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訊江西賽維有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近期國際光伏市場需求開始好轉,最近公司接到的國際訂單價格都有所提升,公司已經滿負荷生產,其中優質硅片的價格相比前期低點提升接近20%。
據了解,近一個月內,6寸多晶硅硅片從每片人民幣25元(約3.5美元)拉升到27元,漲幅達8%。而在今年年初,每片報價還低于3美元,3月初就漲到了3.5美元。
近期硅片價格的大幅提升刺激了國內的光伏生產商,不少企業的訂單量提升,熱火朝天的生產氣氛似乎對國內光伏并網電價“難產”的利空多少產生了一些對沖。
2009年的數據顯示,我國太陽能光伏產品出口154.4億美元,同比增長147.75%,其中,出口至歐洲市場約為87.9億美元,同比增長489%。光伏產品出口儼然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之一。
英利集團有關人士表示,目前公司的光伏產品約九成都依靠出口銷售。專家稱,我國光伏產業約有98%的生產容量依賴出口,從我國光伏產品的出口結構也可看出,太陽能電池和電池組件出口額占60%,太陽能電站出口僅占24.5%。
“內冷外熱”市場須防高風險盡管我國光伏產品出口量日益增長,但短期內難以改變“市場在外、原材料在外、技術在外”的現狀,目前幾乎所有的技術設備和九成以上的原料依靠進口,98%的銷售依靠出口。分析人士擔心,針對我國大量光伏產品低價出口,德國、日本等國家很可能通過提高準入門檻來限制國外產品。有關專家表示,我國大部分光伏企業還不具備過硬的質量和良好的品牌,面對金融危機后光伏產品整體供大于求的局面,我國光伏產品仍存在被淘汰的可能。事實上,2009年我國光伏產品出口額盡管在增長,但出口平均價格一直在下降,直到2010年1月份,隨著國際光伏產品供需關系的轉變才有所好轉。這也意味著,國內企業對國際光伏產品不具有根本性的定價權。除此之外,在英利能源公司有關人士看來,更大的擔憂在于,目前國內不少光伏企業以低成本為出口優勢,低價競銷現象明顯,容易影響到產品質量,而一旦出現質量問題,很可能導致主要出口國的懲罰性貿易措施。專家指出,目前國際光伏生產技術更新換代較快,正朝著全產業鏈優化、自動化的方向發展,我國光伏產業目前主要靠進口生產線,而且整個產業鏈單兵作戰,這種現狀亟須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