
“非核家園”被稱做民進黨的“神主牌”,民進黨2016年上臺后不久就在臺立法機構通過相關法案規定,全面優惠綠電發展,電商的發電配比必須符合能源政策目標(天然氣50%、燃煤30%、再生能源20%),同時在2025年前徹底關停核電。
目前島內的核一、核二、核三等三個電廠最高時只有一半機組在運行,而耗資2800多億元(新臺幣,下同)興建的核四廠還未運作就被封存。
根據臺灣電力公司的統計,2016年,臺電公司火力發電占比約79.9%,核能13.5%,再生能源5.1%,水力發電僅1.5%。這意味,臺灣要在短時間內由綠色能源填補約14%的發電總量缺口,這種“大躍進”式的發展被專業人士認為是不可行的。
臺當局在2017年制定前瞻計劃,其中預算投入243億元發展綠色能源建設,銀行提供1.2兆元融資民間開發商,并吸引全球綠能大廠來臺投資。但業界和輿論批評,當局推動綠能粗糙急切,如此不惜巨資投入高風險的綠能建設,如不能及時填補貿然淘汰的核電,不但可能造成供電危機,投資失利更可能造成金融體系不安。
“民進黨當局高喊2025‘非核家園’,但至今仍看不到綠能彌補供電缺口的可能性,唯一選擇只有擴充火力發電機組。”臺灣競爭力論壇理事李允杰日前在一次研討會上批評,“民進黨以反核‘神主牌’的意識形態治理,如今讓老百姓嘗盡空污苦果。”
臺灣《聯合報》指出,臺灣的霾害與不當的能源政策有莫大關系,臺當局不愿真誠面對非核必然衍生的后果,例如電價大幅提高、再生能源緩不濟急、燃煤發電大幅增加碳排放等。
此外,據臺經濟主管部門的官員介紹,僅核一、核二、核三三座電廠的拆除費用保守估計需要4000億元以上。而被封存的核四是每年繼續花大錢封存,或轉型為燃氣或綜合型電廠,還是整廠或分拆出售,臺當局毫無計劃。媒體指出,這些巨額賬單最后只會轉嫁給民眾。
5日傍晚,臺北市包括臺行政主管機構所在地區域發生了一起因線路跳脫停電事件,1600多戶受到影響,雖然規模不大,但還是勾起了人們對去年臺灣“8·15”大面積停電以及用電緊張的記憶。
臺灣供電系統以備轉容量(即當天實際可調度的發電量扣除使用后剩下的余量)作為電力盈缺指標,每日備轉容量率維持在7.2%的水平可大致應付供電危機。而去年臺灣電力供應連續多日備轉容量率僅為3%—4%,最低時僅為1.72%,多日持續亮起“限電警戒”的紅燈。
與此同時,連續嚴重的空氣污染也愈發引發民眾的強烈不滿。
盡管空氣污染問題成因復雜,包括交通和逸散污染、工廠污染等,但燃煤量龐大的發電廠則被民間視為最大污染源。民眾認為,臺灣當局一方面高呼“非核家園”并大砍核電,一方面靠提高燃煤電廠的運轉率以支持電力需求,這導致空污加重,形成惡性循環。
“非核家園”被稱做民進黨的“神主牌”,民進黨2016年上臺后不久就在臺立法機構通過相關法案規定,全面優惠綠電發展,電商的發電配比必須符合能源政策目標(天然氣50%、燃煤30%、再生能源20%),同時在2025年前徹底關停核電。
目前島內的核一、核二、核三等三個電廠最高時只有一半機組在運行,而耗資2800多億元(新臺幣,下同)興建的核四廠還未運作就被封存。
根據臺灣電力公司的統計,2016年,臺電公司火力發電占比約79.9%,核能13.5%,再生能源5.1%,水力發電僅1.5%。這意味,臺灣要在短時間內由綠色能源填補約14%的發電總量缺口,這種“大躍進”式的發展被專業人士認為是不可行的。
臺當局在2017年制定前瞻計劃,其中預算投入243億元發展綠色能源建設,銀行提供1.2兆元融資民間開發商,并吸引全球綠能大廠來臺投資。但業界和輿論批評,當局推動綠能粗糙急切,如此不惜巨資投入高風險的綠能建設,如不能及時填補貿然淘汰的核電,不但可能造成供電危機,投資失利更可能造成金融體系不安。
“民進黨當局高喊2025‘非核家園’,但至今仍看不到綠能彌補供電缺口的可能性,唯一選擇只有擴充火力發電機組。”臺灣競爭力論壇理事李允杰日前在一次研討會上批評,“民進黨以反核‘神主牌’的意識形態治理,如今讓老百姓嘗盡空污苦果。”
臺灣《聯合報》指出,臺灣的霾害與不當的能源政策有莫大關系,臺當局不愿真誠面對非核必然衍生的后果,例如電價大幅提高、再生能源緩不濟急、燃煤發電大幅增加碳排放等。
此外,據臺經濟主管部門的官員介紹,僅核一、核二、核三三座電廠的拆除費用保守估計需要4000億元以上。而被封存的核四是每年繼續花大錢封存,或轉型為燃氣或綜合型電廠,還是整廠或分拆出售,臺當局毫無計劃。媒體指出,這些巨額賬單最后只會轉嫁給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