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8日,國家發改委正式發布《全額保障性收購可再生能源電量監管辦法》,該辦法于2024年4月1日起施行。2007年9月1日起施行的《電網企業全額收購可再生能源電量監管辦法》(原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令第25號)同時廢止。
新能源“斷奶”,市場化加速
2007年的監管辦法第十條規定:“電網企業應當全額收購其電網覆蓋范圍內可再生能源并網發電項目的上網電量。”
2024年新施行的監管辦法第四條明確規定:“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的上網電量包括保障性收購電量和市場交易電量。保障性收購電量是指按照國家可再生能源消納保障機制、比重目標等相關規定,應由電力市場相關成員承擔收購義務的電量。市場交易電量是指通過市場化方式形成價格的電量,由售電企業和電力用戶等電力市場相關成員共同承擔收購責任。”
新規施行,舊規廢止,從全額收購,到劃分保障性收購電量,電網逐步給新能源“斷奶”,加速新能源電力市場化進程。
能耗雙控轉向碳排放雙控,鼓勵用戶側消納
2023年7月11日下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的意見》。該意見明確了從能耗雙控轉向碳排放雙控,給高能耗用戶“松綁減壓”,能耗管控放開,只控制碳排放,這一政策轉變將進一步刺激高能耗企業加大新能源電力的使用,從而提升新能源市場交易電量帶來的收益,推動新能源市場消納機制走向成熟。
碳稅助推企業主動消納新能源
目前全球已有多個國家實施了碳稅政策,碳稅增加了出口企業的生產成本,但從另一方面,通過市場約束企業碳排放,提高企業主動采用新能源電力積極性,從而降低碳排放量,減少碳稅支出。
電網放手,市場接手,此次國家提出保障性收購電量,保留了一定緩沖空間,未來會不會持續收緊,還是未知,新能源電力企業想要持續發展,要逐步向市場交易電量側重,市場盈利能力是關鍵,新能源的收益途徑中,儲能占重要部分。
因此,新能源配儲的盈利能力,決定了新能源的市場上限。那么什么樣的儲能技術路線更具市場潛力?
長時、經濟的儲能技術
從新能源電力本身特性而言,長時儲能,顯然更具市場競爭力,因為新能源發電時間有限,以光伏為例,大部分地區年平均有效光照時長為5-7H/天,新能源不發力時段如何盈利?只有依靠儲能將大發時富余的電力進行存儲,在不發力的時段內放電出售,才能產生收益,足夠時長的儲能可充分適配不同時段峰谷,收益最大化。
百穰新型二氧化碳儲能系統單次循環最大可達24H,單次充、放電時長可達23H以上,系統等效時長利用系數可接近100%,全生命周期度電成本可低至0.15元/KWh;且系統功率單元與容量單元解耦設計,擴容時長僅需增加容量單元,擴容成本低,因此,百穰二氧化碳儲能系統時長越長,系統單位成本越低,具備優良的長時經濟性。
電網友好的儲能技術
電網友好性,即儲能技術特性、功能與電網運行調度的適配程度,簡而言之,電網是否愿意對使用某儲能技術路線的設施進行調用。電網調用,儲能才能產生收益,調用越少,收益自然也隨之減少。
百穰二氧化碳儲能系統在生命周期內容量、效率穩定,自帶轉動慣量,不同氣候與環境下運行穩定,配置靈活,能夠友好適配電網各類調用場景,具備出色的長期回報能力。
撰稿/侯紅亮